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對衰老原因的認識
1、人的壽命受遺傳基因控制
2、衰老是氧化太過,自由基是導致衰老重大原因之一
3、細胞的壽命決定人的壽命
4、腦衰則全身衰
5、生命的衰老源于蛋白質的老化
6、內分泌系統功能減退引起衰老
7、微循環障礙導致衰老
8、自體中毒導致衰老
9、營養不良導致衰老
10、蛋白質合成差錯
中醫對衰老原因的認識
腎虛、臟虛、陰陽失調、氣血虛
女子形體衰老的先兆
面衰:女子形體衰老首先表現在面部:“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墜。”陽明經脈是多氣多血之經脈,女子由于經、帶、胎、產的原因,氣血的虧虛比較明顯,所以衰老先見于陽明經脈,而足陽明經脈的循行路線是經過面部的,所以女子衰老先兆多先見于面部。
人的面色是內在臟腑功能狀況的反映,正常的中國人面色是:黃中透紅,明亮潤澤。人的面色也會因每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
如木型人面色偏青,火型人面色偏赤,土型人面色偏黃,金型人面色偏白,水型人面色偏黑。另外,面色也會隨四季有所變化:如春天屬木,人的面色偏青;夏天屬火,人的面色偏紅;長夏屬土,人的面色偏黃;秋天屬金,人的面色偏白;冬天屬水,人的面色偏黑。
各種異常的面色:
面青---多有寒,或有瘀;
面黃---多為虛證或濕證;
面白---多是虛證或寒證;
面黑---多為腎虛或寒證;
面赤---常見于熱證。
當然,望色,還必須與切脈和舌診結合起來看。
眼花:女子衰老的又一先兆,因為女子以血為本,故最易耗傷肝血,肝藏血,目為肝之外竅,所以眼睛開始發花常常是女子開始衰老的明顯征兆之一。
男子衰老先兆起于下,男先衰于腎。女子衰老先兆起于上,女先衰于肝。
五臟衰老的先兆
五臟衰老的次序:腎衰→肝衰→心衰→脾衰→肺衰,又到腎衰,最后以腎竭告終。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腎竭則生機必將泯滅。
《黃帝內經》記載:
40歲: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鬢斑白。
50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
60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
70歲:脾氣虛,皮膚枯。
80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
90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
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腎衰先兆:發落齒搖,耳聾腰酸,為腎衰先兆,因為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開竅于耳,腰為腎之府,發為腎之華的緣故。
肺衰先兆:涕出皮皺,為肺衰先兆。因為鼻為肺竅,肺虛則涕淚俱出,肺主皮毛,肺衰則皮毛壞。
脾衰先兆:唇萎肉脫為脾衰先兆,因為唇為脾之外華。脾開竅于口,故脾衰則表現口唇萎縮。
肝衰先兆:眼花爪枯為肝衰先兆,因為目為肝之竅,五臟六腑的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又爪為肝之外華,故肝的衰老先兆為眼花爪枯。
心衰先兆:舌萎脈露為心衰先兆,因為舌為心之苗,故心衰則舌不靈。心主血脈,故心衰則脈道不利,致脈絡外露而青筋明顯。
九竅衰老的先兆:
包括:眼(肝之竅)、耳及前后二陰(腎之竅)、鼻(肺之竅)、口(脾之竅)。九竅衰老先兆常出現于形衰之后,提示人體的衰老已在形衰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也常為五臟神衰的先兆,如心氣衰則舌不利,常常是心神衰弱、神離魂散的前兆。九竅衰老的特征是九竅不利。
目為肝之竅:肝氣衰,先見視力減退(目不明);
口為脾之竅:脾氣衰,先見口淡納呆,味覺減退;
鼻為肺之竅:肺氣衰,先見涕淚俱出,嗅覺減退;
耳及前后二陰為腎之竅:腎氣衰,先見耳聾,聽力減退,二便不利。
神衰的先兆
神衰的嚴重性。神衰是形衰的繼續,也是五臟衰老的進一步發展,衰老一旦發展為神衰,則標志著衰老已進入不可逆轉的階段。所以,我們一定要特別關注神衰。
五臟神衰的征兆
心神衰:心藏神;主要表現是思維開始混亂。所謂“魂魄散,志意亂”。
肝神衰:肝藏魂;肝神衰老的主要表現是喪失了決斷的能力。因為膽言決斷,肝膽神衰則魂游無斷,無法判斷事物了。
脾神衰:脾藏意,脾神衰則無主意。
肺神衰:肺藏魄,肺神衰則神恍而“言善誤”。
腎神衰:腎藏志,腎神衰則精神亂,志意散。又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之海,故腦衰也是腎衰的重要早期表現。
形衰與神衰的關系
人體是一個形神統一體,因此,衰老雖然是一個由形衰到神衰的發展過程,形衰先兆雖然較先出現,但在形衰先兆出現的同時,神衰實際已經潛在地進展著,因此,在形衰外露時,尤應警惕神衰的潛在發展。
衰老和死亡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但延緩衰老、推遲衰老的來臨,尤其是截斷病理衰老的惡性進展還是應該,而且是可以做到的。
一般而言,生理性衰老是緩慢的、退行性的,而病理性衰老則是一種進行性的、不可逆性的惡性循環。
防止心理衰老 “哀莫大于心死”,心理衰老對病理衰老有著惡性反饋作用。病理性衰老是誘發和導致心理衰老的重要原因,而心理衰老又會加重和加速病理衰老的進程,二者往往形成惡性因果循環,加速了衰老的進展。俗話說,人老心不老,防止心理衰老是阻遏病理衰老的重要環節。
防止心理衰老的方法:
調神: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維持心理平衡:避免過度的悲傷,避免長期精神壓抑,因為只有糾正心理失衡,才能維持生理平衡。七情失衡(喜、怒、憂、思、悲、驚、恐)往往造成對五臟的傷害,如怒傷肝、恐傷腎、思傷脾、喜傷心、悲傷肺等。
健康自信:有充分的自信心,才能有良好的心態,才能克服心理障礙,防止心理衰老。
加強腎精的儲備:腎精的耗損是早衰的根源。加強腎精的儲備是延緩衰老的第一要義。
減少人體廢物的堆積:必要的營養和能量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但攝入量過多,與排出量不能平衡,過多的廢物堆積,填塞了細胞空間,從而阻礙了生命活動的進行而導致衰老。因此,適當的饑餓以減少廢物的堆積,是調整出入平衡的有效措施。
太極生命鐘提示我們:
衰老開始于陽極期。人的生死過程陰陽消長的過程,生為陽,死為陰,所以人的生命過程也就是太極陰陽消長、轉化的過程。
陽極而陰長,也即陽極期才開始衰老。
每一個物種都有固定的壽命鐘。只要延長陽極期以前的任何階段,就可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黃帝內經》認為有四種長壽的人,即:真人、至人、圣人、賢人。
真人:善于“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即善于把握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進行養生的真人,其壽命可與天地齊。
至人:善于“和于陰陽,調于四時”,就是說能把養生與陰陽的變化相合,順應時令往來的至人,壽命都很高。
圣人:善于“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指能順應天地正氣養生,而避其非時邪氣的人都可活到百歲。
賢人:善于“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能按天地四時變化、日月盈虧養生者,都可盡其天壽。
凡是能順應天時地宜養生的,便可長壽延年。真人、至人、圣人、賢人就是因為能順時養生,所以都長壽。
四季養生是《黃帝內經》順時養生的精髓。認為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對四季養生精髓的提煉。
早衰的原因:
第一,飲食不節——“以酒為漿”,恣食過飽,損傷脾胃。
第二,酒色太過——“醉以入房”,傷精竭液。
第三,起居不節——“以妄為常”,損傷形神。
第四,情志不節——“不時御神”、“務快其心”,損傷心神。
第五,勞作太過——“不知持滿”,損傷形神。
以上各種因素會導致真氣的耗散。
抗衰老的五大原則
第一,四季養生:“法于陰陽”——不違背天時氣候。
第二,導引吐納:“和于術數”——運動鍛煉。
第三,飲食養生:“食飲有節”——不過饑過飽。
第四,起居養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規律。
第五,勞作養生:“不妄作勞”——工作不過度。
總之,形與神俱,可活到百歲。
導引吐納的抗衰老方法
《黃帝內經》認為,中原地帶地平而濕,老百姓不好鍛煉,病多痿、厥、寒、熱,治療方法宜導引按矯:即導引和按摩。
此外,提出了可以延年益壽的導引方法:腎有久病的,寅時(3~5點)面南,寧心調息,然后,閉氣不息七遍,伸長脖子做吞咽動作,七遍,最后吞咽津液數次。
衰老與五臟虛衰密切相關
心:是人體的領導者,心的調控功能衰退,生命就會出現失控,出現衰老。
肺:主管人體的氣,肺氣足則生機旺盛,肺氣虛則氣的輸送無力,人體就不能氣化,就會缺氧。肺對人的五臟活動起調節作用,如果調節失靈,就易引發早衰到來。
脾:承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衰則營養不良,就會導致早衰。
肝:肝主生氣,所以肝虛的人,萎靡不振,早衰來臨。
身心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會三者的良好結合。形神合一才是完美的健康。只有形體健康與精神健康的結合才是標準的身心健康。
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驚、恐七種情緒。
七情過度就會傷害我們的五臟:喜傷心,悲傷肺,怒傷肝,憂思傷脾,驚恐傷腎。
氣候異常是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之一
如陰霾天容易令人心情壓抑,大風天易令人出現熱燥,過分炎熱的天氣會使人易怒,深秋落葉容易使人傷感等。
心理不平衡是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之二
精神高壓是影響身心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
不良環境是影響身心健康的無形殺手
人生如同一個太極鐘,也如同一個八卦鐘。太極鐘的規律是,壽命鐘越長則陽極越遠,衰老也開始越晚。人的陽極期,應該取決于壽命鐘的長短。
100歲的壽命鐘,陽極期應為50歲。
120歲的壽命鐘,陽極期應為60歲。
160歲的壽命鐘,陽極期應為80歲。
按照太極生命鐘理論,陽極開始衰老,因為陽極而陰長,那么開始衰老的年齡就應該是50、60、80歲。
80歲才開始衰老,這是多么令人振奮的理論。按照《周易》這一理論,那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理直氣壯地至少活過80歲。
衰老從陽極階段開始,也即從50、60、80歲開始衰老,但也只是緩慢衰老,因為從午時到酉時階段,雖然陽已漸消,陰已漸長,但占優勢的還是陽氣,只有到酉時以后,陽氣才處于劣勢。于是從酉時開始,衰老的進程大大提速。到子時陽氣已無,于是生命也就終止了。
如何保護陽氣?
第一,保護陽氣,首先要保護腎氣。冬天尤其要護腰,因為命門在腰部,所以衣服要穿暖。寒從下襲,足部不能受寒。得了腎病要即時就醫治療。
第二,日常起居做到:不做過分激烈運動;不過勞;不大量出汗;不吃過寒性的食物、藥物,以免損傷陽氣。
太極生命鐘提示我們:
衰老開始于陽極期。人的生死過程陰陽消長的過程,生為陽,死為陰,所以人的生命過程也就是太極陰陽消長、轉化的過程。
陽極而陰長,也即陽極期才開始衰老。
每一個物種都有固定的壽命鐘。只要延長陽極期以前的任何階段,就可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黃帝內經》認為有四種長壽的人,即:真人、至人、圣人、賢人。
真人:善于“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即善于把握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進行養生的真人,其壽命可與天地齊。
至人:善于“和于陰陽,調于四時”,就是說能把養生與陰陽的變化相合,順應時令往來的至人,壽命都很高。
圣人:善于“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指能順應天地正氣養生,而避其非時邪氣的人都可活到百歲。
賢人:善于“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能按天地四時變化、日月盈虧養生者,都可盡其天壽。
凡是能順應天時地宜養生的,便可長壽延年。真人、至人、圣人、賢人就是因為能順時養生,所以都長壽。
四季養生是《黃帝內經》順時養生的精髓。認為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對四季養生精髓的提煉。
早衰的原因:
第一,飲食不節——“以酒為漿”,恣食過飽,損傷脾胃。
第二,酒色太過——“醉以入房”,傷精竭液。
第三,起居不節——“以妄為常”,損傷形神。
第四,情志不節——“不時御神”、“務快其心”,損傷心神。
第五,勞作太過——“不知持滿”,損傷形神。
以上各種因素會導致真氣的耗散。
抗衰老的五大原則
第一,四季養生:“法于陰陽”——不違背天時氣候。
第二,導引吐納:“和于術數”——運動鍛煉。
第三,飲食養生:“食飲有節”——不過饑過飽。
第四,起居養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規律。
第五,勞作養生:“不妄作勞”——工作不過度。
總之,形與神俱,可活到百歲。
導引吐納的抗衰老方法
《黃帝內經》認為,中原地帶地平而濕,老百姓不好鍛煉,病多痿、厥、寒、熱,治療方法宜導引按矯:即導引和按摩。
此外,提出了可以延年益壽的導引方法:腎有久病的,寅時(3~5點)面南,寧心調息,然后,閉氣不息七遍,伸長脖子做吞咽動作,七遍,最后吞咽津液數次。
衰老與五臟虛衰密切相關
心:是人體的領導者,心的調控功能衰退,生命就會出現失控,出現衰老。
肺:主管人體的氣,肺氣足則生機旺盛,肺氣虛則氣的輸送無力,人體就不能氣化,就會缺氧。肺對人的五臟活動起調節作用,如果調節失靈,就易引發早衰到來。
脾:承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衰則營養不良,就會導致早衰。
肝:肝主生氣,所以肝虛的人,萎靡不振,早衰來臨。
身心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會三者的良好結合。形神合一才是完美的健康。只有形體健康與精神健康的結合才是標準的身心健康。
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驚、恐七種情緒。
七情過度就會傷害我們的五臟:喜傷心,悲傷肺,怒傷肝,憂思傷脾,驚恐傷腎。
氣候異常是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之一
如陰霾天容易令人心情壓抑,大風天易令人出現熱燥,過分炎熱的天氣會使人易怒,深秋落葉容易使人傷感等。
心理不平衡是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之二
精神高壓是影響身心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
不良環境是影響身心健康的無形殺手
人生如同一個太極鐘,也如同一個八卦鐘。太極鐘的規律是,壽命鐘越長則陽極越遠,衰老也開始越晚。人的陽極期,應該取決于壽命鐘的長短。
100歲的壽命鐘,陽極期應為50歲。
120歲的壽命鐘,陽極期應為60歲。
160歲的壽命鐘,陽極期應為80歲。
按照太極生命鐘理論,陽極開始衰老,因為陽極而陰長,那么開始衰老的年齡就應該是50、60、80歲。
80歲才開始衰老,這是多么令人振奮的理論。按照《周易》這一理論,那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理直氣壯地至少活過80歲。
衰老從陽極階段開始,也即從50、60、80歲開始衰老,但也只是緩慢衰老,因為從午時到酉時階段,雖然陽已漸消,陰已漸長,但占優勢的還是陽氣,只有到酉時以后,陽氣才處于劣勢。于是從酉時開始,衰老的進程大大提速。到子時陽氣已無,于是生命也就終止了。
如何保護陽氣?
第一,保護陽氣,首先要保護腎氣。冬天尤其要護腰,因為命門在腰部,所以衣服要穿暖。寒從下襲,足部不能受寒。得了腎病要即時就醫治療。
第二,日常起居做到:不做過分激烈運動;不過勞;不大量出汗;不吃過寒性的食物、藥物,以免損傷陽氣。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要有良好的道德,孔子說“仁者壽”;善于緩壓減負;創建和諧的周邊環境;吃好、睡好、休息好;保持樂觀的好心情;以情制情:如喜勝悲,恐勝喜;多參加社會活動,少孤獨。更年期要寬容;退休后要調整心態,面對工作、職位的落差,可寄情于山水,多享受天倫之樂。
防止過度氧化。方法:“避免五個過度”:勞累(工作)過度;避免運動(劇烈運動)過度;興奮過度;營養過度;縱欲過度。抗氧化的西藥方:抗氧化劑,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維生素E,維生素C,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抗氧化食物:谷物、果仁、胡蘿卜;含錫、鋅的有機物食品;牡蠣、貝類、蘑菇、大蒜、芝麻、蘆筍……,富含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的食品及魚肝油。
減慢血管老化:低脂,低膽固醇,如:低脂食品如豆制品、植物油。降血脂食品:綠茶、蕎麥、燕麥、玉米、蔬菜、水果、大蒜。降血脂藥物:澤瀉、首烏、山楂、三七、靈芝、決明子、冬蟲夏草等中藥以及煙酸類、維生素C、抗凝血類的阿司匹林等西藥降血脂類藥。
多吃紅色食品:山楂、西紅柿、紅色桃子等。
避免器官老化:避免過度使用器官。,避免過度運動。避免久病。
防止細胞老化:避免營養不良。避免加速細胞分裂,如過度興奮、過度運動、過度氧化。避免細胞能量枯竭。
減慢人體自我中毒:避免肝腎的衰竭。及時治療慢性炎癥,慢性炎癥病灶是內毒素產生的主要來源。
保護內分泌功能:積極治療內分泌系統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積極治療結核病。
避免精神衰老:防止心理衰老;避免抑郁;多運動,多旅游
避免基因突變:避免輻射污染,包括電磁污染,建筑、建材污染, 化學品污染。飲食污染(不吃變質食物,少吃腌制、熏、烤、炸食品,少喝老化水、死水、久沸水,少用鋁制炊具)。
減少生命垃圾堆積:
通便(多吃富含纖維素菜蔬,如各種蘿卜,多做腹部運動,清晨足大腸經“值班”時(卯時5~7點)就應喝一杯溫開水,定時大便排毒。)
利尿(要會喝空腹水,就是清晨起床喝一杯,下午酉時(15~17點)腎經“值班”時,喝一杯水清“洗腎”,利小便,晚上睡前再飲一杯水,就是說一天至少三杯空腹水幫助利尿,排出尿毒。呼吸(清晨要到室外做深呼吸以吐故納新,排除氣濁)。
汗排(多運動,通過出汗排除毒素?;蚝葻釡?、熱粥以出汗排毒。)解毒(多吃生姜、綠豆、綠茶、豆漿、黑木耳等解毒。)
化瘀(常吃紅色食品如山楂、紅心桃子、紅瓤西瓜、紅心蘿卜、生三七、丹參、喝紅葡萄酒等化瘀解毒。)
化痰(多吃幫助化痰濁的食品如杏仁、貝母、橘皮、枇杷、話梅等以幫助化痰排毒。)
避免人體失衡
第一,維護代謝酶平衡。保護肝、腦這些部位的酶代謝平衡,否則易形成自體中毒,尤其是產生神經毒素而導致衰老。
第二,維護消化酶平衡。包括胰腺酶失衡和不足,易引起消化系統老化。
第三,維護酸堿平衡。血液pH值正常應保持在7?35~7?45之間,若高就是偏堿,若低就是偏酸。老年人多偏酸,易引起血糖增高,導致血管老化。
調節酸堿的食品:酸性食品如各種肉類、蛋類、谷類、糖類;堿性食品如各種蔬菜、水果(水果吃著是酸的,到了人體內是堿性)。
第四,維持細胞離子平衡,包括鈣、鈉、鉀的平衡;含鉀多的食品如橘子、香蕉;含鈣多的食品如豆類、牛奶、骨頭、蝦皮等;含鈉多的食品如鹽。
第五,維持營養平衡。飲食要全面,防止偏食。“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先”。
保護蛋白質:生命是以蛋白質的形式存在。保護蛋白質,防止蛋白質老化是防止生命發生老化的重要措施。自由基有較強的氧化力,能侵犯細胞蛋白質。所以我們要消除多余的自由基,可以吃抗自由基的藥食來達到目的。第一,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第二,補充各種微量元素:如硒、鉬、錳、鋅、鍶、氟、鈣、鎂、銅、鉻、硅、鈷、釩等。第三,超氧化物歧化酶制劑(SOD)也有抗自由基的作用。第四,人參、黃芪、三七、何首烏、熟地、冬蟲夏草、蜂王漿、龜版、鹿茸、當歸、山藥等均可消除自由基,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