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夾雜寒濕可以說是最難調的體質之一,因為從癥狀來看,它倆都有怕冷、四肢不溫、大便稀溏等癥狀,很容易混淆判斷。 其次在調理方面也是互相矛盾,溫陽藥大多辛熱,容易助火傷津,而祛濕藥又偏于滲利,容易耗氣傷陽。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這么多年臨床經驗總結,我認為應該先治寒濕,因為寒濕如果一直不去,就會持續困遏陽氣。但治寒濕不能過于溫燥,可以選用溫通散寒的方法,畢竟這個寒不是實寒,而是虛寒夾雜濕邪。 所以我們可以用一些桂枝、干姜、蒼術、茯苓這類藥來溫陽化濕,就好比太陽曬干潮濕的地面,讓寒濕慢慢化開。如果寒濕阻滯經絡,還可以加上獨活、威靈仙、細辛等來溫通散寒。 然后我們再來溫補陽氣,但補陽不能過于峻猛,所以不用附子,可以換成巴戟天、仙茅、肉蓯蓉這類溫潤平和的藥,從而達到一個溫而不燥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