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潔在一期直播節目中說:我最煩家長說自己孩子好聰明,就是不努力這樣的話。你如果是這個認知,你家孩子就是廢物! ![]() 不同層次的人對天賦和勤奮的認知,往往是截然相反的,基本上越是層次高的人,對天賦看的越淡,甚至不承認天賦;而層次越低的人,越是迷信天賦,貶低勤奮。 例如,發現了卡比拉-丘模型的丘成桐,是全球公認的數學天才,但是他就不承認天才的存在,他認為天才都是經過長期專業訓練出來的。 例如某著名自媒體人也不承認獲得了奧數金牌的人就是數學天才,他認為那都是后天訓練出來的。他舉的一個例證就是這些得了奧數金牌的人,沒有一個在數學領域做出過成就,也沒在其它領域做出過成就。奧數金牌就是他們人生的最頂峰了。他們中有不少人都去培訓機構當金牌教練去培訓新人去參加奧數比賽。 例如,被吳清源贊譽為真正的圍棋天才,同時也被藤澤秀行贊譽為天下棋才第一的韓國圍棋皇帝曹薰鉉,他就不承認自己是圍棋天才。他認為自己成功的關鍵是自己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而自己之所以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是因為自己的老師瀨越憲作大師以身為范,讓自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自己又以身為范,讓李昌鎬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自律是第一天賦,自律能力越強,天賦就越強,沒有自律,什么都做不出來。 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并不是他們比其他的學生聰明多少,而是他們的自律能力讓其他的學生想都不敢想。從早上5點開始起床,到晚上12點睡眠,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當當有條不紊。 強調天賦,而不是強調勤奮,實際是成功者給后進者制造了一個認知屏障,也就是洗腦后進者:你腦子不行,不夠聰明,就不要努力了,努力也沒用,更不要癡心妄想的超過我,也不要想著去實現階層跨越,認命好了。 例如芯片行業不就是如此嗎?一大批所謂的專家洗腦國內說搞不了,完全搞不了,比登月還復雜,和芯片的復雜程度比起來,兩彈一星簡直不要太簡單?,F在如何呢?我們不也攻克了嗎? 老師對家長說:你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太努力學習。實際在很多程度上是在安慰家長,因為在這個老師眼中,他很清楚這個孩子是什么情況。 有一位資深的老師對我說,他去一個教室對著下邊坐著的幾十個孩子掃一眼,基本就能知道誰的成績好,誰的成績差,都不用語言交流。理由很簡單,但凡是姿勢做得很正,目光炯炯有神,看上去很專注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而那些坐不住,眼神游離的孩子,大多學習成績都不會好。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句話:成功的人,從小就養成了成功的習慣。所以,家長從小就要著重注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其實不光是學圍棋,任何一個行業養成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習慣,都是成功的關鍵,也是成功的秘訣。但是這個秘訣家長因為太簡單,很多家長反而不相信。 鄧亞萍曾說,世界冠軍學什么都不會太難,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高度自律的習慣。 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