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市小課題研究工作情況簡介 海陽市教研室教科所 車言勇 【總體情況】 三個文件: 2006年8月:關于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實施意見(啟動階段) 2008年2月:關于加強小課題研究的指導意見(推進階段) 2009年10月:關于規范小課題研究管理的意見(規范階段) 立項情況(全市共立項1042項)
結題情況共結題485項(自動取消的課題約有120—130項)
【具體情況】 開展工作的三個基本問題 一是愿不愿做(思想認識問題)——Why 二是會不會做(策略技巧問題)——How 三是能不能做好(理想追求問題)——Will 一、為什么開展小課題研究 (一)以往課題研究的弊端 假、大、空,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脫節。 振海主任:如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教育科研必須有效解決學校發展中的真實問題。問題是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問題不可回避,誰回避問題誰的麻煩就最多。 在科學理論的支撐下解決現實問題更有效。要找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積極探索學校發展過程中的真實問題的解決方式與途徑。 解決問題的方式很重要,有時候方式決定效果。 人是在反思中進步的,工作是在反思中發展的。 (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趨勢 全國教育科研三大轉變: 研究主體轉移:專職人員——普通教師 研究范式轉型:量的研究——質的研究 研究視角轉向:理論思辨——實證研究 中小學教育科研發展新趨勢: ——確定問題校本化 ——研究對象專題化 ——研究動力內在化 這就要求我們降低教育科研重心,堅持以校為本,以教師為研究主體,開展基于問題解決的課題研究,讓教師“我的問題我面對”、“為我自己而研究”。 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工作策略就要順勢而變。 識時務者為俊杰。 (三)課堂建設科學化水平 2006年初,振海主任提出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要求。 2006年8月,出臺了《關于開展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研究活動的意見》,旨在提高課堂教學的科學化水平。 影響教學改革成效的關鍵性因素是教師的素質,特別是研究能力。 醫生與教師的區別:醫生越老越值錢,教師越老越不受歡迎。 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研究型教師,時代呼喚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 以小課題研究作為配套措施,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和效益。 事物是相互影響的,開展工作不能只著眼于這項工作本身,還必須有從戰略的高度,整體設計,統籌考慮。 有人說:人的智慧分三類,一是事前洞察性智慧,二是現場情境性智慧,三是事后反思性智慧。 有智慧的人不僅能夠順勢而變,而且還善于做必然發生的、將要發生的事情。 我們在反思過去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做小課題研究,順應了當前教育科研工作的發展形勢,滿足了當地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怎樣開展小課題研究 科學規劃是前提——做正確的事 有效執行是關鍵——正確地做事 保證有效是目的——確保做事正確 (一)總體設計 做正確的事——科學規劃是前提 科研理念: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 問題即課題,反思即研究,成長即成果 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 科研思路:本土化行動,低重心運轉,小步子發展,實效性評價 研究宗旨:為三個發展服務,即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為學校內涵發展服務 指導方針:短、小、實、快 基本原則:小步子、低臺階、快節奏、求實效 研究流程:確定問題、制定方案、課題論證、組織實施、總結反思 管理流程:課題申報、立項審批、過程指導、結題鑒定、成果應用 基本特點:選題切口小、研究范圍小、問題解決小、研究團隊小、成果影響小 (二)具體操作 正確地做事——有效執行是關鍵 1.研究流程: 確定問題、制定方案、課題論證、組織實施、總結反思 (1)確定問題 選題要求:范圍微觀、內容具體、切口小、周期短 教研室在2006年8月提供小課題研究示例(高考研究、課堂教學、學科教學、教學方法、學生研究)。 先讓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工作特點和專業特長等,確定自己研究的目標和方向,選擇研究課題,再由學校分管領導進行指導,然后組織論證、擇優上報。 學校也可以把省市級課題、縣市級教學重大問題行動研究項目分解成小課題,讓教師進行研究。 (2)制定方案 研究方案應體現“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和“研究成果怎樣”四個基本要求。 在主要內容上要包括課題名稱、課題的提出(或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假設、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研究人員及分工、成果形式以及參考資料等方面。 為使課題研究具有科學性,應該對課題研究中所涉及的關鍵詞語進行概念界定,以便使研究人員準確把握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實質。 (3)課題論證 課題主持人要在接到立項通知書后一月內組織開題論證會。 開題論證會的重點在于課題研究方案的交流、修改、完善、今后工作思路等。與會人員應由課題管理單位人員和課題組成員以及特邀專家組成。課題主持人要通過開題報告介紹研究思路和研究計劃。會后,要根據論證的意見,修訂研究方案。 課題論證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明確選題的性質和目的任務,即具體準備解決什么問題,要達到什么研究目的,問題的性質是什么,屬于什么類型的問題; ——闡明課題的意義,即說明課題的來源,有關理論和實踐依據與背景,研究的價值、必要性和針對性; ——了解與該課題研究有關的研究狀況,包括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況,現已有的結論及存在的問題,預計該研究將有哪些重要突破或創新; ——論證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即主要對完成課題的主客觀條件進行分析,包括研究人員的構成、能力水平、任務分配、物質條件及經費保障等; ——論證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步驟、成果形式及完成時間。 (4)組織實施 方案修訂后,應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反思—改進”的程序組織課題研究,并根據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必要的修訂與調整。 在研究過程中,要做詳細的記錄,搞好階段性總結,并注意收集、整理和分析處理文獻資料、談話記錄、調查問卷、實驗數據、測試結果、學生作業、觀察記錄等與課題有關的事實資料,本著客觀、科學、嚴謹的態度得出研究結論。 為了把課題研究落到實處,還要定期召開課題研究例會或組織專題研討,分析小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 新元小學通過點上突破抓帶動、由點到面抓普及,把課題研究落到了實處。育才小學在2009年12月組織了立項小課題和重點課題中期匯報,同時也對課題研究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5)總結反思 完成預定的研究任務后,課題主持人要認真整理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研究工作報告和自我鑒定意見,并及時向教科所申請結題。 里店小學建立課題研究成果匯報制。 2.管理流程: 課題申報、立項審批、過程指導、結題鑒定、成果應用 (1)課題申報 課題申報程序:第一步,學校提供小課題選題指南,主研人員填寫申請書;第二步,學校分管領導組織評審并公示評審結果;第三步,學校主管領導簽字并由學校蓋章,統一將申請書上報教科所;第四步,教科所組織評審;第五步,教研室審查并下發公布文和立項通知書。 課題主持人只1人,1人只能申報一項小課題。 課題組成員以3—5人為宜。 課題申報數為本學校一線教師數的8%。 大學科最多限報4項,小學科最多限報2項。 (2)立項審批 立項評審程序:“分學段初評——集中性復評——論證性終審” 先由教科所分學段組織評委對上報的小課題申請書進行初步評審; 再由教科所對小課題進行集中性評審; 最后由教研室終審后再公布立項結果。 學段評審組成員一般不低于5人。 評審內容:申請者是否符合規定條件;申請書填寫是否符合要求;申請手續是否完備。 立項數量:立項通過率按小課題申報質量情況來確定,一般來說原則上為本學校一線教師數的5%。 (3)過程指導 應學校邀請,對小課題研究進行專題指導,或就小課題研究作專題講座。在指導時,多開展課例研討,通過課例研討來看小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課例研討既是教學診斷,又小課題培訓,老師們非常喜歡這種指導方式。 (4)結題鑒定 結題鑒定程序:第一步,課題組負責人向學校提出結題申請,學校核實后一并向教科所提出申請;第二步,教科所組織專家組進行結題鑒定,形成初審意見;第三步,教研室對初審的課題進行審查鑒定;第四步,教科所負責填寫成果鑒定書。 研究時間至少6個月。課題主持人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研究工作報告和自我鑒定意見,并及時向教科所申請結題。 無實際效果、從網上下載或在報刊上抄襲的,不予以結題。研究水平過低、無可資借鑒之處的,不予以結題。檔案管理不規范,課題研究檔案資料保存不完整,過程資料收集不全的,不予以結題。經過現場考察但結題材料過期不報、滯后于評審的,不予結題。 課題立項2年仍末結題的,自動取消其立項資格。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要提出書面申請,上報教科所:變更課題主持人;改變課題名稱;改變成果形式;對研究內容作重大調整;變更課題管理單位;課題完成時間延期。 課題研究的最后3個月內不得更改主持人和課題組成員。 (5)成果應用 2008年10月召開了全市中小學小課題研究優秀成果推介會。把全市小課題優秀成果集中起來,讓與會人員看;選學校、教研組、教師個人代表交流小課題研究經驗和成果。 (三)組織策略 確保做事正確——保證有效是目的 1.宣傳發動 利用教育科研工作會議、小課題主持人培訓會議和《海陽教研》的“教育科研”專欄等形式,廣造輿論,更新校長、教師的思想觀念,讓學校、教師認同小課題研究,開展小課題研究。 例如:自2008年11月以來,海陽一中共立項小課題20個。通過專題講座、印發小課題研究典型材料、請已結題的教師交流經驗心得等措施,推進小課題研究全面展開。海陽四中立項小課題21項。 2.政策支持 一是把教育科研納入了對學校的考核,占90分。
二是把課題研究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一個條件,占0.6分。 三是把課題研究作為教師職稱聘評的一個內容,占6分。 3.倡導合作 倡導以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為單位開展小課題研究,整合團隊智慧,發揮群體優勢,防止出現教師單打獨斗、研究力量單薄的不良傾向,切實提高小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教研室還組織為兩屆普通中小學優秀教師組評選。 4.加強培訓 對小課題主持人就課題確定、方案設計、組織實施、方法運用、結題鑒定等方面進行了集中培訓。培訓時,選學校代表、教研組代表、個人代表交流經驗,讓骨干教師承擔專題講座任務。培訓的內容重點是如何選題、課題的組織與實施以及研究方案、研究報告、工作報告、自我鑒定意見的撰寫等。近年來,我們把教育科研工作會議內容重點確定為分管領導和小課題主持人培訓。
5.典型帶動 在起始階段,由于大多數教師不知如何研究,甚至不愿意搞課題研究,導致小課題研究在面上沒有動起來。但也有一些學校和教師在小課題研究走得很快,取得了較好的實效。為此,采取典型帶動的戰略,通過培訓和會議等形式,來推廣一些學校和教師較為成熟的做法。 2007年春培訓:小紀一小校長初向倫、實驗小學副校長姜萍、育才小學劉幗英、行村一中姜洪釗等交流經驗。 6.專項評估 我們把小課題研究列入對學校工作的評估,加大了小課題研究在教育科研工作考核中所占的權重,并利用年終教育工作督查的時間首次對全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進行了專項實地考評,從而使各學校明確了小課題研究是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8年2月,對教育科研工作督查情況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2009年6月,對教育科研工作進行了督查,并賦分計績,納入對學校的考核。 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成效 1.小課題研究在面上啟動起來 一是教師“動”了起來。不管研究的層次如何,大多數教師都行動了起來。例如2009—2010學年度的小課題共285項,參與教師約1500人。 二是研究“活”了起來。小課題研究貼近實踐、走進課堂,解決教學中的真實問題,使課題研究煥發了應有的活力。 倡導課題研究常態化、課堂研究專業化,打造“課題到課堂教學中選、研究到課堂教學中做、答案到課堂教學中找、成果到課堂教學中用”的教研文化。 三是課題“實”了起來。注重實效,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成長、促進課堂改進、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課例與課題有機結合,推進了“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構建。 課例研討的程序:集體備課、現場觀課、課后診斷、行為跟進 嘗試課堂觀察,搞好教學診斷。 2.小課題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快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涌現出了一批研究型的校長、教師。里店小學初向倫校長帶頭研究,實驗小學副校長高艷娥長于小課題研究。行村二中曲新美、實驗中學黃占堂、鳳城小學劉云霞、育才小學汪敏、劉欣桐、 二是完善了有效課堂構建的實踐,涌現出了一批學科教學模式。 實驗中學的“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育才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測評”六環節教學模式、行村一中的“五環節”教學模式、留格一中的“學案導學”集體備課模式。 新元小學的一年級“觀、思、描、仿”四環節寫字指導模式。 三是提升了部分學校的辦學層次,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3.小課題研究對外產生了影響 2008年12月山東省第四屆教育科研工作會議上,亓殿強所長在工作報告中表揚: 煙臺教科院在校本研究中,降低服務中心,開展小課題研究,進一步提高了校本研究的實效和高效,他們在全市倡導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提出“小步子、低臺階、快節奏、求實效”的校本研究基本原則,積極探索“本土化行動、低重心運轉、小步子發展、實效性評價”的教育科研思路,加強了校本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文件匯編全省下發) 2009年12月煙臺市第六屆教育科研工作會議上,我市交流了科研工作經驗,主要介紹了小課題的做法。徐杰副局長在講話中指出: 海陽市教育科研部門積極實施小課題研究戰略,在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先后出臺了《關于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小課題研究的指導意見》和《關于規范小課題研究管理的意見》,提出了“小步子、低臺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倡導教師樹立“我的問題我面對”的觀念,強化“為我自己而研究”的意識。目前,海陽市共立項縣級小課題1042項。 網絡搜索:已有13個省(市、自治區)的學校在在學習借鑒我市的小課題經驗。南到江蘇、浙江,北到河北、內蒙古,東到吉林、黑龍江,西到陜西、新疆,山東的泰山、博興、日照、文登、高密、膠南……。
1.把科研納入學校常規。立足現實問題開展科研工作,把科研工作做實、做細、做出成效來。把科研納入學校常規管理之中,探索科研常規管理的基本要求。 2.讓研究成為工作常態。把研究與教學融為一體,讓研究成為工作的常態,使每一個教師都成為真正的研究者。 3.使工作能夠常做常新。倡導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創造性地做。引導學校和教師通過小課題研究不斷突破自我,使教學工作能常做常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