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早上睡醒,眼睛睜不開,發現臉腫了, 下午上了一天班, 鞋子擠擠的,原來腳腫了。 很多人以為“腫”就是水喝多了, 但也有可能是身體在報警! 讓我們尋著「人體水腫地圖」去搞清楚 ![]() 順著水腫部位找病源 眼瞼水腫 腎臟 如果早起發現眼瞼腫了,而前一晚又沒喝太多水,要當心是腎臟出了問題。 ![]() 腎源性水腫常見于低垂部位,比如眼瞼部、面部,且具有凹陷性,就是如果這個地方腫了,按下去往往有一個坑,需要幾秒鐘才能恢復。 面部水腫 甲狀腺 甲減性水腫,又被稱為“黏液性水腫”,特點是這類水腫比較堅實,按不出坑來。 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激素分泌過多、醛固酮增多癥等內分泌系統疾病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癥狀。 小腿水腫 血液 正常情況下,靜脈會將血液從身體遠端運送回心臟。但如果靜脈瓣功能失常,靜脈回流不暢,可造成小腿水腫。 如果發現自己兩個腿腫的粗細不一,需要警惕下肢深靜脈血栓,需要查一下雙下肢的血管彩超。 腳踝水腫 心臟 從腳開始水腫,向上延及全身,行走活動后明顯,休息后減輕或消失,則主要是心功能不全所致。 ![]() 心功能嚴重受損時,水腫可發展至上肢、胸部、面部,用手指按壓骨骼突出處可留下凹陷。 全身水腫 營養缺乏 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機體長期營養缺乏可產生水腫,其特點是水腫發生前常有消瘦、體重減輕等表現。 其他水腫 服用藥物:某些降壓藥、激素類藥物可能引起水腫。例如地平類降壓藥,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水腫、頭痛、面部潮紅。 服這類藥應定期復查,如果水腫不太嚴重,可遵醫囑加用小劑量利尿劑。 月經期前及妊娠期:可發生手部、足部或面部的水腫,不過多屬生理性的,待狀態改變,也會慢慢消退。 ![]() 長途旅行:旅行久坐的人群可能會發生小腿等部位的水腫。 ![]() 5個防水腫的小妙招 1. 少坐多動 避免久坐,每30分鐘起來活動一下,伸展身體,讓血流暢通。建議每兩天進行一次半小時的健步走或者慢跑,能達到舒張血管、排出水分的效果。 2. 睡前抬高腿 睡前平躺在床上,腿搭在墻上,讓腿和身體呈30-45度,堅持20~30分鐘。這樣有助于緩解因血流不暢而造成的下半身水腫。 3. 飲食要少鹽 在飲食上還要注意少鹽,盡量清淡,多吃些“消水腫”食物,比如瓜類、石榴、葡萄等。 ![]() 另一方面積極食用含“鉀”食物,這一成分能有效防止鈉從體內流失,是預防浮腫不可或缺的物質,包括香菇、菠菜、西蘭花、芹菜等。 4. 睡前少喝水 對于一些新陳代謝速度不佳的人,或者是排水功能不佳的人,睡前多喝水會更容易出現水腫狀態。為了預防水腫,建議大家睡前要少喝水,最多不超過200毫升。 5. 衣物穿著 盡量選擇寬松棉質的衣物、舒適寬大的鞋子和有彈性的襪子,盡量不壓迫到腳踝及小腿。 老師、護士、交警等需要久站的人,可以穿具備預防和治療水腫作用的醫用彈力襪,在早上起床時穿上,晚上睡覺前再脫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