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藥目圖譜(15) 2009年06月15日15:32來源:360經(jīng)驗口袋
藥 目
1、(30味) . 白芍 . 白芷 . 半夏 . 板藍(lán)根 . 百部 . 檳榔 . 薄荷 . 斑蝥 . 鱉甲 . 川烏 . 附子 . 大黃 . 大青葉 . 丹參 . 當(dāng)歸 . 地黃 . 地榆 . 杜仲 . 黨參 . 顛茄草 . 川芎 . 川貝母 . 蒼術(shù) . 沉香 . 刺五加 . 陳皮 . 柴胡 . 蟬蛻 . 蟾酥 . 冬蟲夏草 2、(22味) . 莪術(shù) . 茯苓 . 桔梗 . 枳實 . 香加皮 . 洋金花 . 洋地黃葉 . 生姜 . 茵陳 . 梔子 . 麥冬 . 苦杏仁 . 苦參 . 靈芝 . 連翹 . 龍膽 . 鹿茸 . 麻黃 . 綿馬 . 貫眾 . 木香 . 馬錢子 3、(33味) . 牛膝 . 牛黃 . 蒲公英 . 人參 . 肉桂 . 山楂 . 山藥 . 三七 . 石斛 . 石決明 . 石膏 . 麝香 . 砂仁 . 酸棗仁 . 檀香 . 天花粉 . 天麻 . 天南星 . 五味子 . 五倍子 . 細(xì)辛 . 小茴香 . 香加皮 . 延胡素 . 遠(yuǎn)志 . 益母草 . 益智仁 . 淫羊藿 . 紫草 . 朱砂 . 浙貝母 4、(21味) . 防己 . 關(guān)術(shù)通 . 瓜萎 . 甘草 . 沉香 . 鉤藤 . 枸杞子 . 葛根 . 藁本 .紅花 . 厚樸 . 何首烏 . 黃連 . 黃芪 . 黃柏 . 黃芩 . 黃精 . 澤瀉 . 知母 . 金銀花 . 金蝎 5、(26味) · 吳茱萸 · 天冬 · 喜樹果 · 刺五加 · 金櫻子 · 空心蓮子草 · 延胡索 · 連錢草 · 錦燈籠 · 水菖蒲 · 地膚子 · 龍葵 · 水仙 · 淡豆鼓
· 留蘭香 · 仙茅 · 蓖麻子 · 含羞草 · 鳶尾 · 白扁豆 · 麻黃 · 知母 · 水飛薊 · 虎掌南星 · 榧子 · 大風(fēng)子 · 升麻 6、(26味) · 菟絲子 · 青黛 · 地骨皮 · 蒲黃 · 桃仁 · 海金沙 · 椿皮 · 桑葉 · 魚腥草 · 淫羊藿 · 白及 · 夏枯草 · 胖大海 · 梔子· 前胡 · 枳殼 · 川芎 · 枸杞子 · 黃連 7、(26味) · 杜衡 · 浙桐皮 · 密蒙花 · 薏苡仁 · 肉蓯蓉 · 紫珠葉 · 澤蘭 8、(26味) · 黃精 · 木鱉子 · 虎杖 · 牽牛子 · 烏蘞莓 · 綿馬貫眾 · 苘麻子 9、(26味) · 列當(dāng) · 蔓荊子 · 山楂─野山楂 · 荔枝草 · 土茯芩 · 牛蒡子 10、(26味) · 化橘紅 · 白薇 · 火麻仁 · 絞股藍(lán) · 草烏 · 矮地茶 · 郁金 11、(22味) · 枇杷葉 · 紫參 · 狗脊 · 玄參 · 南沙參 · 黃芪 · 甘草 · 金銀花 12、(26味) · 一枝黃花 · 羊角拗 · 豬苓 · 苦楝皮 · 旋覆花 · 枳具子 · 桑寄生 13、(26味) · 川桐皮 · 枸骨葉 · 茵陳 · 粉萆 · 烏桕根皮 · 結(jié)香花 · 天仙子 · 昆布 · 祖司麻 · 啤酒花 · 王不留行 · 天仙藤 · 石韋 · 三尖杉 14、(26味) · 天胡荽 · 馬錢子 · 佩蘭 · 鬼臼 · 急性子 · 海芋 · 蔥子 15、(26味) · 瓜子金 · 粉防己 · 補骨脂 · 旱菜 · 廣防己 · 紅豆蔻 · 常山 · 土木香 · 水紅花子 · 筆筒草 · 烏藥 · 絲瓜絡(luò) · 長春花
圖 譜
01瓜子金
關(guān)鍵詞:瓜子金 中草藥圖譜 ![]() 瓜子金 Herba Polygalae Japonica (英)Japanese Milkwort Herb 別名 竹葉地丁、小遠(yuǎn)志、黃瓜仁草。 來源 為過志科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圓柱形,表面褐色,有縱橫皺紋和結(jié)節(jié),支根細(xì)。莖叢生,微被灰褐色細(xì)毛。葉互生,帶貳質(zhì),卵狀披針形,長1~2cm,寬0.5~1cm,側(cè)脈明顯,有細(xì)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紫色;萼片5,不等大,內(nèi)面2片較大,花瓣狀;花瓣3,基部與雄蕊鞘相連,中間1片較大,龍骨狀,背面先端有流蘇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幾全部連合成鞘狀;子房上位,醉頭2裂,不等長。蒴果廣卵形,頂端凹,邊緣有寬翅,具宿萼。種子卵形,密被柔毛。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于山坡草叢中,路邊。主產(chǎn)安徽、浙江、江蘇。 采制 春、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地上部分含瓜子金皂甙。根含三萜皂甙、遠(yuǎn)志醇(polygallitol)、四乙酰遠(yuǎn)志醇。 性味 性平,味辛、苦。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活血消腫,解毒止痛。用于咳嗽、痰多、慢性咽喉炎、跌撲損傷、疔瘡癤腫、毒蛇咬傷。 ▇▇▇▇▇▇▇▇▇▇▇▇▇▇▇▇▇▇▇▇▇▇▇▇▇▇▇▇▇▇▇▇▇▇▇▇▇▇▇ 02粉防己 關(guān)鍵詞:粉防己 中草藥圖譜 ![]() 粉防己 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英) Fourstamen Stephania Root 別名 漢防己、白木香。 來源 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落葉纏繞藤本。莖纖細(xì),有縱條紋。葉互生,寬三角狀卵形,先端鈍,具小突尖,基部截形或略心形,兩面均被短柔毛,全緣,掌狀脈5條;葉柄盾狀著生。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頭狀聚傘花序,排成總狀,萼片4,花瓣4,雄蕊4,花絲連成柱狀體,上部盤狀,花藥著生其上;雌花萼片、花瓣與雄花同,心皮1。核果球形,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丘陵地帶的草叢及灌木林緣。主產(chǎn)浙江、安徽、湖北、湖南。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粗皮,曬至半干,切段或縱剖,干燥。 性狀 根不規(guī)則圓柱形,或剖切成半圓柱形或塊狀,常彎曲,彎曲處有深陷橫溝而呈結(jié)節(jié)狀,長5~15cm,直徑1~5cm。表面灰黃色,有細(xì)皺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質(zhì)堅重,斷面平坦,灰白色,粉性。氣微,味苦。 化學(xué)成分 含多種異喹啉生物堿,主要有粉防己堿(tetrandrine )、防己諾林堿(fangchinoline)、輪環(huán)藤酚堿(cyclanoline)、二甲基粉防己堿(dimethyltetrandrine)以及小檗胺(berbamine)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祛風(fēng)止痛。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風(fēng)濕痹痛、濕疹瘡毒、高血壓癥。 ▇▇▇▇▇▇▇▇▇▇▇▇▇▇▇▇▇▇▇▇▇▇▇▇▇▇▇▇▇▇▇▇▇▇▇▇▇▇▇ 03補骨脂 關(guān)鍵詞:補骨脂 中草藥圖譜 ![]() 補骨脂 Fructus Psoraleae (英)Malaytea Scurfpea Fruit 別名 破故紙、故子、黑胡紙。 來源 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60~150cm,全株有白色毛及黑褐色腺點。莖直立。葉互生,多為單葉,僅枝端的葉有時側(cè)生1枚小葉;葉片闊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4~9cm,寬3~6cm,先端鈍或圓,基部圓或心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花多數(shù),密集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淡紫色或白色。莢果近橢圓形,果皮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溪邊、田邊。主產(chǎn)四川、河南、陜西、安徽。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穗,曬干,打下果實。生用或鹽水炒用。 性狀 果實扁腎形,長3~5mm,寬2~4mm,厚約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細(xì)微網(wǎng)狀皺紋。質(zhì)硬。氣香,味辛、微苦。 化學(xué)成分 含補骨脂內(nèi)酯(psoralen)、異補骨脂內(nèi)酯(isopsoralen)、補骨脂甲素(corylifolin)、補骨脂乙素(corylifolinin)、補骨脂色烯查耳酮、巴庫查耳酮(bakuchalcone)、異新巴法查耳酮(isoneobavachalcone)等。 性味 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 溫腎助陽,納氣,止瀉。用于陽痿遺精、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白癜風(fēng)、斑禿。 ▇▇▇▇▇▇▇▇▇▇▇▇▇▇▇▇▇▇▇▇▇▇▇▇▇▇▇▇▇▇▇▇▇▇▇▇▇▇▇ 04旱菜 關(guān)鍵詞:旱菜 中草藥圖譜 ![]() 旱菜 Herba Rorippae (英)Indian rorippa Herb 別名 印度旱菜、香薺菜、江剪刀草。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旱菜Rorippa indica (L.)Hiern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達(dá)50cm。莖直立,粗壯不分枝或分枝,有縱條經(jīng)緯度,有時帶紫色。葉互生,形狀變化大,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有柄,柄基部擴大呈耳狀抱莖,葉片卵形哐大頭狀羽裂,邊緣有淺齒裂或近于全緣;莖上部葉向上漸小,多不分裂,基部抱莖,邊緣有不整齊細(xì)牙齒。總狀花序頂生;花小,黃色;萼片4,2輪,長圓形,長約2mm;花瓣4,匙形,與萼片等長;雄蕊6,四強;子房上位。長角果線狀圓柱形,長1~1.5cm,寬1~1.5mm,直立或稍內(nèi)彎,果熟時果瓣隆起。種子每室2列,寬1~1.5mm,直立或稍內(nèi)彎,果熟時果瓣隆起。種子每室2列,多數(shù),細(xì)小,卵圓形,褐色。花期4~5月,果期花后漸次成熟,有的在8~9月仍開花結(jié)果。 生于路旁、田野。產(chǎn)于華東地區(qū)。 采制 夏、秋季花期采挖,除去泥沙,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旱菜素(rorifone)及旱菜酰胺(rorifamide)。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 05廣防己 關(guān)鍵詞:廣防己 中草藥 ![]() 廣防己RadixAristolochiaeFangchi (英)FanschiRoot 別名 滇防己、木防己、百解頭。 來源 為馬兜鈴科植物廣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C. Wuex L.D. Chow etS.M.Hwang勺根。 植物形態(tài) 木質(zhì)藤本。莖污黃色,幼枝密生竭色茸毛。葉互生,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2cm,寬3~4cm,下面密被褐色茸毛;葉柄被褐色茸毛。總狀花序有花1~3朵,紫色,花被外被竭色茸毛,下部管狀,略彎曲,上部喇叭狀,先端3淺裂,有黃色斑點;雄蕊6,貼生于花柱體周圍;子房下位。蒴果橢圓形。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疏林中。主產(chǎn)廣東、廣西。 采制 秋、冬季采挖,洗凈、切段,粗根縱切兩瓣,曬干。 性狀 根圓柱形,或?qū)Π肫食砂雸A柱形,梢彎曲,長8~20cm,直徑3~6cm。表面灰棕色,栓皮厚,粗糙。多縱皺紋,彎曲處有深橫溝,刮去外皮露出灰黃色皮部;剖開面導(dǎo)管束易成刺片剝下。質(zhì)堅硬,橫切面略粉性,可見細(xì)密的放射狀紋理。味苦。 化學(xué)成分 含木蘭堿(magnoflorine)、馬兜鈴內(nèi)酰胺(aris-tolactam)、馬兜鈴酸A、B、C、(aristolochic acid A,B,C)、尿囊素(allantoin)及β-谷甾醇等。 性味 性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止痛,清熱利水,用于濕熱身痛、下肢水腫、小便不利、風(fēng)濕痹痛。 ▇▇▇▇▇▇▇▇▇▇▇▇▇▇▇▇▇▇▇▇▇▇▇▇▇▇▇▇▇▇▇▇▇▇▇▇▇▇▇ 06 紅豆蔻 關(guān)鍵詞:紅豆蔻 中草藥圖譜 ![]() 紅豆蔻 Fructus Galangae (英)Galanga Galangal Fruit 別名 山姜子、紅扣。 來源 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Willd.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2m。葉2列,狹長橢圓形,長30~60cm,寬8~14cm,先端急尖,兩面無毛或背面有長柔毛;葉柄細(xì)短;葉鞘抱莖。圓錐花序頂生,花序軸密生甜美毛;花綠白色,花萼筒狀,長4~8mm,3裂;花冠筒長6~10mm,裂片矩圓形,長12~16mm,先端呈兜狀;唇瓣倒卵狀匙形,先端深化2裂,邊緣具缺刻,白色,具淺粉紅色條紋。蒴果橢圓形,肉質(zhì),熟時橘紅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谷草叢或林下,產(chǎn)于廣東、廣西、云南、臺灣。 采制 秋季采收果實,曬干,用時去其果皮。 性狀 果實長圓形,長0.7~1.2cm,直徑4~8mm;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頂端有淡黃色宿萼,基部有呈凹點狀的果柄痕;果皮易碎。種子6粒,呈多面形,種皮暗棕色,微有光澤。有香氣,味辛辣。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黃酮、皂甙和脂肪酸等;揮發(fā)油中含Ⅰ‘-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Ⅰ,-acetoxychavicol acetate)丁香烯環(huán)氧物(acryophyllene oxide)、丁香醇Ⅰ、∏(caryophyllenol I,∏)等。 性味 性溫、葉辛。 功能主治 燥濕散寒,醒脾消食。用于脘腹冷痛、食積脹滿、嘔吐泄瀉、飲酒過多。 ▇▇▇▇▇▇▇▇▇▇▇▇▇▇▇▇▇▇▇▇▇▇▇▇▇▇▇▇▇▇▇▇▇▇▇▇▇▇▇ 07 常山 關(guān)鍵詞:常山 中草藥圖譜 ![]() 常山 RadixDichroae (英) AntifebrileDichroaRoot 別名 雞骨常山、南常山、白常山。 來源 為虎耳草科植物黃常山DichroafebrifugaLour.的根。 植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小枝常有4鈍棱,疏生黃色短毛。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邊緣有細(xì)鋸齒,幼時兩面均被棕黃色短毛;葉柄長1.5~5cm,有時疏生短柔毛。傘房狀圓錐花序,花序軸與花梗均有毛;花藍(lán)色,萼筒5~6齒裂;花瓣5~6,反折;雄蕊10~20,花柱4~6,初時基部連合。漿果幾完全下位,深藍(lán)色,有宿存萼齒和花柱。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林下、路旁或溪邊。主產(chǎn)四川、貴州。 采制 8~10月挖根,洗凈,除去細(xì)根,曬干。 性狀 根圓柱形,常彎曲扭轉(zhuǎn),或有分枝,長9~15cm,直徑0.5~2cm,表面棕黃色,具細(xì)縱紋,外皮易剝落,剝落處露出淡黃色木部。根上端有根莖。質(zhì)堅硬,橫切面黃白色,射線類白色;中心有白色髓部或成空洞。無臭,味苦。 化學(xué)成分 含多種生物堿,常山堿甲、乙、丙(α-,β-,γ-dichroine)、常山次堿(dichroidine)、4- 喹唑酮(4-quinazolone),尚含常山素A(dicnrin A,umbeli-ferone)、常山素B(dictirinB)。 性味 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截瘧,祛痰。用于瘧疾。 ▇▇▇▇▇▇▇▇▇▇▇▇▇▇▇▇▇▇▇▇▇▇▇▇▇▇▇▇▇▇▇▇▇▇▇▇▇▇▇ 08 大草寇 關(guān)鍵詞:大草寇 ![]() 大草寇 Fructus Alpiniae Zerumbet (英)Beautiful Galangal Fruit 別名 土砂仁、假砂仁。 來源 為姜科植物艷山姜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多處生草本,高2~3m,葉披針形,長30~60,寬5~10,先端漸尖而有一旋羌卷的小尖頭;葉知長0.5~1.0cm,外被子毛。圓錐花序總狀花序式,下垂,長達(dá)30cm;苞片白色,頂端及基部粉紅色;花萼愛保形,白色,先端粉紅色;花冠管較花萼為短,裂片長圓形。長約3cm,乳白色,先端粉紅;唇瓣匙狀寬卵形,直徑約2cm,被稀疏的粗毛,具顯露的條紋,頂端常冠以宿萼,熟時紅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于林蔭。主產(chǎn)福建、廣東。 采制 果實熟時采摘,曬干或低溫烘干。 性狀 蒴果橢圓形、卵圓形或橄欖形,長1.5~3cm,直徑1~2cm;黃棕色或紅棕色,兩端突出稍尖,皮厚無刺,縱棱線突起,杰棕色開裂,露出種子。種子不集線結(jié)成團,呈不規(guī)則的多面形,灰棕色或棕褐色;外被白色假種皮。質(zhì)梗 。氣微,味微辛。 化學(xué)成分 含有棕櫚酸、桉葉素、蒎烯、石竹烯、山姜素(alpinetin)、小豆蔻明(cardamonin)、龍腦、桂皮酸甲酯等。 性味 性溫,味辛,澀。 功能主治 燥溫祛寒,除痰截瘧,健脾暖胃。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脹滿、痰間斷積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 ▇▇▇▇▇▇▇▇▇▇▇▇▇▇▇▇▇▇▇▇▇▇▇▇▇▇▇▇▇▇▇▇▇▇▇▇▇▇▇ 09 爵床 關(guān)鍵詞:爵床 ![]() 爵床 Herba Rostellulariae (英)Creeping Rostellularia Herb 別名 小青草、野萬年青。 來源 為爵床科植物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L.)Nees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10~50cm。莖綠色,被疏毛,節(jié)稍膨大,基部伏地。葉對生,卵形或長圓形,長2~5cm,寬1~3cm。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1~3cm;苞片1,小苞片2,均為披針形,有睫毛;花萼裂片4,線狀披針形,邊緣和背面有毛;花冠粉紅色,2唇形;雄蕊2,基部有毛,花藥1室不發(fā)育,半呈距狀。蒴果棒形,長約6~9月,果期9~11月。 生于臨野草地、路旁較陰濕處。主產(chǎn)廣東、廣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江西、江蘇。 采制 秋、冬季采收,去凈泥土雜質(zhì),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生物堿,爵床新素C、D、E(justicidin C,D,E)、去甲氧基爵訂新素D。 性味 性寒,味微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疳積。用于咽喉腫痛、感冒發(fā)熱、小兒疳積;外治癰瘡腫癤。 ▇▇▇▇▇▇▇▇▇▇▇▇▇▇▇▇▇▇▇▇▇▇▇▇▇▇▇▇▇▇▇▇▇▇▇▇▇▇▇ 10 白頭翁 關(guān)鍵詞:白頭翁 ![]() 白頭翁 Radix Pulsatillae Chinensis (英) Chinese Pulsaiilla Root 別名 毛姑雜花、老公花、大將軍草。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 Pulsatilla chinensis(Bge. )Regel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密被白色絨毛。基生葉4~5,3全裂,中央裂片通常有柄,3深裂,側(cè)生裂片較小,裂片倒卵形,先端常不規(guī)則2~3淺裂;葉柄長5~7cm,基部呈鞘狀。花莖1~2,總苞的管長3~10mm,裂片條形;花單生,萼片6,2輪,藍(lán)紫色;雄蕊多數(shù)。瘦果多數(shù),聚成頭狀,宿存花柱羽毛狀,長3.5~6.5cm。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平原或山坡草地。主產(chǎn)河北、遼寧、內(nèi)蒙、江蘇、河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狀 根呈類圓柱形或圓柱形,稍扭曲,長6~20cm,直徑0.5~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具有不規(guī)則皺紋或縱溝,皮部易脫落,露出白色的木部,有的有網(wǎng)狀裂紋或裂隙,近根頭處常有朽蝕的凹洞。根頭部有白絨毛及鞘狀葉柄殘基。質(zhì)硬而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部淡黃色。氣微,味微苦澀。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根含三萜類皂甙。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用于熱毒血痢、陰癢帶下、阿米巴痢疾。 白頭翁—興安白頭翁 白頭翁—興安白頭翁 Radix Pulsatillae Dahuricae (英) Dahurian Pulsatilla Root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興安白頭翁pulsatill dahurica(Fisch.)Spreng.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0~45cm。基生葉多數(shù),葉柄基部較寬,葉片長圓狀卵形,三出羽狀分裂,頂裂片具柄,柄長約2cm,廣卵形,3深裂,裂片再2~3中裂至淺裂,側(cè)裂片通常無柄,不等2深裂,裂片再2~3中裂至淺裂;最終裂片狹長圓形至線狀披針形,全緣或具疏鋸齒,葉表面無毛,背面被疏毛。花葶在開花時頂部梢彎曲或下垂,疏被白色柔毛;總苞葉掌狀深裂,裂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不分裂,2~3淺裂或羽狀分裂,外面被長柔毛,里面無毛;花藍(lán)紫色,通常不開展;萼片6枚,長約2cm,寬0.5~1cm,先端不反卷,外面密被長柔毛,里面無毛。瘦果長圓形,宿存花柱細(xì)長,長達(dá)5.5cm,稍彎曲,密被白色羽狀毛,近頂部羽狀毛漸稀疏。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石礫地、林間空地。主產(chǎn)東北。 采制 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狀 根類圓柱形,扭曲,長8~25cm,直徑0.5~2cm。表面黃棕色,具縱皺紋,皮部易脫落,有的有網(wǎng)狀裂紋。根頭部稍膨大,有白色絨毛,可見鞘狀葉柄殘基。質(zhì)硬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氣微,味微苦澀。 化學(xué)成分 含原白頭翁素、三萜皂甙。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同白頭翁。 ▇▇▇▇▇▇▇▇▇▇▇▇▇▇▇▇▇▇▇▇▇▇▇▇▇▇▇▇▇▇▇▇▇▇▇▇▇▇▇ 11 瓜蔞 關(guān)鍵詞:瓜蔞 中草藥圖譜 ![]() 瓜蔞 Fructus Trichosanthis (英) Snakegourd Fruit 別名 天撤、苦瓜、山金匏、藥瓜皮。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l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莖有棱線,卷須2~3歧。葉互生,葉片寬卵狀心形,長寬相近,5~14cm,3~5淺裂至深裂,邊緣常再分裂,小裂片較圓,兩面稍被毛。雄花生于上端1/3處,3~8朵成總狀花序,有時單生,萼片線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狀倒三角形,先端流蘇長1.5~2cm;雌花單生,花梗長約6cm。果實橢圓形至球形,長7~11cm,果瓤橙黃色。種子扁橢圓形,長11~16mm,寬7~12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草叢、林緣半陰處。主產(chǎn)山東、河南、河北。 采制 秋末果實變?yōu)榈S時采收,懸掛通風(fēng)處陰干。 性狀 果實卵圓形或類球形,長7~15cm,直徑6~10cm,表面深橙黃色至橙紅色,皺縮或較平滑,頂端有殘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殘跡;質(zhì)脆,易破開,果皮稍厚,內(nèi)表面黃白色,果瓤橙黃色,與多數(shù)種子粘結(jié)成團。氣如焦糖;味微酸甜。 化學(xué)成分 果實含三萜皂甙、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種子含油酸、亞油酸及甾醇類化合物。 性味 性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潤腸。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乳癰、肺癰、腸癰腫痛。 附注 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熱生津、消膿排腫。天花粉蛋白純品用于中期引產(chǎn),抗早孕。 ▇▇▇▇▇▇▇▇▇▇▇▇▇▇▇▇▇▇▇▇▇▇▇▇▇▇▇▇▇▇▇▇▇▇▇▇▇▇▇ 12 荊芥 關(guān)鍵詞:荊芥 ![]() 荊芥 Herba Schizonepetae (英)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別名 假蘇、四棱桿蒿、香荊芥。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香氣。莖方形,被短柔毛,基部略帶紫色,上部多分枝。葉對生,3~5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披針形,長1.5~2cm,寬1.5~4mm,兩面被柔毛,下面具腺點;近無柄。輪傘花序多花,集成頂生長2~13cm間斷的假穗狀花序;萼狹鐘形,被毛,萼齒三角狀披針形;花冠青紫色,2唇形,長超過花萼,下唇中裂片先端微凹,基部爪狀變狹;雄蕊4,二強。小堅果矩圓狀三棱形,有小點。花果期6~9月。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栽培。主產(chǎn)河北、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采制 夏、秋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為d-薄荷酮(d-menthone)、dl-薄荷酮、1-胡薄荷酮(I-pulegone)、d-檸檬烯、荊芥甙A、B(schizonepetoside A,B)。 性味 性微溫,味辛。 功能主治 解表散風(fēng),透疹。用于感冒、頭痛、麻疹不透、瘡癤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 ▇▇▇▇▇▇▇▇▇▇▇▇▇▇▇▇▇▇▇▇▇▇▇▇▇▇▇▇▇▇▇▇▇▇▇▇▇▇▇ 13 紫菀 關(guān)鍵詞:紫菀 ![]() 紫菀 Radix Asteris (英) Tatarian Aster Root 別名 青菀、小辮、返魂草、山白菜。 來源 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1.5m。莖直立,上部疏生短毛,基生葉叢生,長橢圓形,基部漸狹成翼狀柄,邊緣具鋸齒,兩面疏生糙毛,葉柄長,花期枯萎;莖生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形,漸上無柄。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有長梗,密被短毛;總苞半球形,總苞片3層,邊緣紫紅色;舌狀花藍(lán)紫色,筒狀花黃色。瘦果有短毛,冠毛灰白色或帶紅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于陰坡、草地、河邊。主產(chǎn)河北、安徽、東北及內(nèi)蒙古。 采制 春、秋季采挖,洗凈曬干,或?qū)⒏幊赊p形后曬干。生用或密炙用。 性狀 根莖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頂端有莖、葉的殘基,下端偶有末除盡的母根,質(zhì)梢硬。根莖簇生多數(shù)細(xì)根,長3~15cm,直徑0.1~0.3cm,多編成辮狀;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zhì)較柔韌。氣微香,味甜、微苦。 化學(xué)成分 根含紫菀酮(shionone)、槲皮素、無羈萜、表無羈萜和揮發(fā)油,尚含紫菀皂甙(astersaponin),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 性味 性溫,味苦、辛。 功能主治 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 ▇▇▇▇▇▇▇▇▇▇▇▇▇▇▇▇▇▇▇▇▇▇▇▇▇▇▇▇▇▇▇▇▇▇▇▇▇▇▇ 14 蒼耳子 關(guān)鍵詞:蒼耳子 ![]() 蒼耳子 Fructus Xanthii (英) Siberian Cocklebur Fruit 別名 野茄子、刺兒棵、疔瘡草、粘粘葵。 來源 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的帶總苞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莖粗糙,有短毛。葉互生,三角狀卵形,長6~10cm,寬5~10cm先端銳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缺刻或3~5淺裂,有不規(guī)則粗鋸齒,兩面有粗毛;葉柄長3~11cm。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雌雄同株,雄花序在上,球形,花冠筒狀,5齒裂;雌花序在下,卵圓形,外面有鉤刺和短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于荒地、山坡等干燥向陽處。分布于全國各地。 采制 9~10月割取地上部分,打下果實,曬干,去刺,生用或炒用。 性狀 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1.5cm,直徑0.4~0.7cm。表面黃棕色七黃綠色,有鉤刺。頂端有2枚粗刺,基部有梗痕。質(zhì)硬而韌,2室,各有1枚瘦果,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種皮膜質(zhì),淺灰色,子葉2枚,有油性。氣微,味微苦。 化學(xué)成分 含蒼耳甙(xanthostrumarin)。葉含蒼耳醇(xanthanol)、異蒼耳醇(jsoxanthanol)、蒼耳酯(xanthumin)等。 性味 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 散風(fēng)濕,通鼻竅。用于風(fēng)寒頭痛、鼻淵流涕、風(fēng)疹瘙癢、濕痹拘攣。 附注 蒼耳全草亦供藥用,治急、慢性胃腸炎,菌痢。 ▇▇▇▇▇▇▇▇▇▇▇▇▇▇▇▇▇▇▇▇▇▇▇▇▇▇▇▇▇▇▇▇▇▇▇▇▇▇▇ 15 白花蛇舌草 關(guān)鍵詞:白花蛇舌草 中草藥圖譜 ![]() 白花蛇舌草 Herba Hedyotis Diffusae (英)Spreading Hedvotis Herb 別名 蛇舌草、竹葉菜、蛇利草。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高20~50cm。莖纖細(xì)微扁,從基部分枝。葉對生,線形,長1~2mm,基部合生,頂部芒尖;無葉柄。花單生或?qū)ι谌~腋,常具短粗的花梗,長2~3(~5)mm;花萼筒頂端有開展的4齒裂;花冠筒狀,白色,裂片4;雄蕊4,生于花冠筒喉部,與裂片互生,花藥突出;花柱絲狀,花2~3mm,柱頭2裂,裂片寬扁,有乳頭狀凸點。蒴果扁球形,直徑2~2.5mm,室背2裂,宿萼裂片長1.5~2mm。花果期7~8月。 生于曠野、池塘邊草叢中。分布于我國南部。 采制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豆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三十一烷。 性味 性涼,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利尿。用于扁桃體炎、咽喉炎、尿路感染、盆腔炎、闌尾炎、肝炎、菌痢、毒蛇咬傷、腫瘤。 附注 同屬植物傘房花耳草H.corymbosa (L.)Lam .、纖花耳草H.tenelli flora B1.亦作白花蛇舌草用。 ▇▇▇▇▇▇▇▇▇▇▇▇▇▇▇▇▇▇▇▇▇▇▇▇▇▇▇▇▇▇▇▇▇▇▇▇▇▇▇ 16 四葉參 關(guān)鍵詞:四葉參 ![]() 四葉參 Radix Codonopsis Lanceolatae (英) Lance Asiabell Root 別名 山海螺、奶參、羊乳、輪葉黨參。 來源 為桔梗科植物羊乳 Codonopsis lanceola ta(Sieb.et Zucc.)Trautv.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纏繞草本,全株有乳汁,具特異臭氣。莖無毛,有多數(shù)短分枝。主莖上的葉互生,細(xì)小,短枝上的葉4片簇生,橢圓形或菱狀卵形,葉緣有剛毛,背面灰綠色;近無柄。花單生,偶成對生于側(cè)枝端;花萼貼生至于房中部,先端5裂,花冠鐘狀,5淺裂,黃綠色,內(nèi)有紫色斑點。蒴果下部半球狀,上部有喙,有宿萼。種子有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溝洼潮濕地帶或林緣、灌木林下。主產(chǎn)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貴州、陜西。 采制 春、秋季來挖,除去須根,縱切曬干;或蒸后切片曬干。 性狀 根紡錘形或圓錐形,多縱剖成兩半或塊片。表面灰黃色,有較密的環(huán)狀隆起的皺紋,根頭小,有數(shù)個莖基或芽痕;縱剖兩半的邊緣向內(nèi)卷曲而呈海螺狀,剖面黃白色。質(zhì)輕,折斷面類白色。 化學(xué)成分 含合歡酸(echinocystic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環(huán)阿屯醇(cycloartenol)、α-菠甾醇(α-spinasterol)、△7-豆甾醇烯醇(△7-stigmastenol)。 性味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補血通乳,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用于病后體虛、乳汁不足、癰腫瘡毒、乳腺炎。 ▇▇▇▇▇▇▇▇▇▇▇▇▇▇▇▇▇▇▇▇▇▇▇▇▇▇▇▇▇▇▇▇▇▇▇▇▇▇▇ 17 白屈菜 關(guān)鍵詞:白屈菜 ![]() 白屈菜 Herba Chelidonii (英)Greater Calandine Herb 別名 為罌栗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黃色乳汁。莖直立,多分枝,嫩綠色,被白粉,疏生柔毛。葉互生,1~2回羽狀全裂,基生葉全裂片5~8對,莖生葉全裂片2~4對,邊緣有不整齊缺刻,上面近無毛,下面疏生短柔毛,有白粉。花數(shù)朵,傘狀排列;萼片2,早落;花瓣4,黃色,倒卵圓形,雄蕊多數(shù);子房線形,無毛。蒴果線狀圓柱形,成熟時由基部向上開裂。種子多數(shù),卵球形,黃褐色,有光澤及網(wǎng)紋。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于山坡、山谷林邊草地;有栽培。主產(chǎn)東北、華北。 采制 夏、秋季采割,陰干或鮮用。 化學(xué)成分 含白屈菜堿(chelidonine)、白屈菜紅堿(chelerythrine)、血根堿(sanguinarine)α-,β-,γ-高白屈菜堿(α-,β-homochelidonine)、普托品(protopine)、小檗堿(berberine)、黃連堿等,尚含白屈菜酸、膽堿、蕓香甙等。 性味 性涼,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鎮(zhèn)痛,止咳,平喘,消腫。用于胃痛、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 ▇▇▇▇▇▇▇▇▇▇▇▇▇▇▇▇▇▇▇▇▇▇▇▇▇▇▇▇▇▇▇▇▇▇▇▇▇▇▇ 18 太子參 關(guān)鍵詞:太子參 ![]() 太子參 Radix Pesudostellariae (英)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 別名 童參、四葉參、四葉菜、米參。 來源 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塊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7~20cm。莖直立,下部近方形,有短柔毛2行,節(jié)略膨大。葉對生,通常4~5對,匙形或披針形。端有4片大形葉狀總苞,下面脈上常有疏毛。花二型;生于莖端總苞內(nèi)的花大,白色,萼片5,花瓣5,先端齒裂;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線形;莖下部的花小,紫色,萼片4,閉合。無花雄蕊2。蒴果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山坡林下和巖石縫中。主產(chǎn)江蘇、山東、安徽。 采制 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睦采挖,洗凈,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后陰干或直接曬干。 性狀 根細(xì)長防錘形或細(xì)長條形,稍彎曲。長3~10cm,直徑0.2~0.6cm。頂端有莖痕,表面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凹陷處有須根痕。質(zhì)硬而脆,斷面平坦,淡黃白色, 角質(zhì)樣(燙過);或類白色,粉性(生曬品)。氣微,味微甘。 化學(xué)成分含甙果糖及淀粉。 性味 性平,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于脾虛體 ▇▇▇▇▇▇▇▇▇▇▇▇▇▇▇▇▇▇▇▇▇▇▇▇▇▇▇▇▇▇▇▇▇▇▇▇▇▇▇ 19 石榴皮 關(guān)鍵詞:石榴皮 ![]() 石榴皮 Pericarpium Granati (英)Pomegranate Rind 別名 安石榴、西榴、水晶榴。 來源 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7m。小枝常具四棱,頂端多為刺狀。葉對生或叢生,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2.5~6cm,寬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漸狹,全緣;具短柄。花1~數(shù)朵,集生于枝頂,紅色;花萼常6裂,革質(zhì),宿存;花瓣6,皺縮;雄蕊多數(shù);子房下位或半下位。果實球形,果皮革質(zhì),熟時黃色或紅色,內(nèi)具薄隔膜。種子多數(shù),外種皮肉質(zhì)酸甜可食。花期5~6月,果期7~8月。 各地有栽培。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實,剝?nèi)」ぃ瑫窀伞?br> 性狀 不規(guī)則的片狀或瓢狀,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紅棕色、棕黃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澤,粗糙,有多數(shù)疣狀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狀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內(nèi)表面黃色或紅棕色,有隆起呈網(wǎng)狀的果蒂殘痕。質(zhì)硬而脆,斷面黃色,略顯顆粒狀。無臭,味苦澀。 化學(xué)成分 含石榴皮素(granatin)、白樺脂酸(betu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等。 性味 性溫,味酸、澀。 功能主治 澀腸止瀉,止血,驅(qū)蟲、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白帶、蟲積腹痛。 ▇▇▇▇▇▇▇▇▇▇▇▇▇▇▇▇▇▇▇▇▇▇▇▇▇▇▇▇▇▇▇▇▇▇▇▇▇▇▇ 20 敗醬草 關(guān)鍵詞:敗醬草 ![]() 敗醬草 Herba Patriniae (英)Whiteflower Patrinia Herb 別名 敗醬。 來源 為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Patrinia villosa Juss. 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m。地下莖細(xì)長,地上莖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僅兩側(cè)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葉簇生,卵圓形,邊緣有粗齒,葉柄長;莖生葉對生,卵形或長卵形,長4~10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1~2對羽狀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邊緣有粗齒,兩面有粗毛,近無柄。傘房狀圓錐聚傘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僅2列粗毛;花萼不明顯;花冠白色,直徑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貼生在增大的圓翅狀膜質(zhì)苞片上,苞片近圓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國均有分布。 采制 夏季開花前采挖,曬至半干,扎成束,再陰干。 化學(xué)成分 含白花敗醬甙(villoside)、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鱉甙(loganin) 等。 性味 性涼,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于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jié)膜炎、產(chǎn)后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附注 同屬植物黃花敗醬P.scabiosaefolia Fisch.同作敗醬草使用。 ▇▇▇▇▇▇▇▇▇▇▇▇▇▇▇▇▇▇▇▇▇▇▇▇▇▇▇▇▇▇▇▇▇▇▇▇▇▇▇ 21 土木香 關(guān)鍵詞:土木香 ![]() 土木香RadixlnulaeHelenii (英)ElecampanelnulaRoot 別名:祁木香。 來源為菊科植物土木香lnulaheleniumL.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m,全株密被短柔毛。基生葉大,橢圓狀披針形,長達(dá)40cm,寬達(dá)15cm,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莖生葉較小,無柄,基部有耳,半抱莖。頭狀花序數(shù)個排成傘房狀,總苞片5~6層;花黃色,舌狀花雌性,管狀花兩性。瘦果有棱角,長4~5cm,冠毛污白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于河邊、田邊等潮濕處。主產(chǎn)河北;有栽培。 采制秋末挖根,除去殘莖、泥沙,截段,較粗的縱切成瓣,曬干。 性狀根圓錐形或圓柱形,梢扭曲。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有縱皺紋,根頭粗大,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zhì)堅硬,折斷面不平坦,黃棕色,皮部與木部密布棕色油點(油室)。氣微,味微苦而辣。 化學(xué)成分含揮發(fā)油及菊糖。油中主要成分為土木香內(nèi)酯(alantolactone)、異土木香內(nèi)酯(iso-alantolactone)、 二氫土木香內(nèi)酯 (dihydro-alantolactone)、二氫異土木香內(nèi)酯(dihydro-iso-alanto-lactone),另含達(dá)馬二烯醇乙酯(dam-maradienyl aceiaie)等。 性味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調(diào)氣解郁,止痛安胎。 用于胸脅、脘腹作痛,嘔吐瀉痢,胸脅挫傷,岔氣作痛,胎動不安。 土木香—總狀土木香 土木香—總狀土木香Radix Inu1ae Racemosae (英)RacemosetriulaRoot 別名 臧木香、瑪奴(藏語)。 來源 為菊科植物總狀土木香Inula racemosa Hook.f.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毛。莖直立,有縱溝紋。基生葉叢生,具長柄,邊緣有鋸齒,上面粗糙,下面密被絨毛;莖生葉較小,近無柄,葉片長圓形,上部葉基部抱莖。頭狀花序排成總狀,總苞片4~5層,邊緣為舌狀花,黃色,中央為管狀花。冠毛淺黃色,呈放射狀。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田邊、河谷、沼澤地潮濕處。主產(chǎn)西藏、新疆。 采制 春初與秋末挖根,去凈殘莖,切片,曬干。 性狀 根呈圓錐形,略彎曲,有多數(shù)支根,表面暗棕色,有縱皺紋,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形成層環(huán)明顯,木質(zhì)部略顯放射狀紋理。氣微香,味苦、辛。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成分為土木香內(nèi)酯(alantolactone)。 性味 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調(diào)氣解郁,止痛安胎。用于胸脅、脘腹作痛,嘔吐瀉痢,胸脅挫傷,岔氣作痛,胎動不安。 ▇▇▇▇▇▇▇▇▇▇▇▇▇▇▇▇▇▇▇▇▇▇▇▇▇▇▇▇▇▇▇▇▇▇▇▇▇▇▇ 22 水紅花子 關(guān)鍵詞:水紅花子 ![]() 水紅花子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英)Prince,s-feather Fruit 別名 蓼實子、水葒草子。 來源 為蓼科植物葒草Polygonum orientale L.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1~3m,全株被長軟毛。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闊卵形或卵形,長10~20cm,寬6~12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心形,全緣,兩面均被軟毛;葉柄長;托葉鞘筒狀,褐色,膜質(zhì)。圓錐花序頂生,略下垂;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5深裂;雄蕊7,偶見8枚;花柱2。瘦果扁圓形,包于宿存花被內(nèi)。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間、路旁、濕地,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甘肅、山東、江蘇。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穗,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 性狀 果實扁圓形,直徑2~3.5mm,厚1~1.5mm。未成熟者黃棕色,成熟者黑棕色,有光澤,兩面微凹,中部略有縱向隆起。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淺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質(zhì)花被殘留。質(zhì)硬。 化學(xué)成分 含黃酮類化合物。 性味 性微寒,味咸。 功能主治 散血消癥,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癭瘤腫痛、食積不消、胃脘脹痛。 附注 葒草全草亦入藥,主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痢疾、吐瀉。 ▇▇▇▇▇▇▇▇▇▇▇▇▇▇▇▇▇▇▇▇▇▇▇▇▇▇▇▇▇▇▇▇▇▇▇▇▇▇▇ 23 筆筒草 關(guān)鍵詞:筆筒草 ![]() 筆筒草 Herba Equiseti Ramosissimi (英)Ramose Scouring Rush Herb 別名 通氣草、眉毛草、土木賊、節(jié)節(jié)菜、接骨草、鎖眉草、銼刀草、土麻黃、筆頭草。 來源 為木賊科植物節(jié)節(jié)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黑色。莖灰綠色,高18~80cm,直立,基部分枝;各分枝中空,有棱脊6~20條,粗糙,有小疣狀突起1列,溝中氣孔線1~4裂;分枝近 直立,細(xì)長,和主莖長度相近。葉退化,下部聯(lián)合成鞘;鞘片背上無棱脊;鞘筒長為寬的2倍;鞘齒短三角形,黑色,有易脫落的膜質(zhì)尾尖。孢子囊穗生于主莖和分枝頂端,長0.5~2cm,長圓形,有小尖頭,無柄;孢子葉六角形,中央凹入,盾狀著生,排列緊密,邊緣著生長形的孢子囊;孢子同型。 生于潮濕路旁、砂地、荒原、溪邊。分布于全國。 采制 全年可采,但以4~5月生長茂盛時采集最好,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黃酮類化合物。 性味 性平,味甘、苦。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清熱,除濕利尿。用于目赤腫痛、翳膜遮睛、淋濁、鼻衄、便血、尿血、牙痛。 ▇▇▇▇▇▇▇▇▇▇▇▇▇▇▇▇▇▇▇▇▇▇▇▇▇▇▇▇▇▇▇▇▇▇▇▇▇▇▇ 24 烏藥 關(guān)鍵詞:烏藥 ![]() 烏藥 Radix Linderae (英)Combined Spicebush Root 別名 矮樟、香桂樟、白葉柴。 來源 為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strychnifolia(Sieb.etZucc.)Vill.的塊根。 植物形態(tài)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4m。葉革質(zhì),橢圓形或卵形,先端長漸尖或短尾尖上面有光澤,下面密生灰白色柔毛,三出脈。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短或無;花被片6,黃綠色;雄花有雄蕊9;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上位。核果球形,黑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向陽山坡灌木林中,山麓、曠野。主產(chǎn)安徽、浙江、湖南、廣東、廣西。 采制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細(xì)根,切片或直接曬干。 性狀 塊根紡錘狀,略彎曲,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表面黃棕色或黃竭色,有縱皺紋及稀疏的細(xì)根痕。質(zhì)堅硬,切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具年輪環(huán)紋,中心顏色較深。氣香,味微苦、辛,有清涼感。 化學(xué)成分 根含多種倍半萜類成分香樟烯(lindestrene)、香樟內(nèi)酯(lindestreno-lide)、羥基香樟內(nèi)酯、烏藥醇(linderenol)、烏藥醚(linderoxide)、異烏藥醚(isolind-eroxide)、烏藥酮(linderenone)。 性味 性溫,昧辛。 功能主治 順氣止痛,溫腎散寒。用于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痛經(jīng)。 ▇▇▇▇▇▇▇▇▇▇▇▇▇▇▇▇▇▇▇▇▇▇▇▇▇▇▇▇▇▇▇▇▇▇▇▇▇▇▇ 25 絲瓜絡(luò) 關(guān)鍵詞:絲瓜絡(luò) ![]() 絲瓜絡(luò) Retinervus Luffae Fructus (英)Vegetable Sponge of Luffa 別名 絲瓜筋、絲瓜布。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果實的維管束。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有5棱,光滑或棱上有粗毛;卷須通常3裂。葉片掌狀5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兩面均光滑無毛。雄花的總狀花序有梗,長10~15cm,花瓣分離,黃色或淡黃色,倒卵形,長約4cm;雌花的花梗長2~10cm;果實長圓柱形,長20~50cm,直或稍彎,下垂,無棱角,表面綠色,成熟時黃綠色至褐色,果肉內(nèi)有強韌的纖維如網(wǎng)狀。種子橢圓形,扁平,黑色,邊緣有膜質(zhì)狹翅。花果期8~10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采制 夏、秋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nèi)部干枯時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凈,曬干,除去種子。 性狀 藥材為絲狀維管束交織而成,多呈長棱形或長圓筒形,略彎曲,長30~70cm,直徑7~10cm。表面淡黃白色。體輕,質(zhì)韌,有彈性,不能折斷。橫切面可見子房3室,呈空洞狀。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分 含木聚糖(xylan)、甘露聚糖(mannan)、半乳聚糖(galactan)等。 性味 性癥,味甘。 功能主治 通絡(luò),活血,祛風(fēng)。用于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 ▇▇▇▇▇▇▇▇▇▇▇▇▇▇▇▇▇▇▇▇▇▇▇▇▇▇▇▇▇▇▇▇▇▇▇▇▇▇▇ 26 長春花 關(guān)鍵詞:長春花 ![]() 長春花 Herba Catharanthi rosei (英)Madagascar Periwinkle Herb 別名 雁來紅、日日新。 來源 為夾竹桃科植物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L.)G.Don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30~70cm,幼枝綠色或紅褐色,全株無毛。葉對生,倒卵狀矩圓形,長3~4cm,寬1.5~2.5cm,全緣或微西、廣東、云南有野生。有栽培。 采制 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化學(xué)成分 含70種以上生物堿,主要有長春堿(vinblastine)、長春新堿(leurocristine)、阿馬里新(ajmalicine)、lochneridine、lochnericine、carharosin等。 性味 性涼,味微苦。 功能主治 涼血降壓,鎮(zhèn)靜安神。用于高血壓、火燙傷、惡性淋巴瘤、絨毛膜上皮癌、單核細(xì)胞性白血病。 |
|
來自: 博金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