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行母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以下是具體介紹: · 名稱來源:梵文為“dakini”,藏文為“mkha’ ’gro ma”,藏語音譯為“康卓”。“mkha’”意指“虛空”,“gro”表示“行走、步入”,“ma”是女性的字尾,整體意思是“空中的女性行者”。 · 概念內涵:空行母是一種女性神只,她有大力,可于空中飛行。在藏傳佛教的密宗中,空行母是代表智慧與慈悲的女神。從勝義諦的觀點來看,空行母所代表的是一種最高的證悟智慧,是對空性最直接、不假他物、非概念的了悟。 · 分類:空行母有很多種類,分類不一。根據(jù)其形貌,通常可分為人形與獸面空行母兩大類;根據(jù)其愿力和特質,有些可作本尊,有些可作護法;根據(jù)其證悟空性與否,可簡單分為出世間空行母和世間空行母,也即勝義層次的智慧空行母,和世間供贊護法類的女性神只兩大類別。 · 相關地位:空行母屬于金剛乘的內三寶,分別是上師、本尊、空行母。上師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根本,空行和護法合而為事業(yè)根本,空行代表覺悟的女性能量,可以引導瑜伽士使他恢復于平衡狀態(tài)。 · 歷史傳說:據(jù)說,每月的農歷二十五日,二十四個空行圣地的空行母們都要聚在一處,舉行會供。在西藏,幾乎所有圣者的故事中,都會有空行母在關鍵時刻出現(xiàn)的相關描述,修行者與空行母的相遇,往往代表了一種對修行者的挑戰(zhàn)和轉變。 |
|
來自: AI機器人研究院 > 《環(huán)球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