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外翻對線不良 病例描述 58 歲女性,被摩托車撞傷,即感左肩疼痛、腫脹并出現淤斑,無其他損傷。左肩 X 線片顯示左肱骨近端外翻嵌插骨折(圖1)。CT 掃描顯示左肱骨近端外翻錯位,肱骨大結節向后上方明顯移位,肱骨小結節部分骨折,稍有移位(圖2)。 ![]() 圖1 a. 正位片示骨折及移位情況。b. 肩胛骨外緣 Y 位片示骨折及移位情況 ![]() 圖2 a. 冠狀位 CT 掃描顯示骨大結節骨折塊,骨折塊較大且有移位。b. 失狀位 CT 顯示肱骨小結節輕度移位。c. 軸位 CT 顯示肱骨大小結節的粉碎性骨折碎片。d. 三維 CT 前面觀顯示肱骨大結節和小結節粉碎性骨折。e. 三維 CT 側面觀。f. 三維 CT 后面觀 MIPO 的適應證 該患者生活方式積極。建議堅強固定骨折以早期進行關節活動范圍練習。該患者骨折累及肱骨大小結節,大結節明顯移位,小結節移位較小;同時也考慮了肱骨頭缺血性壞死和其他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盡管 MIPO 是可行的,但對于這種明顯移位的骨折,開放復位可能更為適宜。 術前計劃 接骨板的長度,以及所有需要的植入物和器械必須在術前預先確定。對于該患者,骨折水平較高,位于肱骨頸處,如果計劃使用胸三角肌入路,那么 3 孔的肱骨近端鎖定內固定系統(PHILOS)接骨板應該足夠完成固定。處理這種頗具挑戰的骨折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規劃好手術步驟。可以參照以下 6 個步驟來規劃復位和固定過程。 第1步:復位并固定肱骨頭骨折塊(關節部位、肱骨大小結節) 第2步:以復位的肱骨頭定位接骨板,將接骨板臨時固定于肱骨頭上,并通過正側位透視進行確認 第2步:將接骨板固定在已復位的近端肱骨頭骨折塊上 第4步:將肱骨干貼附于接骨板上,使得肱骨干近端能夠為肱骨內側距提供支撐,復位旋轉對線,并將肱骨干臨時固定在接骨板上 第5步:打入所有需要固定于肱骨干和肱骨頭的螺釘 第6步:在大結節和小結節上縫合,并綁在接骨板孔上,以穩定肩袖,增加肱骨近端固定的穩定性 手術室準備 1.麻醉 全身麻醉是肱骨近端骨折復位和固定手術的標準麻醉方式。 2.患者體位和 C 形臂位置 在可透 X 線的手術臺上進行手術,患者取仰臥位。C 形臂置于患肢對側,并垂直于手術臺,以便術中透視正位。在地板上標記 C 形臂的位置,以便在手術過程中能夠前后對比(圖3a)。圖3b 為 C 形臂正位拍片測試,以確認能夠對肱骨近端進行正常透視。從肩部到手部進行備皮和鋪單,以便在術中進行復位和固定時能夠自由活動手臂。 ![]() ![]() ![]() 圖3 a. C 形臂置于患肢對側,垂直于手術臺。進行正位透視,并檢查 C 形臂在地板上的標記位置。b. 可以正常透視左肩正位片。c. 胸三角肌入路的皮膚切口。d. 小心牽開三角肌和頭靜脈,以保護頭靜脈 3.器械
|
|
來自: martinbigbird > 《肩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