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是“重新”破譯,為什么是重新破譯? 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平等,信息傳播速度快,可以搜索《故宮博物院院刊》202302《毓祖丁卣銘文新釋》一文作為參考。 ![]() 可以說這樣的破譯,充斥著整個時代,自從我覺醒的那天開始,就發現沒有一本書,一本字典,一個人,可以幫助我們破譯和理解,陌生的甲骨文和金文。 ![]() 約自2016年開始,自重新破譯理解了甲骨文“詢問禍”開始,已經不知不覺的,瀝瀝拉拉的重新通俗易懂的破譯了這么多的中國古文,原來“甲骨文”和“金文”,包括“石鼓文”,都是“通俗易懂”的,只要是識字的中國人看不懂的,那一定是破譯環節出現了錯誤。 約九年的時間,造就了今天的初具規模?!耙笊棠┢谥两竦奶旄傻刂Ъo年表”,零年之前精確到“年”,零年至現在精確到“日”?!凹坠俏摹薄敖鹞摹备鶕U鰜淼摹吧帧笨傆嫾s不到700個,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中。 以現在的認知,重新破譯《毓祖丁卣》銘文,我就不相信,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人,寫了這么多字,竟然是主題不明確的? ![]() 辛亥,既然是重新破譯,那么根據“天干地支”和“毓祖丁”三個字,可以知道這是“殷商器物”,銘文內容也是“殷商的事情”。 重新認識“殷商”就很重要?,F在多數人的認知是:“殷墟”即是“河南安陽小屯村”。 ![]() 比較顛覆認知的是:現洹河北岸的“洹北商城遺址”才是整個“殷墟”的中心。所有周圍的一切殷商遺址遺跡,都是圍繞著“洹北商城”所衍生出來的。 “洹北商城”就是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中記錄的“潮戓”,也就是后世所稱的“朝歌”。 自從重新破譯了《殷商二祀卣》《殷商四祀卣》《殷商六祀卣》,《二母延祀我鼎》《己酉尊》《商父乙尊》《小子逢卣》《小臣余犀尊》《小臣缶方鼎》等等銘文以后,才意識到,這些殷商系器物銘文,可以用來準確校正殷商紀年。 殷商末期的這段時間,最準確的是《箕子準確年表》和《周文王準確年表》。 就這樣,“辛亥”很容易對照確定為:負1090年辛亥年。這一年周文王38歲,箕子28歲。 對應《竹書紀年》受王13年,受王即紂王,此時是不是“13歲”還不能準確確定,但是根據《毓祖丁卣》銘文的重新破譯,即使差一點,也沒有差太多,也就是一兩歲的差距。 就這樣一個時期,《毓祖丁卣》銘文記錄了什么事情? 辛亥,王才廣降令曰: 歸廟于我,多高興, “宙”賜理, 用作毓祖丁尊,現。 此篇銘文,從開始破譯,到完整破譯,用了幾年,尤其是其中幾個生僻字的破譯,包括最后一個字,可以說是歷盡艱辛萬苦,才造就了今天的“通俗易懂”。 負1090年辛亥,“周文王”為“質子”留在殷商,如發生戰爭,主要是“周文王”帶著“箕子”四處征戰。所以“文王”和“箕子”有著一段少有人知的戰友情。文王去世,箕子從遼東回來吊唁。武王征商勝利后釋放箕子囚,并問政于箕子,封箕子于朝鮮而不臣。 ![]() 乙巳,負1096年乙巳,《竹書紀年》受王7年,也就是“辛亥”的前幾年。 “子”令“小子”穿,先以缺于勤, “子”光賞穿,貝一朋, “子”曰:貝為勉汝勵穿,用作母辛彝。 在十月夕,為“子”曰:今望缺,方辜母。 輩悅!母辛 “子”即是“紂王”的父親。 “小子”即是“紂王”。 “母辛”即是“婦好”。 正是因為“子”和“紂王”父子倆很會討好“婦好”,所以能夠左右誰當“商王”的“婦好”,才確定了“紂王”成為“商王”。 所以“辛亥”過了6年,王才廣降令,曰:歸廟于我,多高興! “祪”即殘破的祖廟,前面重新破譯的《德方鼎》銘文中已經說過了。那么小商紂王得到的是什么祖廟?這樣的高興。 ![]() 《二母延祀我鼎》銘文重新通俗易懂的破譯: 為十月,又一月,丁亥, 我作御宗,祖乙妣戊,祖己妣癸,延祀, 敕:二母,“戓”(朝歌)聚武乙廟, 與宗貝五朋,用作父己寶尊彝,亞悅! 《我鼎》斷代為“商晚期”,銘文略微不清,能夠重新通俗易懂的完整破譯,實屬不易,真是上天眷顧,也是我最得意之破譯之作之一。 原來在朝歌城中有一個“祖廟”,就是“商武王商湯”的祖廟。 ![]() 武王封箕子于朝鮮而不臣也,有些人理解是封箕子于朝鮮而不用稱臣?其實是不用在武王身邊做臣子。因為其后“箕子朝周”過故“殷墟”,所以“殷墟”并不是“小屯村”,“殷墟”是洹北商城遺址,是朝歌,是洹北商城中的“二號基址”的主體建筑。 接下來的難點就是“宙賜理”。 ![]() 甲骨文字破譯,并不是猜測破譯,誰說是什么字,就破譯成什么字。 “宙王占曰”,古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之王”,也是這個“宙”,很奇怪。 ![]() 當破譯到甲骨文中“驅車馬”的“驅”字,及其演變過程,才徹底明白了這個字的原始字義。 ![]() “宙”原始字義畫的是“馬屁股”,那么“馬屁股”和“宙”又有什么關系呢? ![]() 重新通俗易懂的破譯《宰甫卣》銘文: 王來狩,自幼膽小, 在“綬”(綬通假瘦)師, 王享酒,王光臂膊, 貝五朋,用作寶,獎鼎。 《宰甫卣》現收藏于菏澤市博物館,如果不是商紂王背著婦好出來打獵,也就沒有了這件器物,那么也就沒有了這篇銘文。 此篇銘文的重新破譯有多么重要?既明白了“綬”通假瘦,通假受,也明白了為什么會有“受王”還是“紂王”的爭議。 “受王”的稱呼是因為小時候瘦弱,自幼膽小,所以喝酒光膀子,別人看到夸獎他有了男子漢的樣子,才賞錢和獎鼎。 “紂王”的稱呼是因為,不愿意別人稱呼其“瘦王”,如同現在的“胖人”,不愿意別人叫他“胖子”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揍”通假“宙”,通假“紂”,別人不允許稱呼“瘦王”,再這樣叫就要“挨揍”,所以“宙”就是“紂”,原始字義就是總“挨揍”的“馬屁股”。 宙賜理,“理”字的破譯也很關鍵。 ![]() 此篇甲骨文重新破譯之后,算是徹底明白了甲骨文中的“釐”通假“里”,通假“理”,竟然還是“李”姓的“李”。和其原始字義,“理發”,“整理”,等等詞,為什么用這個“理”? 于“壬”,田里問災。 庚戌卜,王會,理田問災。 這個甲骨文“釐”字由三個部分組成:羊圈牛棚上長草樹枝,斧子,和“方”。 原始字義就是迅速的“整理”,羊圈牛棚上長高的樹枝。所以快速的剔除叫“理”,最有特征的詞就是“理發”。 還有最后一個字“現”字的重新破譯,“兌現”的“現”,用時最長。直到《邐方鼎》銘文的重新破譯: ![]() 乙亥,負1066年乙亥,與《天問簋》銘文中的“乙亥,王又大豐,王通三方”是同一年。 乙亥,王既在克師, 王享酒,輸光哩!為負, 賞貝,用作父丁彝, 為王征邢,方現。 負1066年乙亥,殷商和西周兩個部落的形勢基本可以知道。 西周方面:周文王被囚羑里,獻出洛西之地以除炮烙之刑,已經獲釋,回到了鎬京。 《竹書紀年》:負1007年甲戌,三十六年春正月,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西伯使世子發營鎬。 殷商方面:箕子50歲與紂王37歲,二王并立,不久,紂王就將“西周小子”“小臣”和“箕子”全都趕走了,趕出了朝歌。 所以,紂王只能自己帶領軍隊出來打仗。“西周小子”天干名“己”,“小臣”天干名“乙” ,“箕子”天干名“癸”,所以此時紂王身邊可以賞賜的臣子,只有“亞魚”父丁,天干名“丁”的家族。 “克師”,大概就是在現“洛陽”一帶,“成周”、“偃師”,當然當時可能還沒有這兩個名字,但是距離“邢”——“井邑”,即現在“二里頭遺址”不遠。因為,馬上紂王就要“征邢”——“征井邑”,征下“井邑”,馬上“兌現”。 所以“宙賜理,用作毓祖丁尊,現”,因為紂王有了“祖廟”的管理權,馬上賞賜,一直整理“祖廟”的,“祖丁”的媽媽,還因為生育“祖丁”,賞賜馬上“兌現”! 所以甲骨文字破譯,不在“多”而在于“精”,并不在于“全”而在于“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