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記載了一個方子,無比薯蕷丸。 說不定哪天你拿著老中醫開的補腎方,發現就是這個方來加減的。 ![]() 藥王孫思邈在薯蕷丸前面冠以“無比”二字,應當是對它臨床效果的一種肯定,也就是“同階無敵的存在”。 這個方劑主要是用來治療諸虛百損的,后來被《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錄,改名為無比山藥丸。 原文這樣來介紹這個方子的功效,說此方令人健,四體潤澤,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悅,消食,身體安和,音聲清明。 這都是人體精血足的表現,幾乎“無所不治”,很有必要介紹給大家。 既能“補經脈,起陰陽,安魂魄,開三焦,破積聚,厚腸胃”,又能“強筋煉骨,輕身明目,除風去冷”。 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這個方子的用意。 原方為山茱萸、茯苓、牛膝、杜仲、肉蓯蓉各15g,澤瀉、熟地、菟絲子各20g、巴戟天、赤石脂各10g,山藥各25g。 如今也有中成藥劑型,用于脾腎兩虛,食少肌瘦,腰膝酸軟,目眩耳鳴。 方用山藥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故能益腎健脾補肺,配以地黃、山茱萸、五味子培補真陰; 肉蓯蓉、菟絲子、杜仲、巴戟天溫補腎陽; 更以赤石脂澀精止遺,澤瀉、茯苓泄腎濁,利水濕,陰陽并補、補中有運,補而不滯。 臨床常用于腎虛陽衰之證,以頭目眩暈、耳鳴腰酸、冷痹骨疼、舌質淡、脈虛軟為辨證要點。 ![]() 若伴有尿血者,可加仙鶴草、旱蓮草、三七等。 在中醫界,幾乎都知道脾和腎的重要作用,畢竟一個是“先天之本”,另一個是“后天之本”。 出現脾腎陽虛的病癥,最根本的辦法還是需要從源頭抓起,溫補脾腎是關鍵。 按照藥王孫思邈的設想,這個無比山藥丸是可以長期使用的,也就是“補益處廣,常須服餌”。 畢竟無論是諸虛百損,還是脾腎陽虛,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此方不僅僅是治療脾腎陽虛的奇效良方,也是男人陽痿早泄的“救命稻草”,更是中老年人除病強身、延緩衰老的經典名方。 通過臨床研究發現,無比山藥丸還能夠改善房事不節加勞倦過度所致的腎陽虛證候,調節勃起功能障礙。 臨床如能對證用藥,必能發揮不一樣的作用。 最后,需要記住的是,外感或實熱內盛等病癥,過敏性體質以及孕婦不宜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