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世人常嘆,做人苦累,如何快樂? 《大般涅槃經》里說:“一切屬他,則名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樂。” 苦與不苦,皆在心中。若在意人言、匆忙行事、強求命運,則被外物束縛,人間皆苦;若不為外物所擾,堅持做自己,便會自在開懷。 如禪語所說:“有求皆苦,無求乃樂。” 做好自己,就是一個人最真實的高貴。 01 人言,不在意 《生活在別處》中說:“把自己交給他人的眼光去評判,才正是產生不安和懷疑的根源。” 我們總是很在乎別人的評價,因而倍感壓力,做起事來畏首畏尾,有時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江戶時期的洪川大師,就沒逃過別人的嘴。 洪川大師是有名的禪師,還是位書法家。京碧寺落成,德川家康邀請他給寺廟題字。洪川大師鋪紙落筆,一胖和尚從旁磨墨。 他凝神靜氣,寫下“第一真諦”四個大字,正欲擱筆,胖和尚卻說:“這幅寫得不好。” 洪川大師,看了看,只得再寫一幅。結果胖和尚又說:“這副寫得更差了!”就這樣,胖和尚一直說不好,洪川大師便耐心地寫了一遍又一遍,在寫了八十多張后,胖和尚口中仍是“不好”。此時,胖和尚有事離開。洪川大師心想“這個挑剔的和尚終于走了!”于是,他擦擦手心的汗,大筆一揮而就。 胖和尚回來一看,贊嘆不已:“真乃神品!” 寫得好是洪川大師的實力,但在乎外界眼光時,實力就會大打折扣。胖和尚每說一次不好,就像釘子一次次釘到洪川大師心里,被批評綁住手腳的他,自然寫不好。 佛曰:“賢者之心,有如石山,雖有大風,亦不動搖。亦即有譏毀賢者,有稱譽賢者,賢者皆不動心。” 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會收到評價。圣賢之人,內心堅若磐石,不為他人言語所動,贊揚時不自傲,批評時不自卑,不會因為別人一言一語,失去自己的判斷,甚至主張。 他人說話,自有他人立場,一味活在他人“嘴里”,就會為取悅他人,自亂陣腳,困于外物,則無法脫身,從而失去自我。 他人的評價,是他人的”排行榜”,高低好壞,不用太過在意;我們的人生,是自己的“攀登圖”,優劣對錯,要用心評判。用平常心,對待他人評價,做好了自己,也就過好了人生。 02 行事,不匆忙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匆匆》里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他是在提醒我們不要虛度了時光,空留了悵惘。 可我們現在很多人也是“匆匆”,卻不是追著“匆匆”的時間,把日子過踏實;而是追逐他人腳步,把自己過“忙碌”。 就像百米賽跑,看到別人跑在了前面,不顧體力地猛追;就像考試答題,看到別人提前交卷,內心慌亂地狂涂。 其實,人生本不是一場競賽,每個人都走著自己的路,做著各自的人生考題,追趕他人又有何意? 唯一值得追趕的也只是時間,在充足的時間里,不急不慢地把事情做好,把日子過踏實,不在乎他人的快慢與成就。金庸先生曾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么事情都徐徐緩緩的,但最后也都做好了。” 金庸著有海量作品,但他從來都不“匆匆”。他寫文章很慢,一篇千字文章,斟酌許久。他坦言,比不上倪匡,快手寫好文。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快可以寫得好,慢更可以寫得精巧。與速度又有何關? 若是,金庸在網上寫文,要他日日去更,匆匆去寫,恐怕我們很難看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集大成之作。 《菜根譚》里說:“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擾攘者自冗。” 一個人若總是看著他人風光,依著世俗節奏,就會攪亂自己的步伐。 同他人爭高下、比長短,把自己困于“比不上”的失落里,不僅生活忙碌,內心也跟著忙碌起來,便忘了世間還有花香鳥語、明月清風。 他人有他人的“規劃圖”,我們有我們的“時刻表”,人生本不必匆匆,把目光放長遠,事情可以慢慢做,生活可以慢慢來。 持一顆平常心,少與他人作比較,跟隨自己的鼓點,過好了自己,也就過好了生活。 03 凡事,不強求 佛說:“莫強求,凡事盡心就好,這樣簡單生活才會幸福。” 53歲時歸隱田園的陶淵明,一定是明白了這個道理。 他在《歸田園詩》中感嘆道:“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他三仕三隱,最終卻選擇了歸耕田園。 年輕時的陶淵明,家世好、有才華,曾立志濟蒼生,但惡劣的政治環境,讓想要一展抱負的他,每每失意。他曾感嘆命運不公、抱負不展,但反復出入官場的他,最終在長時間的思考后,徹悟了“凡事不可強求”的道理。 既然官場并不適合,就應該聽從內心的想法。于是,在山野鄉村里,南山東籬下,雖生活困窘,他卻找到了精神歸處。 我們常誤以為“回歸田園”才能放下一切,不再強求,其實不然。 北魏的羅結將軍活了120歲,107歲那年,還被太武帝任命為兵馬大元帥,當年他依舊身強體壯、才思敏捷。他在分享長壽秘訣時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作息有時,清心寡欲,少說多做,無憂無慮。” 由此看來,“不強求,順其自然”正是他身居“鬧市”的養生之道。 禪語說:“隨緣自在,隨喜而作。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人生在世,苦也一輩子,樂也一輩子,命運變幻無常,糾結擾心,執著累人,隨緣就好。 所謂隨緣,并非什么都不做,反倒是放下對結果的執念,用心去做,拼盡全力去做,只有真正努力了,才無愧于自己,坦蕩于天地,方能快意人生。 抱一顆平常心,笑對命運無常,凡事不再強求,做內心真正的自己,便是最好的歲月。 寫在最后 六祖慧能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生這一輩子,好壞不在別人眼里,快慢不在他人路上,苦樂不在命運流轉,所有皆在自己心上。 修一顆平常心,看輕名利,看淡得失,看開生活,便是清凈自然。 修一顆平常心,懂自己,做自己,愛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作者:賢九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