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結節的朋友問過我,經常吃逍遙丸這一類的疏肝中成藥,但是好像對散結的幫助并沒有很大,是怎么回事? 其實疏肝的核心是升陽—— 因為很多人肝郁的根源,并非單純的肝氣郁結,而是 “寒瘀互結”,而寒瘀最 “怕” 的就是身體里的陽氣,陽氣足了才能化開寒氣、散掉瘀滯。 首先升陽,重點是升肝臟的陽氣。當人體被寒氣侵襲,寒氣困阻肝脈時,就容易出現脅肋部位發涼疼痛、胸口和兩脅脹悶不舒、情緒總是低落抑郁,而且這些癥狀一遇到冷天、吹了冷風,或是吃了涼食就會加重。 這種 “寒困肝陽” 的情況,調理關鍵就是升肝陽、散寒氣,很適合柴胡桂枝干姜湯。桂枝、干姜溫陽散寒,黃芩清郁熱防上火,天花粉生津、牡蠣散結,炙甘草調和,兼顧疏肝與溫脾陽,適合肝郁兼脾陽不足(如怕冷、吃涼腹瀉)者。 ![]() 其次化瘀。寒氣在體內待久了,會阻礙氣血運行,時間一長就容易形成瘀血,而瘀血反過來又會 “堵” 住肝氣的疏泄,加重肝郁。 和 “寒困肝陽” 不同,瘀血重的人一般不會有明顯的怕冷,更多是脅肋部位像被針扎、被撞擊一樣刺痛,而且疼痛的位置很固定,不會到處竄;看舌頭的話,舌質會發暗、發紫,甚至有紫色的瘀點或瘀斑;女性朋友還可能出現痛經嚴重、月經顏色發黑,并且夾雜著大小不一的血塊。 單用疏肝藥效果有限,需要 “活血 + 溫通” 結合,可以用 “血府逐瘀湯” 再加上吳茱萸、肉桂。 血府逐瘀湯本身能活血化瘀、疏通全身氣血,幫肝臟打通 “瘀堵的通道”;吳茱萸和肉桂則能溫通經脈,讓瘀血在 “溫熱環境” 下更快散開,同時也能輔助升提肝陽,避免瘀血再因寒而生。 ![]() 如果體內寒瘀太嚴重,時間久了會耗傷腎陽—— 要知道,腎陽是全身陽氣的根本,腎陽不足,肝臟的陽氣也會跟著虛弱,自然會加重肝郁。 這類人除了有情緒低落、脅肋不適,還會伴有腰膝酸軟無力、全身怕冷、男性可能出現性欲減退、女性則多有月經紊亂。 這種 “腎陽不足兼肝郁” 的情況,調理需要 “溫腎 + 暖肝” 同步,可以用 “暖肝煎” 搭配巴戟天、肉蓯蓉。 暖肝煎本身能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幫肝臟和腎臟一起驅散寒氣;巴戟天和肉蓯蓉是補腎陽的常用藥,能幫著補回耗損的腎陽,把身體里的 “小火爐” 重新燒旺,從根本上改善寒瘀體質,讓肝氣能順暢疏泄。 這里必須提醒:如果肝郁癥狀已經比較嚴重,比如影響到吃飯、睡覺,甚至出現了身體發黃、口苦惡心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 就像我前段時間接診的一位患者,他近三個月來一直覺得脅肋脹痛,還伴有口苦、嗓子干,偶爾會惡心嘔吐,甚至眼睛和皮膚都有點發黃,同時還有輕微的耳鳴。我給他看了舌苔,發現舌質偏紅、舌苔黃膩,再摸脈象,是弦滑脈 —— 綜合這些癥狀,辨證為 “肝膽濕熱” 證型,和之前說的 “寒瘀” 完全不同,調理思路自然也不一樣。 茵陳、梔子、大黃、柴胡、黃芩、郁金、丹參、茯苓、澤瀉、車前子 一周后患者脹痛減輕、惡心消失;續服兩周,身目黃染消退,隨訪三月未復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