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老屋》(22-23) 作者:葉志安 老屋(22) 養(yǎng)豬結(jié)束不久,祖母的又一個項目啟動了,那就是賣紅薯。 故鄉(xiāng)的冬天盛產(chǎn)紅薯,在一個難以溫飽的年代,紅薯不但是口糧的補(bǔ)充,還是一種美味。記得我家四叔小小的年紀(jì)就可以煮出色、香、味俱全的紅薯湯,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記得那是一個冬天的晚上,那時老屋還沒有通電,晚上依然是油燈照明。那時家里的鐵鋪關(guān)門不久,原來的火爐、鐵砧、風(fēng)箱都被拆除得一干二凈,老屋的前面空蕩蕩的,我和四叔在一條長板凳上喝著他煮的紅薯湯。他把紅薯切成塊,擱上大蒜,后來還放了胡椒,最后盛到碗里的時候,紅薯、大蒜、胡椒的香味交織一起,渾然一體,令人興奮不已。在那寒冷饑餓的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我和四叔一聲不吭,連吃帶喝,完全沉浸在紅薯湯的美味里。兩人喝湯時此起彼伏、啼里呼嚕的動靜,至今聲猶在耳,恍如昨夜。 ![]() 老屋(23) 四叔很小就幫家里過日子,成為祖母的主要幫手。 祖母賣紅薯的時候,家里滿地都是紅薯。剛開始我們興奮異常,甩開腮幫子大吃特吃,沒多久,看著紅薯就索然無味,愁眉苦臉了,四叔的紅薯湯算是一次推陳出新。四叔的紅薯湯成為我童年的一個美好回憶,后來長大之后,自己怎么做都無法再現(xiàn)當(dāng)年紅薯湯的出神入化,不知是我的手藝不行,還是紅薯的品種不良,或者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可能兼而有之吧。 祖母不識字,但有著異乎尋常的心算天賦,以前家里開鐵鋪,大小進(jìn)賬,祖母現(xiàn)場都可以念念有詞,脫口而出,準(zhǔn)確無誤,比算盤都快,常常讓人瞠目結(jié)舌,驚訝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