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行母”梵音譯為“荼吉尼”,是藏傳佛教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女性神祇。意為在空中行走之人,她有大力,可于空中飛行。在藏傳佛教的密宗中,空行母是代表智慧與慈悲的女神。 獅面空行母原始法身為般若佛身,報身為金剛亥母,而化身即是獅面空行母,為寧瑪巴之殊勝本尊,亦是蓮花生大士之護法,可遮止一切邪魔,具大威神力。這位本尊不同一般的除障本尊,而是除障力量特別強大,在對治邪術詛咒方面也十分靈驗有效,可以對治一切時難。 料子的種水非常好,但棉裂十分嚴重。如何化解便是作品設計的關鍵。玉雕師選擇了《獅面空行母》。 獅面空行母,身藍色(亦有紅色者),一面二臂三目,第三只眼垂立于額頭中間,相當于修成正果的佛。面為白獅子相,三目紅圓怒睜,張口露牙卷舌,十分威猛,頭戴五骷髏冠,青發飛揚,右手持金剛鉞刀揚于虛空,左手擎盈血顱器,以五十鮮血人首為項蔓,骨飾瓔珞,上披人皮披風,下著虎皮裙,左肩斜依三叉卡章嘎杖。右足蜷,左足微弓,踏于尸心,以舞立姿住于蓮花日輪上,背幔為般若烈焰光聚。 藏傳佛教密法中的忿怒本尊身上,往往都有尸墊、人皮、獸皮及骷髏等等飾物。它們看似恐怖,但其實各有表義,并非是真的人皮、尸體等,更非由殺生所得,而是由本尊之樂空智所變現出的形相而已。這些“恐怖”的東西,實際上只是某些佛教概念的外在標記和象征。 作品設計的“獅面空行母”的身相為立相,莊嚴又神秘。本尊腳下踏一具平躺的人形尸體,一面二臂三目,頭戴五骷髏冠,青發飛揚;左手持舉金剛鉞刀,右手持顱器,身上掛著一圈骷髏;以左腳直立、右腳屈曲的舞姿站立,這個舞姿,代表樂空不二,在本尊身體四周,有烈火熊熊燃燒。 采用高浮雕增加人物立體感,同時化解棉裂,通過柔美剛勁相互融合的線條,將每個細節打磨到位,這就是重工帶來的玉石魅力。重工并非炫技,因材施藝才能更好的放大玉石的美。 獅面空行母是密宗空行母的一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位女性護法神。她以獅頭人身的形象出現,被賦予了守護和庇佑的信眾的重任。在藏傳佛教中,她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示現的護法神,具有遮止一切邪魔、消除一切障礙和危難的神力。 獅面空行母與修行和智慧緊密相關。她不僅代表著修空樂之根本,也是一切成就之本源。修持獅面空行母法,被認為可以助力修行者獲得大智慧、大神通,并進而達到即身成佛的境界。
盡管獅面空行母以威猛的形象示人,但她同樣代表著慈悲和度化的力量。她的存在和加持,旨在幫助信眾切斷自我執著,培養慈悲心,從而更好地度化眾生、利益有情。 (本文圖片由聚璟軒玉文化授權使用,謹此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