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原載于香港《武俠世界》雜志第0841期(1975年8月14日出版),作者署名“海云”。 ![]() ![]() 我國的拳術有許多絕招是打穴的,想盡辦法希望打中對方的大穴,因此之故,古往今來,有資格的拳師都是十分注意到穴道方面的,盡可能保護自己的穴道,不至于受到敵人攻擊,此外,還要學習跌打急救的醫術,萬一打中穴道,即時用藥施救。 歷代相傳下來的穴道,如果受擊,發生各種恐怖的現象,便會重傷,或者馬上閉氣身亡。 照武林中人所述,人體的穴道雖有百三十多處,但在接近心臟或腦袋的穴道,最為脆弱,很易受擊身亡。 關于這點,以前羅漢門的掌門人孫玉峰師父,有時談話中透露,下面所述的話跟穴道有關,喜歡練武的人認真注意它。 ![]() 孫玉峰師祖像 在左右兩邊額角穴道,稱做“太陰穴”、“太陽穴”,如果該處受擊,骨頭沒有爆裂,只是重傷,可以醫治,反之,骨裂,就有血流出來,因為該處的裂縫正是頭顱接榫的地方,如果它受擊以致爆裂,就會影響到腦漿也流出來,當然是兇多吉少。在頭顱里面有許多個穴,如果揭開了顱骨看看,便知道所謂穴道即是頭顱的骨頭比較疏松之處,甚至是漏空的地方,那些穴道并非一定是用指頭打擊它的,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用拳頭或者用手掌拍打。 在頭頂正中的一處,稱做“泥宮穴”,那是必須使用重壓然后打得中它的,普通人用拳頭去打,那是沒用的,至于用棍棒打擊,卻十分犀利,因為那個地方受到劇烈震蕩,就會損害大腦的神經中樞。 古代有些和尚苦練鐵頭,把那個頭顱練到變成鋼鐵那么堅實,稱做“鐵頭和尚”,那些人如果使勁的用手頭撞擊,十分犀利,武林中人對付鐵頭和尚的一招就是鳳眼捶,不過那種戰爭簡直是生與死之間的決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并非正路,因為鐵頭和尚撞出之際好像犀牛似的直沖過來,使用鳳眼捶向他頭頂的泥宮穴打下去,萬一打不中它,就會給他撞倒,不過,鐵頭和尙的頭顱就算真的硬如鋼鐵,倘若那個地方受到撞擊,便會腦裂身亡,故此這種打法是迫不得已的,事實上鐵頭和尚使用這種奇怪的戰術去打擊別人,已經抱了必死之心,因此之故,無法留情。 在后腦對正眼睛的一處,稱做“腦戶穴”,它就是腦袋后邊,這一個穴道也是不能夠用手打擊的,就算用鳳眼捶敲打,也無法使人受傷,只是用棍沖刺,才可以發生威力,故此,“六點半”這一種棍法就特別注意這一個穴道,化棍為槍,由后邊向上沖刺,打中了它,便會使人頓時失去了一切正常反應,即使沒有死亡,也成一個呆人,此后呆頭呆惱,等于現時醫學上所說的“失憶癥”。 靠近腦戶穴比較低落一點,那是講說話當中必須運用的一些肌肉,由神經系統管束,稱做“啞穴”,它是在頸柱骨最上的一處,亦即上下排牙齒結合的一處,在那個地方用劈掌使勁劈下,要是特別有份量,可以使人此后變啞,無法說話。 “啞穴”已經厲害,但卻有另外一個穴道稱做“翳風穴”,又名“藏血穴”,它就更加值得重視。如果這個地方給硬物插入,非死也受重傷。 這個穴道在耳朵和耳骨之間的空洞地方,它是神經叢,亦即腦袋血管內流轉彎之處,該處受擊,便會發生腦充血,但卻不容易打擊,一定要苦練過鐵沙掌,手指堅如鋼鐵,然后能夠在這地方插入。 另外一處,稱做“咳穴”,那就比較容易受擊,它是在聲帶之下,亦即前面頸子,食管和氣管交界之處,每逢一個人患了傷風咳,那個地方就震動不停,反之,倘若它受到劇烈的打擊,立刻咳嗽不止。 ![]() 至于臉部顴骨穴處,上下都是穴道,上邊就是眼睛,雙眼受擊,不但變成瞎子,還會喪生,是人所皆知的了,可是,在顴骨之下,還有另外一個穴道,它稱“顴穴”,那是現時稱做鼻竇炎的鼻竇,那個地方有個相當大的空洞,一旦受擊,便影響到顏面神經,頓時倒地昏迷。 耳朵也是大穴,但卻必須雙掌齊下,一齊向左右兩邊耳朵的空洞處相打,然后發生效力,由于掌力內震,腦神經以及血管同時受到劇烈的破壞,立刻倒地喪生,這一招古代稱做“鐘鼓齊鳴”,不準武林中人施展,懸為禁例。 靠牙臼方面,即是兩頰之間,還有一個穴稱做“翻車穴”,等于車輪的中軸,如果該處受到劇烈的打擊,便會脫臼,牙臼打脫,立刻發生劇痛,無法再斗,但卻不會因此喪生。 ![]() 鼻骨也是穴道,如果鼻梁被人用掛捶打落,以致崩坍,頓時昏迷不醒,就因為鼻骨本身有很強神經中樞,不容輕視。 在兩眼的中間鼻骨正上之處,那是另外一個大穴,稱做“腦洞穴”,表示那個地方就是大腦的一處小洞,它是用來減輕顴骨壓下所發生的壓力,不至于壓得太過厲害的,如傷風鼻塞,該處有咳,整個人覺得不舒服,反之,嗅到一些白霧或香煙的氣體,那個地方塞滿了氣,也有問題,總之,該處必須留空,好像金錢的眼,故腦洞穴,又名“金錢穴”。 懂得使用點穴絕招的人,能夠用鐵指向該處使勁一戳,便有可能使那個人昏迷不省,古人稱做點穴,確有其事。 上述各種穴道,都是在頭部的,身上還有許多處穴道,但卻比不上頭部的穴道那么重要,練武之人認眞要保護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