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一部影響巨大的蒙學讀本。《增廣賢文》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已無法確定。該書最早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應寫成于萬歷年間。后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成了現在這個模樣。大約在清代的咸豐、同治年間,有位叫周希陶的學者,在教課之余開始研讀《增廣賢文》,除了刪除原書中的病句和深奧的句子外,還增加了一些內容,并調整了語句次序,使相近的內容相對集中,從而使全篇的邏輯性大大增強,更便于青少年誦讀。 《增廣賢文》集合了很多經典國學中的金句,衍生出很多有名的諺語。從禮儀道德到典章制度,從天文地理到人生哲學,中國文化的精髓幾乎全部囊括其中。雖然它是封建時代的產物,然而其大部分內容今日讀來仍有較為積極的意義,是一部集思廣益的人生智慧全書,是歷代文人學者總結前人的處世智慧,以合轍押韻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形成了一部指導人們為人處世的精華之作。書中多是一些言簡意賅的名言警語,讀起來朗朗上口,使人們能夠在寓教于樂的狀態下學習昔日圣賢留下的至理名言,聆聽古人的諄諄教誨,其中的許多格言至今仍在廣為流傳。 《增廣賢文》表面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進行了高度概括,赤裸裸地暴露在讀者面前。該書大致講述的是作者對人際關系、命運、處世以及對讀書的看法,雖然部分章節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社會的烙印,但同時卻具有反映時代風云的歷史作用。書中那些精辟的格言警句絕非憑空而出,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或源于民間俚諺俗語,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典,是對中國人處世經驗、智慧和原則的高度總結,含有深刻的哲理,讀來發人深省。 《增廣賢文》只有寥寥數千字,但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包。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許多關于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煉,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斗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 面對這樣一部融入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圣賢之書,人們若能從中汲取精華,便能提高自己處世行事的能力;把它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更能在人生旅途中少走一些彎路和險路。 |
|
來自: 昵稱503199 > 《馮一楠閑話增廣賢文+平醬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