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部《志愿軍:雄兵出擊》讓陳凱歌導演嘗到了甜頭之后,本片上映了。作為整個系列的第二部,這對于陳凱歌導演來說是一種載譽,因為這個系列可以促成陳導煥發第二春,但是對于觀眾來說,抗美援朝的題材如何凝練成優秀的作品,可能跟陳導的理解有差距,這種差距并不是拍幾個系列就能彌合的。如果不能真正的領悟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那么拍出來的作品再大制作也會黯然失色。很顯然,陳導并沒有吸取第一部的教訓。 ![]() 《志愿軍:存亡之戰》是一部大制作的戰爭片,本片著眼于著名的鐵原阻擊戰,陳凱歌導演從一個家庭入手,從兩代人對于家庭的理念,對于戰爭的理念入手。很顯然比第一部增色不少。而片中的支線敘事——武器專家以及指揮部機構等線索也增加了影片的復雜程度。這是比第一部有所精進的地方。但除此之外,陳導似乎陷入到了某種敘事循環當中無法自拔。觀眾們顯然對于這一部的故事是不滿意的。即便是有著不俗的票房成就,在當前的國內電影市場依舊是打,然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結局似乎已經初現端倪,原因也無二,觀眾不好蒙了。 ![]() 其實早在第一部之前,觀眾們就看到了優秀的抗美援朝作品,然而尷尬的是,這樣的作品沒有被院線接納,而是走的網絡大電影的路線?!短丶加⑿埸S繼光》是一部優秀的抗美援朝電影,優秀之處也很簡單,那就是講明白了抗美援朝的意義是什么。在它之后,陳導的志愿軍第一部上映院線,雖然是大制作,大場面,然而面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核心問題,陳導理解的并不透徹,因此,觀眾們更多的也是批評之聲。 ![]() 然而這種聲音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即便是網絡大電影繼續在涌現著諸如《沖鋒》一類的抗美援朝電影,但院線導演似乎有著自己的堅持,然而這種堅持對于觀眾來說則是災難。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以及豐富內涵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院線導演們記住。陳導就是代表性人物,雖然以七十多的高齡牢牢掌控著院線電影以及國內電影市場的主戰場,然而陳導顯然是依舊堅持著自己的理念,這對于作者電影來說是好事情,畢竟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的創作者很難得。 ![]() 然而陳導也沒有因此而有太多的自己專屬的烙印,雖然小紅花,糖果等小物件可以體現陳導的文藝情懷,但這種情懷并不是專屬于陳導的,張導,王導都可以弄,這只能算調劑,而不能大行其道當核心內容。整個志愿軍系列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呢?自然是抗美援朝的精神。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八個字是當初全國上下耳熟能詳的口號,同時也簡明扼要的說明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及豐富內涵。千千萬萬個志愿軍指戰員都是在保衛自己的家庭,千千萬萬個保衛自己家庭的志愿軍指戰員聚集在一起,就成了衛戍國家的英雄。保衛自己的家庭也是在保衛所有人的家庭,衛戍自己的國家的同時也是在衛戍所有人的國家。 ![]() 這是抗美援朝的核心,落實到本片中我們就要先看看鐵原阻擊戰的歷史意義,鐵原阻擊戰最終將不可一世的美軍打回到了談判桌上。因此,鐵軍阻擊戰對于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的局勢大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不知道如何拍攝,建議陳導可以看看《大決戰第一部:遼沈戰役》,攻打錦州對于整個遼沈戰役的現實意義。以及遼沈戰役對于整個解放戰爭的現實意義。因為這些都是一個系列的,同時也是需要給觀眾們普及開來的。 ![]() 而本片被詬病的點,恰恰在這里。鐵原阻擊戰的核心點沒有被重點強調。而陳導重點強調的點卻游離在戰場之外,親情、個人情感、個人成長等等。這些重要嗎?當然重要,因為集體是個人組成的,但如果這些過分重要的話,就會削弱集體的力量。畢竟,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是建立在將一個個的個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鐵流。力量被匯聚,才能形成摧枯拉朽之勢。 ![]() 因此,我并不期待第三部志愿軍系列電影了,同時也殷切希望陳導不要再繼續釋放自己的情緒了,因為他的情緒并不會讓國內觀眾日益高漲的對于優質電影的需求的情緒得到滿足,與其這樣,不如早一點離開主流影壇,早點退休頤養天年。這樣是跟自己的和解,同時也是跟觀眾們的和解,否則,當《無極》的尷尬局面再現,年逾古稀的陳導這一次不一定能頂得住。 ![]() 其實不止是陳導,比如張藝謀以及那些年代導演們,如果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倒不如學學他們的前輩那樣急流勇退,選賢舉能不也是高風亮節嗎?利益是好東西,但歷史也有記憶。 …… 你好,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