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就是膽囊或者膽管里長的小石頭,大多是良性的,但疼起來真要命。 在中醫看來,膽結石的形成多和濕熱蘊結、氣滯血瘀有關。就像《金匱要略》里說的 “砂石凝結,皆因濕濁瘀阻”。 你琢磨琢磨,平時愛吃油膩、喝酒多了,是不是容易覺得肚子脹、嘴里發苦?這其實就是身體里的濕熱太多了,排不出去。 濕熱一堵,膽汁的運行就出了問題,時間長了,膽汁里的雜質慢慢沉淀,再加上氣不順、血不通,這些東西裹在一起,就形成了膽結石。 ![]() 對付這種濕熱蘊結、氣滯血瘀型的膽結石,中醫有個常用的方子 —— 三金排石湯。藥店里也能買到相關的中成藥,不少患者都用過。 三金排石湯里有金錢草、雞內金、海金沙,這 “三金” 是主力,能清熱利濕、通淋排石;再加上茵陳、梔子清濕熱,木香、枳殼理氣止痛。 總的來說,這個方子專攻濕熱型結石,但很多人吃了之后,結石沒變小,甚至還疼得更厲害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 其實是方子雖好,卻有它的局限性。 如果你的結石比較小,剛形成沒多久,體質偏濕熱,堅持用三金排石湯,可能把結石排出去。 但要是結石越長越大,甚至卡在膽管里,那病根就不只是濕熱了,而是濕熱、氣滯、結石瘀結纏在了一起。 這時候單靠三金排石湯就不夠了,它能清熱利濕、促進排石,但對付那些又硬又大的結石,缺少 “溶解” 的力道,就像用網撈水里的石頭,撈不動大的。 那該怎么辦呢? 可以加一味能軟堅溶石的藥材,比如芒硝。芒硝味咸,能軟堅潤燥、瀉下通便,《本草綱目》里說它 “能化七十二種石”,意思是它擅長溶解各種結石。膽結石本質是膽汁瘀結形成的硬塊,用芒硝幫忙 “軟化” 結石,再配合三金排石湯,效果就好得多。 當然,如果疼得厲害,可以加郁金、延胡索,增強理氣止痛的效果;要是濕熱特別重,黃疸明顯,就加黃芩、大黃,加強清熱利濕的作用;如果脾胃比較虛,經常拉肚子,還要加白術、茯苓健脾養胃,讓身體有力量對抗結石。 所以說,調理膽結石,尤其是較大或卡住的結石,三金排石湯是基礎,但不能單靠它,關鍵是辨證施治,搭配用藥,避免結石越拖越嚴重。 溫馨提醒:本文旨在傳播中醫診治思路,不作為用藥指導。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一人一方,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下面方式可以找到我,咱們以醫會友,用療效說話。 |
|
來自: 傳承國粹易醫武 > 《中醫 古方 驗方 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