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點,城市醫院急診室內一片忙碌。救護車的警笛聲劃破夜空,一位5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被緊急送入搶救室。他面色發青,呼吸急促,生命體征極不穩定。這位叫張明華的患者是某知名餐廳的大廚,當晚正在廚房準備收工時突然倒地,同事們發現時他已經意識模糊。 經過一系列緊急檢查,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李永康發現張明華發生了腦出血,血壓高達220/130mmHg。這個數字讓在場的醫護人員都倒吸一口冷氣。經過4小時的手術搶救,張明華總算脫離了生命危險。 這起險些奪走一條生命的意外,讓我們不得不重視一個問題:到底血壓達到什么程度會誘發腦出血?《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指出,收縮壓≥180mmHg或舒張壓≥120mmHg即為高血壓危象,需要立即就醫。 張明華術后康復期間,李醫生查房時詢問他平時有沒有測量血壓的習慣。張明華搖搖頭,表示自己一直工作繁忙,除了偶爾覺得頭暈頭痛,從未重視過血壓問題。這種情況在現代人群中非常普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心血管病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已超過3億,知曉率僅有51.6%。專家解釋,正常成年人的理想血壓值應該控制在120/80mmHg以下。 一位資深心內科專家王紅梅教授表示,血壓超過180/110mmHg就已經處于高危狀態。她曾接診過一位物流公司的快遞員小李,年僅35歲就出現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測量血壓發現已達190/115mmHg。所幸及時發現并進行降壓治療,避免了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中華醫學雜志》202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腦出血患者中約75%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北京某三甲醫院神經外科專家趙建國指出,當血壓持續維持在200/120mmHg以上時,腦血管極易發生破裂。 除了數值本身,血壓升高的速度同樣值得警惕。38歲的服裝設計師陳燕就經歷過這樣的驚魂時刻。她在趕制訂單期間連續熬夜工作,血壓在短時間內從正常值飆升至195/118mmHg,出現劇烈頭痛、惡心等癥狀,所幸及時就醫才避免了不測。 專家建議,35歲以上的人群應該每周至少測量一次血壓。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時間點的血壓監測:清晨起床后、午休后、晚飯后。記錄血壓日記,觀察變化趨勢,對預防突發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高血壓雜志》刊登的調查顯示,生活方式對血壓影響顯著。比如57歲的物業主管徐國強,通過調整作息時間、限制鹽分攝入、規律運動,將原本接近180/108mmHg的血壓降至正常范圍。 一份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的臨床觀察報告指出,高血壓患者若能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發生腦出血的風險可降低80%以上。這個數據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 預防勝于治療。專業醫生建議市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飲食咸度、保持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戒煙限酒。遇到這些情況需要警惕:突發性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耳鳴、心悸、胸悶等癥狀。 46歲的建筑工程師馬小東經常帶著便攜式電子血壓計出差。他說:“這個小儀器就像我的生命守護者,讓我隨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種防患于未然的意識值得推廣。 《中國循環雜志》近期刊發的研究表明,規律監測血壓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達45%。專家提醒,血壓達到160/100mmHg就要考慮服用降壓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想起住院部那些與高血壓搏斗的患者,他們的經歷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生命誠可貴,預防為先。記住這些血壓數值,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讓健康永駐。 張明華康復出院時說:“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以后每天都會按時測量血壓,再也不敢大意了。“他的感悟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對于血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定期監測、早期干預、科學防治,讓血壓成為可控的健康指標,守護我們的生命安全。畢竟,血壓就像無聲的警報器,及時發現異常才能避免危機。健康,從關注血壓開始。 (文中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身體不適應及時尋求醫師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