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年,滿族,祖籍山東文登,1943年生于遼寧省鳳城市。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第八、九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版協年畫藝術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教授,中國山水畫研修院院長,研修員導師,中華全國總工會職工畫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早年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后入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室,師從關山月、黎雄才等大師。 藝術修養全面,山水畫造詣頗深,對油畫、水彩畫、人物畫亦有研究,也是一位瓷器繪畫藝術家。
王中年先生在中國山水畫壇不僅享有盛名,而且弟子滿天下,其主要因素是其著作的影響力。王中年先生先后編著出版《新編芥子園畫傳·山水篇》、《王中年山水畫與詩書題款》、《中國山水畫教程》、《案頭畫范》、《中國當代名家畫集--王中年》、《王中年山水畫譜》及教學光盤等共四十余部著作。每部著作都出版發行上萬冊,多者數萬冊,而且幾乎所有的著作畫集均被盜版,就連最難發行出售的“大紅袍”系列------《中國當代名家畫集--王中年專集》都非常火,并被盜版改名為《王中年畫集》出售,可想而之王先生的創作理念、畫法、畫風多么受廣大畫家及讀者的歡迎。其中1998年編著出版的《新編芥子園畫傳·山水篇》是被稱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二個里程碑的著作,是一部將中國山水畫史、畫論、畫法、畫范與技法和創新融匯為一體的力作,曾先后六次再版,榮獲人民美術出版發行一等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中年不同于傳統山水畫派的特點, 其一,原創性更強。王中年堅持寫生,取之自然,提煉升華,清新宜人。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不斷開拓、創新、變革。其二,融會貫通集大成。王中年不僅汲取古今、南北的技法,而且吸收西畫技法,中西結合。水是山水畫中表現的重要內容,他用西畫中的素描和光影來表現泉溪瀑流。他的光影法、影襯法、以色代水法等技法都是借鑒西畫寫實方法,表現水的質感和動感。以皴法而論,《燕西金秋》、《秋泉不息》和《云霧山中飛泉聲》等作品中既有斧劈皴,披麻皴,米點皴和龜紋皴,又有說不上名目的皴法紋理。畫中山石的皴法是各種皴法的雜糅,難以辨別。在美術技法和山水流派中,可以歷數或區分出各種皴法,但是在王中年的具體創作中,實難做到這一點。 他主張樹無定法,水無定形,石無定皴。他畫山水視畫幅的大小和題材的內涵而決定采用什么皴法。皴法是為形體內容和意境服務的。皴法的肌理滲透著意境的抽象和具象的和諧之美。中和畫派把中國山水畫肌理“似”的程度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三,影響深廣,傳承久遠。一種畫派從產生剄發展.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尤其是21世紀的新畫派不會像傳統畫派那樣受到地域限制。這是由于現代交通和傳媒手段已打破時空界限,使其得以廣泛傳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