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豪士賦 魏晉 陸機(jī) ![]() 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何則?循心以為量者存乎我,因物以成務(wù)者系乎彼。存夫我者,隆殺止乎其域;系乎物者,豐約唯所遭遇。落葉俟微風(fēng)以隕,而風(fēng)之力蓋寡;孟嘗遭雍門而泣,而琴之感以末。何者,欲隕之葉,無所假烈風(fēng);將墜之泣,不足繁哀響也。是故茍時(shí)啟于天,理盡于民,庸夫可以濟(jì)圣賢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業(yè)。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蓋得之于時(shí)勢也。 ![]() 歷觀古今,徼一時(shí)之功,而居伊、周之位者有矣。夫我之自我,智士猶嬰其累;物之相物,昆蟲皆有此情。夫以自我之量,而挾非常之勛,神器暉其顧眄,萬物隨其俯仰,心玩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說,豈識(shí)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且好榮惡辱,有生之所大期;忌盈害上,鬼神猶且不免。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節(jié),故曰:天可讎乎。而時(shí)有袨服荷戟,立于廟門之下;援旗誓眾,奮于阡陌之上。況乎代主制命,自下財(cái)物者哉。廣樹恩不足以敵怨,勤興利不足以補(bǔ)害,故曰:代大匠斲者,必傷其手。 ![]() 且夫政由寧氏,忠臣所為慷慨;祭則寡人,人主所不久堪。是以《君奭》鞅鞅,不悅公旦之舉;高平師師,側(cè)目博陸之勢。而成王不遣嫌吝于懷,宣帝若負(fù)芒刺于背,非其然者與。嗟乎!光于四表,德莫富焉;王曰叔父,親莫昵焉。登帝大位,功莫厚焉;守節(jié)沒齒,忠莫至焉。而傾側(cè)顛沛,僅而自全,則伊生抱明允以嬰戮,文子懷忠敬而齒劍,固其所也。因斯以言,夫以篤圣穆親,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于人主之懷,止謗于眾多之口,過此以往,惡睹其可。安危之理,斷可識(shí)矣。又況乎饕大名以冒道家之忌,運(yùn)短才而易圣哲所難者哉。 ![]() 身危由于勢過,而不知去勢以求安;禍積起于寵盛,而不知辭寵以招福。見百姓之謀己,則申宮警守,以崇不畜之威;懼萬民之不服,則嚴(yán)刑峻制,以賈傷心之怨。然后威窮乎震主,而怨行乎上下,眾心日陊,危機(jī)將發(fā),而方偃仰瞪眄,謂足以夸世。笑古人之未工,亡己事之已拙;知曩勛之可矜,暗成敗之有會(huì)。是以事窮運(yùn)盡,必于顛仆;風(fēng)起塵合,而禍至常酷也。圣人忌功名之過己,惡寵祿之逾量,蓋為此也。 ![]() 夫惡欲之大端,賢愚所共有,而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后,受生之分,唯此而已。夫蓋世之業(yè),名莫大焉;震主之勢,位莫盛焉;率意無違,欲莫順焉。借使伊人頗覽天道,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則巍巍之盛,仰邈前賢;洋洋之風(fēng),俯冠來籍,而大欲不乏于身,至樂無愆乎舊,節(jié)彌效而德彌廣,身逾逸而名逾劭。此之不為,彼之必昧。然后河海之跡,堙為窮流;一簣之舋,積成山岳。名編兇頑之條,身猒荼毒之痛,豈不謬哉。故聊賦焉,庶使百世少有寤云。 ![]() 世有豪士兮,遭國顛沛。攝窮運(yùn)之歸期,嘗眾通之所會(huì)。茍時(shí)至而理盡,譬摧枯與振敗。因天地以運(yùn)動(dòng),恒才瑣而功大,于是禮極上典,服盡暉崇。儀北辰以葺宇,實(shí)蘭室而桂宮。撫玉衡于樞極,運(yùn)萬物乎掌中。伊天道之剛健,猶時(shí)至而必愆,曰罔中而弗昃,月可盈而不闕。襲覆車之危軌,笑前乘之去穴。若知險(xiǎn)而退止,趨歸蕃而自戢。推璇璣以長謝,顧萬邦而高揖。托浮云以邁志,豈咎吝之能集。擠為出以自隕,嘆禍至于何及。 ![]() ![]() 注釋 ①豪士:豪放任俠之士。李善注引臧榮緒《晉書》曰:“機(jī)惡齊王冏矜功自伐,受爵不讓,及齊亡,作《豪士賦》。《呂氏春秋》曰:'老聃、孔子、墨翟、關(guān)尹子、列子、陳駢、楊朱、孫臏、王寥、兒良,此十人者皆天下豪士也。’然機(jī)假美號(hào)以名賦之。” ②立德:樹立圣人之德。《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之不朽。” 疏:“立德,謂創(chuàng)制垂法,博施濟(jì)眾,圣德立于上代惠澤被于無窮。” ③量:容量,限度。 務(wù):事物。李善注曰:“言立德必循于心,故存乎我。言建功必因于物,故系于彼。” ④“存夫”二句:李善注曰:“言德有常量,至域便止。 域,謂身也。” ⑤“系乎”二句,李善注曰:“功無常則,因遇乃成。” ⑥“落葉”二句:李善注引《漢書》:“王恢謂韓安國曰:夫草木遭霜者,不可以遇風(fēng)。” ⑦孟嘗:孟嘗君,戰(zhàn)國時(shí)齊國貴族,姓田名文,承繼其父靖郭君田嬰的封爵。李善注引《桓子·新論》曰:“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琴亦能令文悲乎?’對(duì)曰:'臣竊為足下有所悲,千秋萬歲后,墳?zāi)股G棘,游童牧豎,躑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孟嘗君之尊貴,亦猶若是乎!’于是孟嘗君喟然太息,涕承睫而未下,雍門引琴而鼓之,徐動(dòng)宮徵,揮角羽,初終而成曲。孟嘗君遂歔欷而就之。是琴之感以末也。” 隕:落。 ⑧“是故”二句:李善注曰:“時(shí)既啟之于天,理又盡于人事,言立功易也。” ⑨“庸夫”二句:庸夫:平庸的人。 斗筲:斗、筲都是容量很小的量器,因此用來比喻人之才識(shí)短淺,氣量狹小。《論語·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⑩“才不”二句:半古:《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注:“當(dāng)今所施恩惠之事,半于古人,而功倍之矣。 ?自我:從自己開始。猶言自己或自身,在心理學(xué)及哲學(xué)上,以自我為身心活動(dòng)的主體,一種自覺之真實(shí),后先相續(xù),永存而不變。 嬰:覊絆。 ?“物之”二句:李善注引《文子》曰:“譬如處于天下,亦一物也。然則我亦物也,而物亦物也,物之與我,有何相物也。 ?“夫以”三句:量:力量。 神器:帝位。 顧盼:視。李善注引《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 ?“心玩”二句李善注引《史記》,汲黯曰:“上置公卿,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 ?“且好”二句:李善引《孫卿子》曰:“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 大期:大同。 ?忌盈:避忌盈滿。 ?常柄:一定的權(quán)力。 大節(jié):李善注引《左傳》,仲尼曰:“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之大節(jié)也。” ?可讎:李善注引《左傳》曰:“楚子入于云中,鄖公辛之弟懷將殺王,辛曰:君討臣,誰敢仇之?君命,天也。若死天命,將誰仇乎?” ?祛服:盛服。 援旗:持旗。 阡陌:田間小路。 ?制命:擬訂命令。 自下財(cái)物者哉,李善注曰:“后以財(cái)成而臣之之,故曰自下。《尸子》曰:'天生萬物,圣人財(cái)之。’” ?斫(zhuó):砍;削。 ?“且夫”四句:李善注引《左氏傳》曰:“衛(wèi)獻(xiàn)公使與寧喜言曰:'茍反國,政由寧氏,祭則寡人。’” ?“是以”二句:君奭:《書經(jīng)》《周書》篇名。按召公名奭,尊之曰君,故曰君奭。《書·君奭·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悅,周公作《君奭》。” 鞅鞅:意不滿貌。 公旦:即周公,周文王之子。 ?“高平”二句:魏相,字若翁,遷御史,四歲代韋賢為丞相,封高平侯。李善注曰:“班固述魏相曰:'高平師師,惟辟作威,圖黜兇害,天子是毗。’辜昭曰:'師師,相尊法也。’” ?成王:即周成王。周公曾輔佐成王。 嫌吝:疑恨。李善注引《尚書》曰:“武王即喪,管叔及群弟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孺子。’”孔安國曰:“成王信流而疑周公。” 四表:四方極遠(yuǎn)的地方。 ?“王曰”二句:李善注引毛萇曰:“叔父,謂周公也。” ?守節(jié):信守名分,保持節(jié)操。 沒齒:猶言終身。 ?“則伊生”二句:伊生:指伊尹。 文子:指文種,春秋楚人。 明允:清明公允。 嬰戮:罹刑戮。 齒劍:觸劍自殺也。李善注引《尚書》曰:“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左氏傳》曰:“高陽氏有才子,明允篤誠。”《紀(jì)年》曰:“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吳越春秋》曰:“文種者,本楚南郢人也。姓文,字少禽。”《禮記》:“孔子曰:'儒有懷忠信以待舉。’”《史記》曰:“勾踐平吳,人或讒大夫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shù),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篤圣:厚德而無所不通。 ?謗:誹謗。 穆親:和穆相親。 懿:美。李善注曰:“謂周公也。” ?饕(tāo):貪婪,食財(cái)。《莊子·駢拇》:“不仁之人,決性命之情,而饕富貴。”后人亦謂貪食曰饕。 大名:崇高美好的名聲。 道家:古九流之一。《史記·太史公自序》:“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shí)易行,其辭難知。其術(shù)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凡崇尚黃帝老莊之說,及后世的道教,都稱道家。 ?短才:智慧低下。又謂才智笨拙之人。 圣哲:超凡的道德才智。屈原《離騷》:“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士。” ?申宮:李善注引《左氏傳》曰:“公待于壞,申宮警備,設(shè)守而后行。杜預(yù)曰:'申整宮備也。’” ?峻制:嚴(yán)峻之制度。 賈:賣。 ?震主:謂勢傾人主也。《史記·淮陰侯列傳》:“勢在人百之位,而有震主之威,竊為足下危之。” ?陊(duò):塌,落。 ?偃仰:俯仰:《詩·小雅·北山》:“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發(fā)。”指生活悠然自得。 瞪眄:直視。 ?曩勛:昔日之功勛。 ?顛仆:傾倒,失誤。 ?天道:自然的規(guī)律。《荀子·天論》:“天道有常,地有常數(shù)矣。” ?高揖:兩腕高舉而頭申垂之禮貌。《后漢書·循吏·仇覽傳》:“高揖而去,不復(fù)與言。” ?巍巍:高大貌。 《論語·泰伯》:“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洋洋:盛大貌。《詩·衛(wèi)風(fēng)·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來籍:將來之史籍也。 ?愆(qiān):超過。 ?劭:美。 ?窮流:盡流。 ?簣(kuì):盛土竹器。 舋(xìn):間隙。 ?兇頑:兇惡頑強(qiáng)。 ?荼毒:殘害。《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兇害,弗忍荼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