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殘門銹鎖 《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戲劇故事,早已經在民間流傳了千年。 清朝咸豐年間,《武家坡》面世,期間被秦腔、漢劇、川劇、河北梆子、豫劇、粵劇改編。 戲曲都是改編于歷史,那么這個當上了皇帝的薛平貴,是哪個歷史人物? 薛平貴是乞丐出身,但是親爹是皇帝,這在歷史中完全找不到符合身份的人。 ![]() 但戲劇明確寫了薛平貴叫什么,皇帝將剛出生的兒子取名李漼,后來因為意外,他的母親為他取名李溫。 這兩個名字,在歷史中,都是真實存在的。 當時還是光王的李忱,有一個側妃晁氏,晁氏為李忱生下了長子,取名李溫。 李忱繼位皇帝后,將13歲的李溫封為鄆王。 李溫雖然是長子,但是李忱這個親爹喜歡的是四兒子李滋,并且打算將李滋封為太子,可是廢長立幼會引起軒然大波,所以李忱一直在猶豫。 一直到李忱駕崩,他孩子猶豫,所以在宦官王宗實的擁立下,李溫繼位,然后為自己改了名字,李漼。 李漼實在是無能,除了吃喝玩樂,一點正事不干。一個月能在宮中舉行宴會幾十次,是一個喜歡開party的皇帝。 李漼還喜歡聽歌,在外出游的時候,樂師都要隨時給他奏樂。 李漼雖然正事不干,但是他想要一個好名聲,所以要改革。 這次改革,讓各地開始混亂,唐朝國力也開始走向末路,親爹給他留下的大好局面,被打破了。 李漼還喜歡給自己換宰相,在位14年,換了21位宰相。 除此之外,李漼還是一個佛教徒。 唐朝的后期,佛教達到了鼎盛的情況,因為百姓為了逃避徭役和賦稅,都選擇出家為僧為尼。 ![]() 平民的減少,導致社會秩序被打亂。 而李漼根本不管這些,他開始修建寺廟,建造佛像,大批量的百姓開始剃度出家。 在一個皇帝的倡導下,全民開展佛教運動。 大臣說這是勞民傷財,李漼說都是為了給百姓祈福。 這次所謂祈福,給李漼祈死了。 李漼走完了自己40年的一生。 這么看來,李漼的身世沒有問題,那么為什么在民間卻說這個皇帝流落民間呢? 因為史冊史書對于李漼的描寫。 在記載唐宣宗李忱子嗣的史書中,寫明了李忱有十一位皇子,并且寫明了十一位皇子的生平事跡,生卒死亡。可是十一個皇子中,沒有出現所謂長子李漼的名字。 而唐宣宗晚年病重的時候,是想要將李滋這個兒子托付給心腹大臣輔佐。 可是出現了意外,王宗實出現了,也是王宗實宣布李忱的遺詔,宣布李漼成為繼任皇帝。 也是在王宗實的擁護下,李漼坐上了皇位,而王宗實也成了權臣。 也有大臣對李漼的身世有所猜忌,而李漼對于自己出身年歲記憶模糊。 ![]() 但是李漼繼位已經成了事實,大臣也沒有辦法。 根據僅有的線索,鄆王這個封號,是唐肅宗李亨兒子李榮的。 李榮因為晚年無子,所以在宗族中過繼了一個,繼承了鄆王的爵位,而第二代鄆王,就是李漼。 所以很大可能,李漼是李榮的養子,然后在王宗實的運作下,成了一個傀儡皇帝。 這也是為什么在民間,薛平貴是外長大,卻成了皇帝。 看起來荒唐,但是真實可能更加荒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