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血案促進了辛亥革命.docx 成都血案促進了辛亥革命 作者 江碩朋 圖1,<四川保路同志會>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這一百年內中國是在腐敗落后的滿清帝國統治下已經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內憂外患,戰亂連年,人民在水深火熱中,已經快到亡國滅種的邊沿。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滿清專制帝制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的漢人復國運動,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后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亦可包括自19世紀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在中國出現的一連串革命運動 筆者是成都人,1918年在成都市土生土長,父親江河清{1884-1972}是老同盟會員。之前,1905年在重慶第2支部工作,并在成都人民公報任編輯,參加過成都多次起義活動,1911年9月親自參加了成都血案斗爭。對于《成都血案》 的來龍去脈,比較了解詳細,在我幼年時候,父親經常給我們擺龍門陣,有聲有色的提到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斗爭的故事,有很多內容真是激動人心,所以我到現在還還能清楚記得。最近有幾位朋友到成都旅游回來,對成都人民公園的對四川辛亥革命秋死事保路紀念碑,對成都的保路革命的英勇事跡非常感動,因此鼓勵我根據回憶寫篇有關四川保路的斗爭記實的文章。但是,我已年過九旬,江郎才盡,心勞力拙,不敢動筆,后來一想到辛亥革命死難的烈士們,為了國家和我們后代的幸福,浴血斗爭,舍身成仁的精神,因此才下定決心,愿在我有生之年,寫了這篇有關《成都血案》的短文來紀念英勇成仁的烈士們。 常言道;“小貓吃魚,有頭有尾。”事件得從1904年說起。這年的正月,成都的天空飄著寒冷的雪花,在岳府街的一座大院里,由四川省二百多留日學生首倡,經四川總督錫良正式宣布川漢鐵路公司成立。所謂川漢鐵路,是指從成都到漢口的鐵路。在此之前中國鐵路均由外國人把持、中國人都成為洋人刀俎下的魚肉。這回四川人揚眉吐氣敢對洋人說”不”了,如川漢鐵路公司明確規定:如非中國人之股,概不承認,一律收繳作廢。這一舉動意味著這條計劃投資5000萬兩白銀,全長1980公里的鐵路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全部都歸民間。它是四川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四川鐵路史上第一次采用“官設公司,召集華股,自保權利”方式籌集資金并不準洋人插手。 當時的四川人買到了川漢鐵路公司的股票真是欣喜若狂,而這一條如此重要的鐵路竟然能夠由中國人自已創建,怎能不令四川人歡欣鼓舞呢? 1904年1月的那天,成都市民互相奔走相告;修鐵路,買股票的大好消息。鐵路資金的募集,采取了抽租入股的方式,即按農田租谷的3%征收股金,這種募集方法,不僅地主、商人和官員購有股票,就是底層的平頭草民也當上了股東。用吳玉章的話來說,那就是“全川六七千萬人民,不論貧富貴賤,對此民辦鐵路都得到了利益”。鐵路于1906年開始勘測,由著名的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1909年12月10日,開工典禮在宜昌舉行,那天的成都萬人空巷,在極快樂的氣氛聚會慶祝。 可是好景不長,突然于1911年5月無恥的清政府竟然公開出賣川漢、粵漢鐵路修筑權。宣布鐵路收歸國有,任命端方為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強行接管包括四川在內的四個省的鐵路公司。清政府之所以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目的是想以出賣鐵路權為擔保,向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借款,(共6百萬英磅)以飲鴆止渴的方式來圖保私囊。 清政府的荒謬決定傳到成都,全川嘩然,上至地方官員,下到窮苦草民,對賣國求生,腐敗透頂的滿清府的可恥騙局無不義憤填膺。 1911年6月17日,川漢鐵路公司在成都召集股東和各有關團體開會,會外哀鴻遍野,會上一片哭聲,對清政府完全絕望。與會者一致決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要求滿清收回陳命。 圖 2蒲殿俊 圖 3羅綸 圖 4熊克武 圖4張瀾 圖表5吳玉章 由蒲殿俊,羅綸(系親滿的立憲派);張瀾,吳玉章,熊克武{系反滿清的革命派}等人主持。會上,宣讀了一份致全川人民的宣言書,并決定派代表到北京。 在“保路運動”中,出現了立憲派和同盟會兩種不同的主張。立憲派只求爭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眾暴動,同盟會雖然沒有掌握保路風潮的領導權,但他們執行“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實”的策略,暗中聯絡會黨,準備武裝起義。當時,成都各團體兩千余人在鐵路公司開會,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推舉立憲派人士蒲殿俊、羅綸為正副會長,提出了“破約保路”的宗旨,發布《保路同志會宣言書》等文告,四處張貼,宣傳保路。同盟會員更為積極地分路到處講演,舉代表赴京請愿。 一石激起千層浪!真是“天下未亂蜀先亂”全川人民,無論男女老幼,風起云涌,脫掉馬卦,剪掉辮子,公開保路反清鬧革命,四川婦女們不讓須眉,撕掉纏腳布,個個花木蘭,首先建立起四川女子保路同志會、重慶保路同志協會,于是各州、縣、鄉、鎮、街、各團體閃電式地建立起保路同志分會,會員多至數十萬。參加者何止一千萬人,包含各種民族、各階層人士:教師學生、農夫苦力、商人士兵、回族同胞、羌族土司、基督教徒、僧尼道士以各種形式集會演說,呼號奔走,掀起反帝愛國熱潮,揭露帝國主義掠奪中國鐵路、清政府賣國賣路的罪惡行徑。8月5日,在成都召開特別大會,斗爭日趨激烈,沖破了立憲派“文明爭路”的束縛,公開進行反清的暴力革命。8月24日,群眾性的罷市罷課風潮在成都發端,迅速席卷全川各地。9月1日,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議通告全川不納糧稅。抗糧抗捐斗爭在全省蓬勃興起,搗毀各地經征局、厘金局和巡警局。風起云涌,天翻地覆地遍及全川,使清廷陷于驚恐萬狀的窘境。 人們發現,清政府的騙局后。立憲派威望下降。當時,四川總督王人文深明局勢嚴重,就向清政府提出了暫緩把鐵路收歸國有的建議。結果,王本人立即被革職查辦,另派出一向以血腥暴力著名大屠夫趙爾豐繼任四川總督。當時,實際上與立憲派的主張完全不同的是同盟會會員們都是孫中山的真實信徒,認真貫徹孫中山的主張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的精神。四川的同盟會員們決定“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實”。一方面,他們參與立憲派主持的合法斗爭,另一方面,積極地于暗中聯絡會黨,尋找時機準備武裝起義。 如1906年熊克武在成都召集30余名同盟會員會議于草堂寺,決定遵照同盟會總部的指示,積極準備在四川舉行武裝起義,已經聚集了幾十支步槍,進展很大,但后來熊克武調到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去了,分會會長黃復生負責在重慶和成都建立同盟會支部。遵照孫中山在東京總部的指示,四川同盟會積極宣傳革命思想,發展黨員,聯絡會黨,策反滿軍,開展了前赴后繼的武裝斗爭。1906年發動江油起義,1907年密謀江安縣、瀘州、成都、敘府起義,1908年發動廣安起義,1910年發動嘉定起義,1911年1月發動黔江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革命黨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長留人間,并為辛亥革命在四川的發動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當年9月,武裝斗爭在四川已大面積展開。 1911年8月4日,酷暑難耐,一群神秘的“鹽商”受同盟會員龍鳴劍和王天杰的號召,行色匆匆地趕到千年古鎮羅泉。當天深夜,他們在著名的袍哥首領秦載庚的帶領下低聲宣誓。這就是有名的《羅泉會議》。在龍,王二人策劃下,保路同志會一律更名為保路同志軍,解決槍彈來源,由秦載庚、侯寶齋主持川東南的起義;張達三、侯國治主持川西北的起義。羅泉會議的舉行,標志著在川的同盟會員正式決定利用保路運動,大張旗鼓開始進行了武裝起義。9月5日,同盟會員朱國琛等人散發了《川人自保商榷書》以商榷自保為名,公開提出四川獨立。至此,由保路運動引發的社會大變革已經山雨欲來風滿樓,即便最不諳世事的人也已不安地預感到,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即將來臨,至于這場革命到底有多么的波瀾壯闊,尚難斷言。 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派人詭稱北京來電有好消息,將保路同志會首領蒲殿俊、羅綸、鄧孝可、張瀾和彭蘭村等人,借娶宴為名騙到總督府逮捕,同時封查川漢鐵路公司。 這一消息引起了全成都的震動,成千上萬的人,紛紛揭竿而起,拼死反抗,手里捧著光緒的牌位喊冤,同盟會組織的府中學生們打著寬大的橫幅標語, 舉著小旗,口號喊聲如雷貫耳,(筆者的父親也參加了這次請愿)到總督府門前請愿。但是趙爾豐拒不接見,而是只聽見一陣緊似一陣的槍聲不斷。30多個請愿者倒在了總督府門前的血泊中就義,400多人嚴重受傷,趙爾豐并下令不準收尸。緊接著,又封閉全城街道,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清兵便縱馬踐踏或是開槍射擊,整個成都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風之中,督院街,和提督街已經尸橫遍地,血流成河。這就是有名的《成都血案》。 當天,成都與外面斷絕了聯系,同盟會會員龍鳴劍帶著幾個人悄悄趁著夜色摸上了城頭,從城頭縋城而下。在成都南郊的農事試驗場, 他和朱國琛等人制作了上百片木板,木板上寫著“趙爾豐先捕蒲羅,后剿四川,各地同志軍速起自救自保”,然后把這些木片悉數放入府南河中。木片在河里打了幾個圈,便順著暴漲的秋水順流而下。很短的時間里,沿河拾到了木片的人奔走相告,把成都血案的消息傳遍了四川。這就是人們所稱的水電報。 這一血案成為同志軍武裝起義的導火線。成都附近的同志軍首先揭竿而起,圍攻成都。各地同志軍聞風響應,起義烽火燃遍巴山蜀水。9月28 日,同盟會員吳玉章、王天杰等領導榮縣獨立,“首義實,先天下”,最先起義響應的也是他們。9月8日,身兼同盟會員和袍哥大爺雙重身份的秦載庚在華陽中興場起義。幾天之內,雙流、新津、溫江、郫縣、蒲江、灌縣等地都打出了起義的大旗,幾支隊伍在新津縣城擊敗清軍,隨后又轉戰到雅州,于大相嶺再次擊敗清軍。 龍鳴劍在發出了類似于戰鼓的水電報之后,星夜趕回老家榮縣。這時,他的好友,同為同盟會員的吳玉章,王天杰已經在榮縣發動起義了。龍鳴劍和王天杰率5千同志軍進攻成都,走出榮縣縣城大門時,龍鳴劍拔劍發誓,聲稱如果不能殺了趙爾豐,就絕不再入此城門。 大批同志軍合圍成都時,人數已達20萬之眾,但同志軍僅有少數槍枝,都是揭竿而起,只有用鏈刀斧頭與清兵血戰,故成都卻久攻不下。同志軍連連失利,龍鳴劍于轉戰途中含恨病逝,秦載庚則在井研被殺。 王天杰率領余部回到榮縣縣城,他與留守縣城的吳玉章在徹夜不眠的商議。 成都的血戰,導發了武昌起義。武昌首起義又進一步推動四川的革命獨立。11月21日,廣安州組成大漢蜀北軍政府。22日,蜀軍政府在重慶成立,宣布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川東南五十七州縣響應獨立。27日,入川清軍在資中反正,殺死端方。同一天成都宣布獨立,清朝在四川的反動統治徹底覆滅。 這次保路運動,不僅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的統治,而且為武昌起義的勝利創造了條件,為當時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孫中山在評價四川保路運動時曾指出:“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要遲一年半載。 在1913年12月,為紀念保路運動中的烈士,川漢鐵路公司開始修建“辛亥秋保路史事紀念碑” 。四川保路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長有光輝的一一頁,所以,這座碑是成都人民引為自豪的歷史見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