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霜風掠過長安的酒旗,當殘陽為寒山鍍上金邊,杜牧的筆便成了秋日最溫柔的捕手。 他筆下的秋從不是蕭瑟的代名詞,而是藏著楓樹林間的躍動火光,是寒水映出的澄澈天光,是夜泊秦淮時的朦朧月色,每一筆都暈染著細膩的詩意。 那片被他寫過的楓林,至今仍在時光里燃燒,染紅了千年的秋景; 那道流過他詩行的寒水,依舊在歲月中低語,載著孤帆駛向遠方。 沒有濃墨重彩的堆砌,只有輕描淡寫的筆觸,便將秋日的清寂與浪漫揉成了詩。 循著他的文字走去,仿佛能看見他立于秋江之上,看落霞與孤鶩齊飛,聽晚風與歸雁共鳴。 每一處秋景都藏著他的心事,每一縷秋風都帶著他的悵惘,卻又在清冷中透著幾分熱烈,讓千年后的我們,仍能在秋光里讀懂那份獨屬于杜牧的秋日深情。 ![]() 1、《山行》 杜牧〔唐代〕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深秋時節,沿著遠處的石子鋪成的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經過深秋寒霜的楓葉,比二月的春花還要紅。 此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和諧統一的畫面,表現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豪蕩思致。 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 ![]() 2、《秋感》 杜牧〔唐代〕 金風萬里思何盡,玉樹一窗秋影寒。 獨掩柴門明月下,淚流香袂倚闌干。 秋風刮過萬里,心中的思念哪里有盡頭,臨窗的玉樹,在秋夜中影子透著寒意。 在明月的照耀下,獨自關上柴門,淚水流濕衣袖,倚靠在欄桿上。 描繪了在金風萬里的時節,詩人心中思緒無盡,透過窗戶看到玉樹在秋影中透著寒意。 明月下,詩人獨自掩上柴門,倚著欄桿淚流滿襟的畫面。 表達了詩人在秋夜中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內心深處無盡的思念之情。 ![]() 3、《早秋客舍》 杜牧〔唐代〕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微風吹過黃葉飄落,萬物才驚覺秋天已經來了。 夜晚獨自一人在他鄉垂淚,每年都在忍受著深深的鄉愁。 這長久的離別哪里才是盡頭?就像這樹葉,什么時候才能停止掉落,全部落葉歸根? 還不如磻溪邊的垂釣的老翁,只能羨慕別人的自由和悠閑。 這首詩以秋日落葉起興,抒發詩人漂泊異鄉、感慨時光流逝與別離之苦的復雜情感,同時表達了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 4、《秋霽寄遠》 杜牧〔唐代〕 初霽獨登賞,西樓多遠風。 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 高樹下山鳥,平蕪飛草蟲。 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 雨后天色放晴,獨自一人登上樓閣觀賞風景,站在西樓遠處吹來徐徐涼風。 寧靜的秋水上漂浮著彌散的青煙,一輪斜陽顯現在稀疏的小雨中。 高樹下的鳥兒,有樹的庇護,原野上的飛草有蟲為伴。 只待月亮東升,與千里之外的你一樣,觀賞著月亮寄托這遙遠的思念。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雨后初晴、獨自登樓賞景的寧靜畫面,表達了詩人對遠方人的深切思念。 ![]() 5、《早秋》 杜牧〔唐代〕 疏雨洗空曠,秋標驚意新。 大熱去酷吏,清風來故人。 樽酒酌未酌,曉花顰不顰。 銖秤與縷雪,誰覺老陳陳? 稀稀疏疏的小雨像是把天空洗過,天空顯得格外的空曠,初秋的氣象令人意外的清新。 夏天的酷熱就像濫用刑法殘害人民的官吏一去不復返,清風襲來猶如老友相逢。 拿起酒杯對飲還沒有喝,傍晚的花朵皺起來還未凋落。 秋收的糧食稱重去買賣,誰會發覺這些是陳年的糧食呢? 這首詩描寫了早秋時節的場景,炎熱將去,清風已來,令人頓覺暢快;同時也暗喻著詩人對政治清明之期盼。 ![]() 6、《秋夢》 杜牧〔唐代〕 寒空動高吹,月色滿清砧。 殘夢夜魂斷,美人邊思深。 孤鴻秋出塞,一葉暗辭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在寒冷的秋夜,高空的風在呼嘯,月光灑滿了洗衣的石砧。 在殘夢之中,夜里的思緒被打斷,閨中的美人對邊疆征人的思念愈發深沉。 孤獨的鴻雁在秋天飛向塞外,一片樹葉在夜色中悄然離開樹林。 她又寄出了為丈夫準備的征衣,那遙遠的心意就像飛向天外一樣綿長。 詩中以秋夜為背景,通過思婦的視角,展現了她對遠在邊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 詩中不僅描繪了思婦的孤獨與惆悵,還通過寄征衣等細節,體現了她對丈夫的牽掛以及對國家邊疆的關心。 【聲明】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