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 本文編輯文字3781字,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父母經常苦口婆心的告誡我們:蛋黃、肥肉、內臟膽固醇特別高,為了健康,還是不要多吃。 為什么不能多吃呢?因為傳統的觀念認為:膽固醇是引發心臟病的主要原因。 其實,早在2015年,美國膳食指南就取消了對膳食膽固醇攝入量的限制,2018年315晚會上,央視也開始為膽固醇伸冤,膽固醇有了出頭之日。 但是,很多人還是會擔心,吃的膽固醇沒有關系了,那么,體內的膽固醇高,會不會有問題呢? 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研究: 膽固醇太低,癌癥風險翻倍 之前,我們給大家分享過研究,膽固醇太低,和高老年癡呆的風險有關。 2018年11月,復旦大學發表在外文神經病學期刊上的研究發現:高水平LDL-C與癡呆呈負相關。 也就是說,膽固醇越高,你的老年癡呆風險可能性越低。 ![]() 最近的這個研究,又把膽固醇推到了風口浪尖。 2020年3月,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團隊,發表在美國癌癥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上的最新研究。 ![]() 研究評估了血清膽固醇,血糖狀況和癌癥風險之間的關聯,在2014-2016年期間對137884名參與者進行調查。① 這項研究是中國心臟代謝疾病與癌癥隊列(4C)研究,這是一項全國性、多中心、前瞻性、基于人群的研究。 4C研究包括20個社區站點,覆蓋了中國大陸的16個省,自治區或直轄市,平均隨訪時間為3.8年。 圖片來自sohu.com 通過問卷調查表收集了疾病和用藥史,家族史和生活方式因素(包括當前吸煙狀況、當前飲酒狀況、身體活動、久坐行為和飲食習慣)的信息。 同時也測量了參與者的空腹血糖、2小時后的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可以判斷機體對血糖濃度的調節能力)的血漿葡萄糖水平、HDL-C、LDL-C等代謝指標。 →膽固醇越低,癌癥風險越高 研究發現,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較低者(<100 mg/dL)的癌癥發生風險高42%。 LDL-C水平較低者與消化道癌癥、結直腸癌、肝癌等癌癥的風險增加相關。 圖片來自sogou.com 其中,患肝癌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59倍。 患消化道癌癥的風險是其他人的1.03倍 患胰腺癌的風險是其他人的1.97倍。 患宮頸癌的風險是其他人的0.92倍 ![]() 根據血糖狀況和LDL膽固醇,針對特定部位的癌癥的發病率和調整后的危險比 另外,研究還根據LDL-C水平的四分位水平將人群分為四組,第一分位組與第四分位組相比,癌癥的發生風險增加了36%(HR=1.36, 95%CI: 1.18~1.55, P<0.0001)。 根據指南建議的臨界值分析發現,與較高的LDL膽固醇水平(≥130mg / dl)相比,較低的LDL膽固醇水平(<100 mg / dl)與患癌癥的風險增加相關。 ![]() 根據血脂水平對參與者發生癌癥的發生率和調整的危險比 →膽固醇高,風險更低 研究結果還發現,較高的LDL-C會降低患癌癥的風險,并且LDL-C達到100-130 mg / dL后,風險降低可能趨于平穩。 ![]() A. 在沒有糖尿病的參與者中,經多變量調整的意外癌癥風險比。 B.糖尿病參與者中癌癥的多變量調整風險比。 對于這種情況,研究人員解釋說,是因為免疫細胞需要一定的膽固醇參與免疫功能調節(激活免疫信號傳導)才能對抗癌細胞。 同時,研究還發現穩定血糖很重要,加上保持較高的LDL膽固醇,才能降低癌癥的風險。 血糖低,能降低癌癥風險 我們之前分享過一個復旦大學的研究,高血糖和癌癥風險高相關。 因為,在高血糖的情況下,癌細胞更容易增長,而且炎癥、胰島素抵抗等原因,會大大提高癌癥的風險。 復旦的研究者發現:
國外還有很多研究發現,吃大量的果汁、高糖、高碳水食物,會提高癌癥的風險。 其實,保持血糖平穩很簡單,第一,碳水化合物是最刺激血糖的,基本上一攝入碳水化合物,就會引起血糖波動。 其次是蛋白質,會引起血糖少量波動。 ![]() 最后是脂肪,它基本上不會引起血糖波動。 所以,控制高碳水化合物,吃夠優質脂肪和含蛋白質的食物,再加上間歇性斷食就可以保持血糖穩穩當當的。 另外,定期鍛煉、足夠的睡眠、控制壓力水平也可以保持血糖平穩。 為什么低膽固醇,提高癌癥風險 首先,膽固醇在人體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構建細胞膜、幫助制造膽汁、被轉化為荷爾蒙或維生素D、性激素的合成原料等等。 圖片來自sohu.com 人體膽固醇大部分是由肝臟生產的,只有一小部分來自食物,膽固醇很神奇,就算我們一點膽固醇都不吃,我們身體也會每天合成3000mg。 很多人一提到LDL就開始排斥,但實際上LDL是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蛋白質。 這種蛋白質里面裝了膽固醇,在血液里流動,它只是一個載體而已,LDL的使命之一就是為細胞運輸能量。 LDL這艘船上的乘客有甘油三酯、膽固醇、脂溶性維生素,它把甘油三酯(不溶于水,自己不會直接給細胞供能)運送給細胞。 LDL也是有分類的:
可以這么說,真正引起問題的,是被氧化的LDL小顆粒,就是這些老鼠屎壞了大粒子LDL的名聲。 LDL小顆粒增多,被氧化,我們經常吃的高糖食品、高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以及不健康的油脂,容易引起小顆粒的LDL增多。 減少LDL小顆粒建議 這里,我給大家一些建議。 →動物油,代替植物油 動物性脂肪富含飽和脂肪,可以使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顆粒變得更大、更輕,形成直徑大于25.5納米的LDL顆粒——A型LDL顆粒。 而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主的低脂飲食,會增加B型LDL顆粒。 圖片來自sohu.com 例如,挪威人和荷蘭人的飲食中含有很多動物脂肪,但他們心臟病的發病率卻很低。 法國人飲食中含飽和脂肪酸最多,心臟病發病率卻是歐洲國家中最低的。 而智利人飲食中含飽和脂肪酸很少,心臟病發病率反而很高。 圖片來自sohu.com 研究發現,生酮飲食增加的LDL是大顆粒的LDL,是沒有問題的。 在中國,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動物脂肪要少吃,所以,拋棄了豬油這么好的動物脂肪,轉而用植物油炒菜。 其實,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等,椰子油、橄欖油除外)非常不健康,容易引起炎癥。 主要原因有,大多數植物油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omega-6)含量高,加上它性質很不穩定,容易氧化變質。 圖片來自company.chemmade.com 另外,在加工植物油的過程中,會殘留一些化學溶劑,很容易產生自由基、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