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注意事項 ●對于伴有轉子下延伸的骨折,需要使用較長的髓內釘,一些外科醫生常規偏好使用這種髓內釘。 ●加長型股骨轉子髓內釘(TFNA)是一種髓內釘,它使用螺旋刀片或拉力螺釘在股骨頭內獲得固定。 ●其他頭髓釘器械的手術技術大體相似,但查閱制造商的指南以了解細節很重要。 ●一些系統提供了通過植入物注入骨水泥的選項,以便在骨質量不佳時進行增強。 ●另一個選項是沿螺旋刀片/拉力螺釘進行骨折壓縮/復位。如果植入物置入后需要閉合骨折間隙,這可能會有所幫助。 在本治療選項中,展示了四種不同類型的通用骨折模式插圖: A)未復位的骨折 ![]() 閉合復位與開放復位
![]() 遠端鎖定
![]() 患者體位 ![]() ●將患者仰臥于骨折手術臺上,未受傷的腿放在腿架上。 ●與使用動力髖螺釘(DHS)時的體位不同,確保患側髖關節內收以允許髓內釘進入是很重要的。為便于此操作,將軀干向對側推10°-15°。 ![]() 誤區:為試圖復位骨折而過度牽引,可能導致骨盆圍繞骨折手術臺的會陰柱旋轉。如圖所示,當骨盆旋轉時,會導致髖關節相對外展,從而干擾股骨近端髓內釘入口的顯露。 ![]() 剪刀式體位
![]() ![]() 復位 ![]() 閉合復位 閉合復位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 ![]() 然而,對于伴有明顯轉子下延伸的骨折,對遠端骨折段的操作往往不足以實現滿意的對線。 ![]() 使用影像增強器在前后位和側位視圖中檢查復位情況。 ![]() 復位質量評估
![]() 經皮復位技術
![]() ![]() 植入物選擇 ![]() 頸干角
●復位后在術中確認該角度。 ●如果術前無法確定,在復位后于術中確定該角度。將放射測量尺和克氏針放在股骨近端上,并拍攝正位視圖。 ![]() 髓內釘長度的確定
![]() 髓內釘直徑的確定
![]() ![]() 進釘點的入路 ![]() 為到達進釘點,沿股骨干軸線切開皮膚,切口位于轉子尖端近端約5cm處。股骨轉子間骨折髓內釘手術:進釘點與切口操作AO指南 ![]() ![]() 髓內釘插入 ![]() 進釘點的確定 進釘點位于大轉子的尖端或稍內側。這與髓腔軸線偏離約5°,與髓內釘的幾何形狀一致。要非常小心,避免外側進入或擴孔器向轉子尖端外側的疏松骨內移位,這兩種情況在最終插入髓內釘時都會導致內翻畸形。 ![]() 導絲插入
![]() 檢查導絲位置
![]() 股骨開口
![]() 髓腔擴孔
![]() 通常只需在髓腔峽部下方進行擴孔即可。對于老年人,手動擴孔以避免損壞脆弱的轉子骨殼。對于年輕患者,使用動力擴孔。 ![]() 髓內釘插入
![]() 髓內釘插入的深度應能使刀片或拉力螺釘置于股骨頭中心。 ![]() 在軸位視圖上檢查瞄準臂與頭-頸軸線的對齊情況。必要時調整髓內釘的旋轉。穿過插入手柄并平行于計劃的刀片軸線放置一根 克氏針,有助于識別旋轉不良。 ![]() ![]() 導絲插入 ![]() 導絲的定位 將鉆套組件穿過瞄準臂,推進穿過軟組織到達外側皮質。 ![]() 將導絲尖端深深地穿過股骨頭致密的松質骨,進入股骨頭的軟骨下骨,在距離關節5mm處停止。 ![]() 導絲位置稍低于股骨頭中心也是可以接受的。進一步的向外移位會妨礙拉力螺釘或刀片的深入放置,并在施加軸向負荷時引起旋轉不穩定。 ![]() 刀片/螺釘長度的測量 測量導絲的插入深度。選擇所示的刀片/螺釘長度。 ![]() ![]() 刀片置入 ![]() 刀片鉆孔
![]() 刀片置入
![]() 旋轉鎖定
![]() 選項:增強 ![]() ![]() 拉力螺釘置入 ![]() 防旋釘置入 為避免在拉力螺釘置入過程中發生意外的旋轉移位,通過瞄準臂上指定的孔額外添加一根克氏針。 ![]() 拉力螺釘鉆孔 用11.0mm鉆頭打開外側皮質。 ![]() 拉力螺釘置入
![]() 旋轉鎖定
![]() ![]() 遠端鎖定 ![]() 髓內釘位置驗證 在遠端鎖定之前,驗證髓內釘的正確位置和股骨的旋轉情況。 ![]() 遠端鎖定螺釘置入
![]() ![]() 尾帽置入 ![]() 如有指示,置入尾帽。 ![]() ![]() 最終評估 ![]() 在正位和側位視圖中檢查復位情況和髓內釘的最終位置。 ![]() ![]() 術后護理 ![]() 術后活動 老年患者可在術后第二天借助助行器開始耐受體重負重行走。 ![]() 疼痛控制
|
|
來自: martinbigbird > 《股骨粗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