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擬恨賦 唐 李白 ![]() 晨登太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宿草墳毀。浮生可嗟,大運同此。于是仆本壯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賢,飲恨而歿。 昔如漢祖龍躍,群雄兢奔,提劍叱咤,指揮中原。東馳渤澥,西漂昆崘。斷蛇奮旅,掃清國步,握瑤圖而倏升,登紫壇而雄顧。一朝長辭,天下縞素。 若乃項王虎斗,白日爭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帳中劍舞,泣挫雄威。騅兮不逝,喑啞何歸? ![]() 至如荊卿入秦,直度易水。長虹貫日,寒風颯起。遠讎始皇,擬報太子。奇謀不成,憤惋而死。 若夫陳后失寵,長門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錦衣。春草罷綠,秋螢亂飛。恨桃李之委絕,思君王之有違。 昔者屈原既放,遷于湘流。心死舊楚,魂飛長楸。聽江楓之裊裊,聞嶺狖之啾啾。永埋骨于淥水,怨懷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戮,神氣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動天。執愛子以長別,嘆黃犬之無緣。 ![]() 或有從軍永訣,去國長違,天涯遷客,海外思歸。此人忽見愁云蔽日,目斷心飛,莫不攢眉痛骨,抆血沾衣。 若乃錯繡轂,填金門,煙塵曉沓,歌鐘晝喧。亦復星沉電滅,閉影潛魂。 已矣哉!桂華滿兮明月輝,扶桑曉兮白日飛。玉顏減兮螻蟻取,碧臺空兮歌舞稀。與天道兮共盡,莫不委骨而同歸。 ![]() ![]() 注釋 ①此文是李白少年時(開元三四年間,約十五六歲)模擬江淹的《恨賦》擬作。 江淹(444年-505年),南朝文學家。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歷仕宋、齊、梁三代。著有《望荊山》。 ②否塞:閉塞不通。猶困厄。 ③蒿里::原為山名,相傳在泰山之南,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后因泛指墓地或者魂魄聚居的陰間。喻指滿目凄涼。 ④松楸:松樹與楸樹。墓地多植,因以代稱墳墓。 ⑤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 ⑥漢祖:是指漢高祖劉邦 。 ⑦叱咤:怒斥,大聲吆喝。;指呵斥;怒喝。 ⑧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⑨渤澥:古代稱東海的一部分,即渤海。司馬相如<子虛賦>有'浮渤澥:游孟諸。' ⑩昆崘:即昆侖,即昆侖山,又稱昆侖虛、昆侖丘或玉山。 是我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 ?奮旅:起兵,舉兵。語出《漢書·敘傳下》:'爰茲發跡,斷蛇奮旅。' ?國步:國家的命運。語出《詩·大雅·桑柔》:'於乎有匙充哀,國步斯頻。' ?瑤圖:圖籍;版圖。語出南朝齊王融 《贈族叔衛軍儉》詩:'極睇金策,具覽瑤圖。' ?紫壇:以紫貝砌成的庭壇。紫色祭壇,是帝王祭祀大典用。 ?縞素:多指喪服,白色,穿戴于喪禮之中,多用粗布棉麻制成。 ?項王:指項籍。秦末下相人,字羽。從叔父梁在吳中起事,梁敗死,籍領其軍。秦亡,自立為西楚霸王,繼與劉邦爭天下,兵敗自刎于垓下。 ?楚歌之四合:楚歌,楚人的歌;借以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借典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喑啞:嗓子干澀,不能說話。 ?荊卿:即荊軻。 ?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縣境,入南拒馬河。荊軻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餞別于此。 ?長虹貫日: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為人間有不平凡的事,就會引起這種天象的變化。 ?憤惋:指悵恨;憤恨。 ?陳后:漢武帝皇后陳阿嬌。是侯門貴女,深得竇太后的喜愛,因此陳皇后的性格是唯我獨尊的。因母親劉嫖扶漢武帝上位,自恃有功,驕橫尊貴,漢武帝漸漸厭煩陳皇后。陳皇后一直沒有生育,竇太后去世后,陳皇后以婦人媚道被廢除,居住在長門宮。 ?委絕:衰亡,衰敗。委,通“萎”。 ?湘流:湘江 。 ?長楸:高大的楸樹。古代常種于道旁。 ?狖:古書上說的一種黑色長尾猴。 ?黃犬:指晉陸機的黃耳犬。機有犬曰黃耳,曾為機長途傳遞書信。事見晉祖沖之《述異記》。后遂以'黃犬'為信使的代稱。 ?遷客:遭貶遷的官員遷客騷人。 ?目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攢眉:皺眉,表示不愉快攢眉苦臉。 ?抆血:擦拭血淚,表示極其哀痛。 ?歌鐘:即'編鐘',古代銅制打擊樂器。 ?閉影:秋蟲。鳴軒:在窗前鳴叫。軒,窗。 ?潛魂:隱藏形跡。閉居家中不與外界接觸。 ?委骨:拋棄的骸骨。委:拋棄,舍棄:委棄。委之于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