備注:昨文不達意,今日修改重發。 紹興的魯迅紀念館,在畫著魯迅先生夾煙思考的墻畫邊,點燃打火機,調整合適角度,仿佛正在點燃魯迅先生夾在指頭的香煙,或者干脆點燃一支香煙,許多到此一游的人們正以此種新型方式向魯迅先生表達敬意,一時風靡。 且不論此舉與禁煙控煙有關規定是否矛盾,筆者想進一步探討的是,向魯迅先生表達敬意的方式有千種萬種,為什么唯有“點煙”這一種成了追捧效仿的打卡時尚? 首先,此舉不難。人人可為,有打火機有煙就行,無論是否知道魯迅是否知道魯迅的作品更遑論是否知道魯迅的思想魯迅的精神。 其次,此舉“風雅”。魯迅先生,是重要的文化符號,點支煙就能與先生產生某種聯系,就能親近先生,何樂而不為?更何況,還有人鼓吹,點燃的,不僅僅是香煙,更是點亮精神的火花和思想的光芒! 再次,此舉時髦。我們自然會聯想起諸多的打卡行為,比如,去景德鎮的中國陶瓷博物館,最熱門的打卡點是6樓的無語佛,常常需要排長隊。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無語佛的創作風格創作意圖?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該館的鎮館之寶其實是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來過,打過卡,拍過照,發過圈。 且不否認給魯迅先生點煙是為了表達對先生的敬意,我們可進一步追問,這樣的方式,究竟有多少的含“敬”量? 捫心自問,點燃打火機,給魯迅點煙,有多少人真的是為了表達對先生的敬意?有多少人只是為了拍個照發個朋友圈以緊跟潮流?更不要問,有多少人真正讀過或讀懂了先生的作品?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過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有創新的意識,有創意的設計,有沖破傳統束縛的精神,這一切都是值得褒揚的。但不可否認,某些打卡行為,只不過可能是對網紅行為的盲目效仿與追捧,其背后,還可能折射出淺薄無知虛空無聊的精神世界。 至于有網友鼓吹的“點燃先生手里的煙,就是點燃精神的火花和思想的光芒”云云,毫不客氣地說,真是大言不慚更是自我標榜,倘若先生的精神和思想可用點煙這種方式點燃,先生恐怕早就笑醒了:我手指上夾著兩樣東西,一樣是香煙,另一樣也是香煙。 再者,如果真要表達敬意,那更應該考慮一下先生的感受吧。大家都給魯迅先生點煙,點煙的時候還不乏談笑風生嘻嘻哈哈者,甚至不乏奇裝異服濃妝艷抹搔首弄姿者,先生愿意嗎?先生能感受到其中的敬意嗎? 說不中聽一點,以點煙之舉來表達敬意,不是致敬,更像戲謔;不是敬人,更像娛己。 私以為,我們要點燃的,不僅僅是多重濾鏡美化了的自拍的“煙火”,更是對歷史對文化的敬意與傳承。 綜上所述,給魯迅點煙,含“敬”量實在寥寥,倘若非要討論其意義,其意義大抵就是讓民眾又想起了魯迅先生吧! 倘若還有,便是含“敬”量雖不足,但含“流”量滿滿。 |
|
來自: 新用戶9793ddz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