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妖小果! 之前有小伙伴跟我討論努力,大意是說現在的環境努力沒有意義,改變不了什么。 這話題讓我想起了在老舍筆下,那個拉著洋車奔跑的祥子,他可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奮斗者”。 他足夠努力,三年實現買車夢想;他也足夠吃苦,一年四季,寒冬酷暑從不停歇;他還足夠正直,不煙不酒也不嫖賭。 如此完美的一個“奮斗者”,卻最終在命運的碾壓下徹底墮落,成為行尸走肉。 祥子永遠沒明白,他之所以被困在底層,并不是因為他不夠努力、不夠吃苦,而是認知枷鎖。 01 祥子的四大認知枷鎖 佛陀說:“你是你頭腦中思想的產物。”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大腦,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而足夠努力的祥子,卻被困在自己的認知枷鎖中,主要有四: 其一,生產資料幻覺,以為“擁有”就是“掌握”。 祥子對擁有自己的車有執念,他以為擁有了一輛車就能改變命運。 即使他認識劉四爺,也不曾想過別的,還是努力工作,努力攢錢買車,一次又一次。 其實,祥子放在今天,就是網約車司機,自己貸款買了一輛車,每天早出晚歸,但其實收入大頭都被平臺抽走了。 真正的生產資料是定價權、分配權,以及核心技術。在某領域掌握話語權,才算擁有生產資料。 所以,祥子即使擁有一輛車,并不能改變人生境況。 其二,線性努力陷阱,相信“流汗就能成功”。 祥子每天爭取多跑幾趟車,這樣他就可以多攢點錢,早日可以買車。 但他沒有觀察周圍的環境變化,終是經歷了從擁有到失去,甚至還失去了自我。 這放在今天就是工廠里每天工作12小時的女工,她努力工作攢錢,卻不曾想十年后被機器取代,而后下崗了。 從祥子到今天,體力勞動價值都是隨時間遞減的,而認知勞動價值則隨時間遞增。 因此,努力就有回報,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認知上,你知道方向是對的。 其三,風險盲區,只顧埋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 祥子新買的車,知道要去的地方可能會被搶車,但為了賺錢,他還是去了,最終車被搶了。這是沒有風險意識。 后來,他又攢錢,第二次卻又被人給敲詐了。這是沒有金融知識。 這就像現實中的貧困家庭,沒錢但還有家人重病,只能眾籌治病。 這背后的真相是底層抗風險的能力為“負數”。因此,向前奔跑的同時,也要有風險意識。 最后,關系孤島,拒絕協作,信奉個人主義。 祥子不合群,也不找人協作,而是單干。他獨自一人什么也確實能自己做。 但在現代社會,如果還是單打獨斗的模式,你很難做強做大。 大家抱團取暖,才對未來發展最有益。 這就像做滴滴司機,沒有信息共享群,只是搶單。 一項研究顯示,社會資本不足者的貧困發生率高出3.4倍。 因此,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座孤島,去鏈接資源,去尋求外部援助,以增加成事的概率。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跳出認知枷鎖,過自由人生。 02 現代社會的“祥子困境”升級版 亞里士多德說:“我們是我們重復做的事情。因此,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現代人常說:你永遠無法賺到你認知以外的錢。 祥子被困在過去的認知枷鎖中,但今天,人們也有自己的困境,是祥子的升級版。 首先,是算法囚徒。 外賣員被困在算法里,而程序員則被困在996中。 有不少新聞說外賣員為了搶時間而闖紅燈而出事故,但平臺又沒給買保險,當事人只能自己承擔。 不從事這些工作的人,也被困在算法里。比如你喜歡刷某類視頻,而后算法給你推薦都是你喜歡的類型。 如果你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那么你就會被困在其中。 其次,是技能幻滅。 對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個從收費站下崗的大姐,她哭訴說自己除了收費,什么也不會。 這就像現在的出租車司機,即使有20年駕齡,但未來卻會被自動駕駛所取代。 一項數據顯示,60%的重復性勞動將在10年內被AI取代。 所以,如果讓自己成為不可代替的那個,才是王道。 最后,是教育斷層。 最近一個大伙伴和我聊起教育,說國內和國外的對比,而有條件的人可以給孩子選擇好的教育。 身處底層的人,其后代學會了打工技能,卻沒有學習財商或財富思維。他們的生活多為生存。 一項調研表明,底層家庭90%的談話內容圍繞生存,僅2%涉及發展。 這就像俞敏洪說自己到了北大,發現同學們不僅見識廣,且知識也淵博,而自己則遜色太多。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所說:“貧窮不僅僅是缺少金錢,更是缺少機會和能力。” 03 打破認知枷鎖的四大密鑰 維克多·弗蘭克爾說:“重要的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你如何應對它。”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我們不能用制造問題時的同一思維水平來解決問題。” 不論是過去的祥子,還是現在的我們,只有打破自己的認知枷鎖,才能向上發展。 突破認知枷鎖,可參考以下內容: 第一,認知覺醒,從“我該怎么做”到“我該想什么”。 喜歡的博主常說,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為什么要做。 當我們做一件事時,先思考為什么要做,且它是否值得。比如每天問自己:我現在做的事,3年后還能有價值嗎? 通過問題將那些不值得或者偽努力剔除。現在我們可以列出三個消耗自己的偽努力。 第二,生產資料升級,跟隨時代升級,不斷迭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生產資料不再是車,而是運營車隊的能力;不再是體力,而是自動化工具的使用能力;不再是存款,而是讓錢生錢的理財能力。 所以,對你來說,你的生產資料是什么呢?就像博主畫了畫stone依靠自己的繪畫技能火到國外。 找到自己的生產資料,不斷跟隨時代升級,你就不會被時代的浪潮拋下。 第三,風險對沖系統,最終人生比的是抗風險能力。 前陣子有小伙伴和我聊說中小企業也要買社保的問題,不知道屆時具體會是什么情況。 但有醫療險等保障和沒有是兩個樣子,比如前面提到闖紅燈出事產生的醫療費,需自費,沒有保險保障。 另外,也要做技能備份,每年學習1項可遷移技能。活到老,學到老,跟著時代一起成長。 還有信息渠道,在今天的社會,誰掌握更多信息,誰就更有優勢。因此,加入幾個真實有效的互助群。 最后, 杠桿運用,正如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動地球。 祥子錯過的杠桿有組織杠桿,也就是車夫工會;金融杠桿,也就是購車分期付款;還有技術杠桿,也就是購買最新款的省力車。 而現代杠桿則是,內容杠桿,如果你有內容創作能力,那么可以在自媒體平臺提升賺錢能力。 代碼杠桿,這其實自動化工具,比如智能體,可以幫助自媒體工作者提效。 資本杠桿,如果能讓錢生錢,賺錢速度會更快。比如公司上市,會暴富一群人。 其實,祥子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一個人奮斗必須與歷史進程相結合。 真正的脫貧不是更努力地拉車,而是:識別認知枷鎖、重構思維模式,并抓住時代杠桿。 當你開始用腦而不是純粹用體力思考時,你就已經走出了“祥子困境”的第一步。 記住: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貧窮是思維的貧窮,真正的枷鎖是認知的枷鎖。沒有認知的突破,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原地畫圈,最終耗盡一生所有的力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