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工”部的一個漢字:“巧”。“巧”字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 1、巧。讀qiǎo。 《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巧,技也。從工,丂(此讀qiǎo)聲。”形聲字。本義是技巧;技能。 ![]() ▲巧的字形演變 要注意一下巧的早期字形與小篆的差別:它的“丂”部,橫畫下來本來是垂豎,逐漸向左拐了弧度很小的一個彎。小篆改為先向右側硬拐,然后再向下、向左慢拐,東漢隸書又把這一筆末端向上提成鉤形。 《廣韻·巧韻》:“巧,能也。” 《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即使有離婁那樣敏銳的視力,有公輸班那樣精巧的手藝,如果不使用圓規和曲尺,也畫不出方形和圓形。 《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作到老,學到老,七十三歲還學巧。” ![]() ▲兒童籃球技巧挑戰 本義之外,巧還有其他用法: (1)神妙;靈巧。 《淮南子·詮言》:“故以巧斗力者,始于陽,終卒于陰。” 所以,用靈巧(詐)來斗力的,常常是始于善、終于惡。 (2)美好;美妙。 《玉篇·工部》:“巧;好也。” 《詩·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美好的笑容動人心,眼波一轉攝人魂。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擅長;善于。 《廣韻·巧韻》:“巧,善也。” 《楚辭·天問》:“穆王巧挴,夫何為周流。” 洪興祖《楚辭補注》:“巧挴,言巧于貪求也。” 穆王擅長御馬,為何他要周游四方? (3)虛浮不實。 《集韻·效韻》:“巧,偽也。” 《詩·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鄭玄箋:“顏之厚者,出言虛偽而不慚于人。” (4)恰好;正遇上某種機會上。 明高啟《射柳》:“三軍歡笑處,巧中勝穿楊。” 又指湊巧;碰巧。《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倆齊巧頓在一只船上。” (5)奇怪;蹊蹺。 魯迅《三閑集·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卻未免'失’得太巧。” (6)通“考”。 《釋名·釋言語》:“巧,考也。考合異類共成一體也。” 王先謙疏證補引王啟原曰:“巧,考古通。 《書·金縢》:'予仁若考’, 《史記·魯周公世家》'考’作'巧’,是其證。” (7)便宜。 《中國民間故事選·攆綿羊》:“你明看著官府向他要糧、要錢,他吃虧受氣;可是暗地里他還占巧。”占巧,就是占便宜。 巧的小篆寫法如圖: ![]() ▲巧的小篆寫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