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7)榮新奇
本期按長沙醫學院中醫系的安排,我給學生們教《中醫內科學》。有感于學生對中醫切脈的愛好和疑惑,今天選擇我寫的《中醫四診要略》中的部分關于切脈的文章,再次刊出如下,以供學生或愛好中醫人士參考。 在完成切脈的定位后,大家都知道如何探查脈象是一個技巧性十分強的工作,也就是說,在找到寸、關、尺三部后,如何鑒別脈象結果呢?我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可以把這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按程序來操作,結果變得很容易探查脈象,并用一首歌訣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虛實;三去長短,四算疾遲;五察脈形,樣樣皆知。 1、首分浮沉 什么是“首分浮沉”?現解釋如下: ①、首先區別脈象是浮脈還是沉脈。因為切脈時手指是從淺表往深層逐漸探查的,首先輕觸皮膚(即“舉”),即可探出脈象是否浮脈;無浮脈則又加壓(即“尋”),在這個層次可觸到許多脈象;然后第三種力量即“按”,此時檢查是否沉脈。所以實際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頭用力的順序來探測脈象的位置。 ②、在區別浮、沉過程中,可根據是否浮脈或沉脈來區別與浮、沉相關的脈象種類,它們是: 浮脈類——浮脈、濡脈、革脈、芤脈、散脈; 沉脈類——沉脈、牢脈、伏脈。 ③、區別了浮脈類和沉脈類,在辨證診斷上可指明表證或里證。 2、二辨虛實 什么是“二辨虛實”?現解釋如下: ①、在完成浮與沉兩類區別后,既知道了病證是表證或是里證,還要知道正氣和邪氣的關系(虛證或實證),而實證和虛證在脈象上的區別就是虛脈和實脈。所以探測脈象的第二步是區別脈象的虛與實(有力與無力)。 ②、在區別脈象的虛或實(即有力與無力)時,又可區別與虛、實脈象相關的其他脈象。 虛脈類——虛脈、微脈、弱脈; 實脈類——實脈 3、三去長短 什么是“三去長短”?現解釋如下: ①、長脈與短脈是兩類在脈形上有十分明顯特征的脈象,手指觸及脈管即可區別是長或是短。 ②、在作寸、關、尺三部探測時,首先區別出脈象的長脈、短脈,然后才能進一步探測寸、關、尺的脈象。 ③、在區別長、短脈時,可以同時察知其他相關的脈象,如: 長脈類——長脈、弦脈、細脈 短脈類——短脈 4、四算疾遲 什么是“四算疾遲”?現解釋如下: ①、在確定好脈的脈位(脈位者左右辨長短弦細,上下看浮沉)和脈勢(脈勢者虛實也)后,接著就是脈搏的頻率和節律問題。 ②、與脈搏頻率與節律相關的脈象有8種: 脈率——數脈、疾脈、遲脈、緩脈 脈律——促脈、結脈、代脈、散脈 5、五察脈形 什么是“五察脈形”?現解釋如下: 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測后,即可區別23種脈象,余下的便是以脈形為主要特征的4種脈象,它們是:洪、滑、澀、緊。 ②、除洪脈獨特外,滑與澀相對而言,緊脈與澀脈相對區別。而洪脈出現的時機多在夏季或是發熱性疾病(陽明熱盛或溫病的氣分階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階段,可以從其他信息獲得提示。 6、樣樣皆知 什么是“樣樣皆知”?現解釋如下: ①、這是最后審查的時機。做到這一步時,對脈象的脈位(左右上下)、脈勢(虛實)、脈率(疾遲)和脈律(結代)、脈形(洪緊滑澀)等已經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難明,心中難了”。 ②、將所有的信息予以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得出結論的方法是: A:將所有的脈象信息如過篩一樣在腦中用28種脈象的定義過篩一遍,能用獨立脈象名定義則用獨立脈象名定義,否則用相兼脈象法定義脈象。 B:審查所得脈象與望、聞、問診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決定脈象的真假,決定脈象在治療決策上的取舍。 C:細分寸、關、尺的問題:病情復雜、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時分寸、關、尺仔細檢查,否則可以不分。 舉例: 第一步浮沉,測得:脈位——浮; 第二步虛實,測得:脈勢——虛、軟; 第三步長短,測得:脈位——寸關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遲,測得:脈律、脈率——正常; 第五步脈形,測得:脈形——如絲線; 第六步綜合,還有信息:病癥四肢無力、面色淡黃、頭重嗜睡、口淡無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紅、苔薄白膩; 結論:用相兼法判脈: 浮細——不對! 用獨立命名法判脈: 濡——對。 以上是個人對脈學的體會,臨床用來很是得心應手;有時被朋友考問中醫技術的神秘時,也令朋友不得不嘆服!要有這個技術的前提是:1)心里真正明白每種脈象的概念;2)多多臨床實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