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認知障礙類型中,有一種特殊的類型——混合性認知障礙(mixed cognitive impairment, MixCI)——因其診斷與管理上的挑戰而備受關注。為了提升臨床醫生對該疾病的認識并規范其診療,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病學分會組織專家,并于近期發布了《混合性認知障礙診治專家共識(2025版)》。本文將深度解讀這一重要共識,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一疾病的最新診療理念。 一、什么是混合性認知障礙(MixCI)? 混合性認知障礙,顧名思義,是指大腦中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血管性認知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這兩種核心病理改變共同導致的認知功能損害。在臨床實踐中,這兩種病理變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常常同時出現。 需要強調的是,本共識所定義的MixCI是一個狹義概念,特指由AD和VCI共同病理所引起的認知障礙,排除了由其他原因導致的認知功能損害。MixCI包括輕度認知障礙(mixe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ixMCI)和混合性癡呆(mixed dementia, MixD)兩個階段。 為何此時發布新共識?近年來,AD和VCI的診治研究均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AD診斷和分期標準在2024年完成修訂,《中國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2024版)》也已發布。尤其是在β-淀粉樣蛋白(amyloid-β protein, Aβ)靶向治療取得重要進展的當下,由于其主要不良反應與血管損傷密切相關,如果忽視血管性因素可能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因此,更需同時密切關注這兩種病因。本共識正是在此背景下,為提升臨床醫生對MixCI的認識和規范管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導方案。 二、MixCI概念的演變歷程 “混合性癡呆”(MixD)的概念最早在1962年被提出。1992年,其定義進一步明確為缺血性血管疾病與其他導致癡呆的病理改變(如AD)共存。盡管《血管性認知障礙分類共識研究》(2018年)曾將MixCI細分為合并非血管性病理的亞組,但大多數研究仍將“混合性”定義為血管病理和AD病理的共存。 在中國,MixCI的定義也曾多次變動。2016年,國內專家提出了“混合性認知損害”的概念,強調了影像學在診治中的重要性。隨著神經影像學技術的發展,AD和VCI的特征被深入理解,為MixCI的精準診斷創造了條件。 三、MixCI:一個被低估的“沉默”流行病 中國是全球癡呆患者最多的國家。根據2020年的一項調查,60歲及以上人群中,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為15.5%,癡呆患病率為6.19%。 盡管AD是最常見的癡呆類型(占50%~70%),血管性癡呆(VaD)次之(占15%~20%),但在癡呆患者中,AD與VaD常常共存。有研究發現,在符合AD神經病理標準的癡呆患者中,45%伴有明顯腦血管病變。這提示我們,臨床上被診斷為單純AD的患者,實際上可能常常合并腦血管疾病。 然而,目前關于MixCI發病率及患病率的調查研究非常有限。國外數據顯示,MixD在所有癡呆類型中占比可達35%~50%。專家們認為,MixCI的真實發病率和患病率可能更高,甚至可能超過單純AD及VCI。 四、并非“簡單疊加”,探尋MixCI背后的復雜機制 AD與VCI之間存在復雜的相互作用。兩者共享多種危險因素,如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和載脂蛋白E(APOE)基因突變等。同時,它們也存在相似的關鍵病理改變,包括神經炎癥、氧化應激和血腦屏障破壞等,這些都可能導致神經血管單元障礙,最終引發認知障礙。 更重要的是,大量證據表明,AD和VCI并非簡單疊加,而是會相互影響,進一步加重神經退行性變和認知損害。例如,腦微出血和腦白質高信號(WMH)等血管性病變可能直接參與AD的進展。另一方面,AD病理學也可能加重VCI,例如Aβ的增多可直接作用于內皮細胞,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和低灌注。 五、識別MixCI的臨床表現與分型 盡管MixCI的神經心理學模式仍有爭議,但一般認為,MixCI的認知損害更接近VCI,而病程進展更接近AD。MixCI患者相比單純AD患者,更容易出現情緒障礙并伴有局灶性神經體征。 為了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本共識將MixCI分為三種類型: 1.偏AD型MixCI(MixCI-AD): 2.偏血管型MixCI(MixCI-Va): 臨床癥狀類似VCI,同時具備VCI和AD的病理損害,以血管性因素為主導。 可進一步細分為: ——腦卒中后型(MixCI-PS):與6個月內一次或多次腦血管事件相關,呈急性起病和波動式或階梯式的病程。 ——腦小血管病型(MixCI-CSVD):緩慢起病,多表現為注意/執行功能受損,而非記憶功能受損。常伴有早期情緒障礙、步態障礙等。
3.同等重要型MixCI(MixCI-AV): 共識推薦:應根據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表現,對所有MixCI患者進行臨床分型,具體種類包括:MixCI-AD、MixCI-Va(MixCI-PS和MixCI-CSVD)和MixCI-AV。 六、如何規范診斷MixCI? 目前MixCI的診斷仍缺乏統一標準。本共識推薦,診斷應在對AD和VCI兩者同等重視的前提下,識別其顯性成分,以便針對性地預防和治療。診斷流程包含五個關鍵部分: 1.病史采集: 共識推薦:病史采集中是否發生腦卒中事件,認知障礙與腦卒中事件的時間關系,以及體格檢查中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體征的存在,可以作為血管損傷導致MixCI的依據。評估血管疾病相關危險因素,對明確血管風險在MixCI中的作用權重及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2.體格檢查: 3.神經心理學評估: 總體認知評估:常用的工具有簡易精神狀態檢查(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等。血管性癡呆評估量表(VaDAS-cog)對腦血管病負擔敏感性更強,可能更適用于MixCI。 單認知域評估:全面評估記憶、注意、語言、執行功能等認知域,有助于精準診斷和亞型判斷。 精神行為癥狀(BPSD)評估:估BPSD(如冷漠、抑郁等)有助于判斷癡呆類型。 日常生活能力(ADL)評估: MixCI患者的日常功能評估有助于判斷疾病嚴重程度。
共識推薦:推薦采用MoCA基礎版和Addenbrooke認知功能檢查量表第3版的中文版(ACE-III-CV)用于MixCI認知功能的篩查。認知域的評估有助于MixCI的分級和分型。所有MixCI患者應進行日常生活能力(IADL)或社會功能檢查。 4.實驗室檢查: 一般血液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血糖、血脂、甲狀腺功能、維生素B12等,以排除其他病因。 AD相關血液標志物:血漿p-tau217是目前唯一可作為核心1標志物的血液標志物,其陽性可診斷為生物學AD。 VCI血液標志物:目前尚無特異性標志物。神經絲輕鏈(NfL)在AD和VaD中均升高,可作為預測MixCI患者認知損害程度的潛在標志物。 腦脊液(CSF)檢查: CSF中Aβ42/40、p-tau181/Aβ42等復合指標具有更好的診斷效能。
5.影像學檢查: 頭顱磁共振成像(MRI)是評估腦血管病變和AD病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AD生物標志物影像學: Aβ-PET和tau-PET可用于AD病理的活體評估。 VCI影像學:需評估腦梗死、腦微出血、腦白質病變等。 共識推薦:推薦所有MixCI患者行頭顱MRI檢查。推薦Aβ-PET和tau-PET用于MixCI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DTI)可以反映腦白質微結構損傷,可用于MixCI的診斷與評估。

七、MixCI的治療與管理 MixCI的治療原則是“雙管齊下”,即針對AD和VCI的病理機制采取綜合干預。 1.藥物治療: 膽堿酯酶抑制劑(AChEI):如多奈哌齊、加蘭他敏和卡巴拉汀,對AD和VCI均有效,可用于改善MixCI患者的認知功能、功能性能力和精神行為癥狀。 谷氨酸受體拮抗劑:如美金剛,常用于中重度AD,對輕到中度VaD患者認知功能也有改善作用。理論上可用于中重度混合性癡呆(MixD),特別是偏AD型MixCI(MixCI-AD),但目前缺乏直接的臨床研究證據。 Aβ靶向藥物:如侖卡奈單抗,可減緩AD源性輕度認知障礙(MCI)及輕度AD患者的認知功能衰退,并減少Aβ在腦內的沉積。然而,這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是淀粉樣蛋白相關影像學異常(ARIA),可能導致血管損傷。因此,在治療MixCI時可能存在潛在沖突。 改善血管功能藥物:如尼莫地平、丁苯酞、銀杏葉提取物等,推測可能適用于MixD的治療,但仍需進一步的臨床試驗驗證。
共識推薦:多奈哌齊、加蘭他敏和卡巴拉汀可改善MixCI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美金剛用于MixCI的治療效果有待進一步臨床評價。對于診斷為MixCI-AD的患者,選用Aβ靶向治療時,應嚴格評估,并監測血管損害情況。 2.非藥物治療: 健康生活方式:鼓勵健康飲食、戒煙戒酒、積極社交、保持腦力活動等,這些措施對MixCI的預防和延緩進展至關重要。 認知訓練:認知康復訓練,尤其是認知運動雙重任務訓練,有助于改善認知功能。 運動療法:規律的體育鍛煉,如有氧運動,已被證實對改善認知功能有效。 多學科綜合管理:MixCI患者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建議采取包括神經科、老年科、精神科、康復科及護理專業在內的多學科綜合管理模式。
八、展望:未來研究方向 本共識的發布為MixCI的診療奠定了基礎,但仍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未來研究應著重于: 建立統一的MixCI診斷標準。 開發更具特異性的MixCI生物標志物。 深入探究AD與VCI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 開展針對MixCI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以驗證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的有效性。
本共識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在MixCI診療領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過精準識別、規范診斷和綜合管理,我們有望為更多MixCI患者帶來希望,延緩疾病進程,提高生活質量。 附: 推薦建議匯總 編號 | 內容 | 臨床表現和分型: | 推薦意見1 | 應根據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表現,對所有MixCI患者進行臨床分型,具體種類包括:MixCI-AD、MixCI-Va(MixCI-PS和MixCI-CSVD)和MixCI-AV(Ⅱa級推薦,C-EO級證據) | 診斷與鑒別診斷: | 推薦意見2 | 病史采集中是否發生腦卒中事件,認知障礙與腦卒中事件的時間關系,以及體格檢查中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體征的存在,可以作為血管損傷導致MixCI的依據(Ⅰ級推薦,C-EO級證據) | 推薦意見3 | 病史采集中評估血管疾病相關危險因素,對明確血管風險在MixCI中的作用權重及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Ⅰ級推薦,C-EO級證據) | 推薦意見4 | 推薦采用MoCA基礎版和ACE-Ⅲ-CV用于MixCI認知功能的篩查(Ⅰ級推薦,B-NR級證據) | 推薦意見5 | 認知域的評估有助于MixCI的分級和分型(Ⅰ級推薦,B-NR級證據) | 推薦意見6 | 所有MixCI患者應進行IADL或社會功能檢查(Ⅰ級推薦,B-NR級證據) | 推薦意見7 | 對于可疑MixCI的患者,體液中核心1標志物(CSF Aβ42/40、p-tau 181/Aβ42、t-tau/Aβ42、p-tau217以及血液p-tau217)可作為AD病理存在的證據,核心2標志物(血漿和CSF MTBR-tau243、p-tau205等)可用于評估AD病理改變的嚴重程度(Ⅰ級推薦,A級證據) | 推薦意見8 | 對所有可疑的MixCI患者,應進行頭顱MRI檢查以確認VCI病理的存在和嚴重程度(Ⅰ級推薦,A級證據) | 推薦意見9 | Aβ-PET和tau-PET可以作為擬診斷MixCI患者AD病理存在的證據,并用于AD的病理分期(Ⅰ級推薦,A級證據) | 推薦意見10 | AD的診斷應依據2024年修訂的AD診斷和分期標準,特別是生物標志物的存在與否(Ⅰ級推薦,A級證據) | 推薦意見11 | VCI病理和嚴重程度的評估主要依靠影像學標準,推薦使用VASCOG影像學診斷標準(Ⅰ級推薦,C-EO級證據) | 預防: | 推薦意見12 | 積極綜合管理AD和VCI的危險因素,如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可能對預防MixCI有益(Ⅰ級推薦,B-R級證據) | 推薦意見13 | 通過提高受教育水平、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保持合理體質量、健康飲食、戒煙、避免過度飲酒、保持良好情緒、注意頭部保護、增加社交活動、減少空氣污染暴露、改善聽力和視力等生活方式綜合預防MixCI可能有明顯獲益(Ⅰ級推薦,B-R級證據) | 治療: | 推薦意見14 | AChEI可改善MixCI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Ⅰ級推薦,A級證據)。美金剛用于MixCI的治療效果有待進一步臨床評價(Ⅱa級推薦,B-R級證據) | 推薦意見15 | 由于Aβ靶向藥物可能引起ARIA等不良反應,對于診斷為MixCI-AD的患者,選用Aβ靶向治療時,應嚴格評估,并監測血管損害情況(Ⅱb級推薦,C-LD級證據) | 推薦意見16 | 甘露酸鈉可改善輕中度AD患者的認知功能,但其對MixCI的作用仍需更多循證證據支持(Ⅱb級推薦,B-NR級證據) | 推薦意見17 | 胞磷膽堿、尼莫地平、銀杏葉提取物、丁苯酞、奧拉西坦等藥物可能對MixCI患者認知功能改善有益(Ⅱb級推薦,B-R級證據) | 推薦意見18 | 輕微BPSD應首選非藥物治療(Ⅱa級推薦,B-R級證據) | 推薦意見19 | 精神癥狀的控制首選小劑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并充分考慮患者的臨床獲益和潛在風險,特別是導致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Ⅱb級推薦,B-NR級證據) | 推薦意見20 | 合并焦慮、抑郁的患者推薦SSRIs(Ⅱb級推薦,C-LD級證據) | 推薦意見21 | 物理治療可以改善MixCI患者的認知功能(Ⅱa級推薦,B-R級證據) | 推薦意見22 | 認知運動雙重任務訓練可能對改善MixCI患者的認知功能有效(Ⅱa級推薦,B-R級證據) |
參考文獻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病學分會. 混合性認知障礙診治專家共識(2025版)[J].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25, 24(06): 541-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