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社交類網站優友地帶(UUZone)在其首頁發表公告,宣布將“于一個月后停止網站的所有服務”。開張6年的優友地帶選擇“歇業”,讓業界對SNS的發展方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擔憂。
且不論當年晨興創投在UUZone上投資100萬美元已打了水漂,目前國內社交網站由于功能服務更新速度未能滿足網友“喜新厭舊”的“惡習”,均出現大量退網或瀏覽時長下滑等現象。可以說,內容與盈利是擺在此類網站面前的現實問題。 SNS“先驅”成“先烈” UUZone是國內首批網絡社交類網站,2003年由冒志鴻創辦,曾獲得晨興創投100萬美元投資。在2005年,UUZone迎來了最為風光的時刻:綜合實力位列年度九大SNS之首。但好景不長,2006年12月,在資本與創始人較量中敗下陣來的創始人冒志鴻宣布離職,2007年2月底,UUZone突然無法訪問。同年5月15日,UUZONE的全部員工被解散,此時該網站名存實亡。 UUZone由“先驅”成為“先烈”僅用了短短6年時間。結合國內多家SNS網站出現退網潮的情況,我們不無悲觀地認為SNS的局限性,有可能在UUZone關閉的觸發下,出現交友熱潮的冷卻。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意料之中的。目前國內SNS網站大都存在服務更新跟不上的現象,極易讓用戶產生倦怠感。試問,誰能樂此不疲地在社交網站上不斷進行“咬人”、“挪車位”等簡單得甚至有些無聊的游戲呢?業界人士分析,中國的社區網站能夠蓬勃發展但始終無法達到美國的Facebook,MySpace那樣的火爆人氣。部分原因在于中國網民以年輕,中低收入與學歷的用戶為主。所以網站大多迎合非成熟用戶,產品比較低端。 社交網站用戶黏性不足 與微軟操作系統和搜索引擎從誕生開始,不斷提升用戶依賴性不同,SNS網站并未成為網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而更像是網民打發時間的選擇之一。據稱,2008年2月間,僅僅使用Facebook幾個月的蓋茨已經心生厭倦。年已53歲的他被每天超過8000個“好友申請”弄得不知所措,干脆宣布放棄使用它。據comScore統計稱,2008年上半年人們在MySpace上的停留時間已減少了14%, 正是所有社區類網站必須面對的近乎宿命性的一道難題:人際關系永遠是動態的、不穩定的。人們有太多離開一個社區的理由,比如年齡增長、生活方式改變、新的社區選擇,或者只因為網站上已無新鮮感。 實際上,由于擁有關系明確的用戶群,如果社交網站能成為一個層次豐富的內容聚合平臺,至少增加了留住用戶的理由——隨著大量信息因為用戶間互動而豐富,它就將形成不可替代性。 盈利模式的尷尬 作為SNS網站的風向標,Myspace和Facebook雖然在營收方面已經突破上億美元數量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直困擾社交網站的盈利模式取得了突破,盈利問題仍然是此類網站必須傾力解決的問題,擴張也好,調整也好,作為一個商業性網站,盈利是終極目的。 而在盈利模式上,廣告依然是社交網站當前的主要手段,這兩年關于SNS站點盈利探索方面新聞最多的是Facebook,目前Facebook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三個方面:一是廣告;二是虛擬物品交易;三是共享服務費用。但Facebook的盈利模式并非范本。 實際上,目前還沒有一個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任何SNS網站都可以賴以生存的通用盈利模式。廣告這個門戶網站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對于SNS網站來說并不一定適用。因為對于以人的社會關系為核心的社交網站來說,契合它的廣告形式已經超脫于注意力以及相關性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