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肝經:起始于足大趾外側趾甲角大墩穴,終點在乳下1.5寸期門穴。 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發宣泄情志(肝經通暢人就會感到愉悅、舒服,生氣郁悶了就是肝經堵塞); (二)肝主藏血,儲藏不用的血液(藏-收攝、約束)。(肝功能出現問題了、控制血的能力就差,會造成人的出血癥如:經常鼻子出血、腦溢血、視網膜出血、便血、胃出血)。 (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問題。 1、太沖穴:沖――通道。肝經原穴,消氣穴。 位置:大趾和二趾縫隙間,穴很深。 功能:揉太沖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有疏泄作用。 方法:穴位在骨縫中,很深,需要把指甲剪平,用掐的方法才能揉到這個穴,然后往下搟,把這個痛點搟到行間去,當痛點轉移太沖不痛行間痛了,初步操作已經完成了,肝火已經散掉,如果把行間再揉不痛,心火也散掉就更好了。 心火會自己散,但肝火自己散不出去,痛點一到達行間心火就會自己散,如果想達到更加舒服更加愉悅的效果把心火也散掉。 2、行間穴: 位置:大腳趾和二腳趾趾縫中間。 功能:配合太沖穴向行間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臟郁結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斷地供到心臟。 太沖穴和行間穴配合效果最好。 3、 蠡(li)溝穴:溝――暗指婦女陰道。 位置:內踝骨上5寸(七個手指)。 功能:(1)治療女性陰道瘙癢; (2)治療月經不調、白帶不正常,月經濕疹等。 4、 章門穴:對(zhang men xue _dui)婦女更重要的一個穴位。八大要穴之一。 位置:肋(wei4 zhi4 _lei4)骨邊緣(手貼臉上,肘尖的位置就是章門)。 功能:調節五臟間協調。 (1)舒肝健脾(敲打章門穴把肝氣郁結疏散掉,把脾的功能增強了,脾管運化,管消化食物,管生血的)。 (2)防治婦科?。ǚ乐稳橄僭錾?、可以防治婦科的任何問題)。 (3)有利減肥(敲打章門穴可以增加膽汁的分泌,膽汁分泌多了,人體消化能力就強了,可以把人體多余的脂肪消化掉)。 章門穴是連接五臟的門戶,這個穴位可以通達五臟,揉一個穴可以調節五臟的功能。它是脾經的募穴(脾經功能的氣血聚集在此,是人身體八大要穴之一)。 十、腎經:由腳走頭,起始于涌泉穴,結束于俞附穴。 功能:(一)腎為先天之本(遺傳的因素,先天的稟賦,先天之本會影響人的一生,可以說就是人的體質,這個體質通常是不容易改變的。先天不足的話后天要及時的培補,可以通過后天來補先天,也可以通過鍛煉腎經來完善先天)。 (二)腎主骨,治療人體骨骼方面的疾?。ㄈ缛扁}骨頭容易折是腎經虛弱,頭發長的好跟腎有關,骨之余為牙,牙齒容易松動、掉是腎氣不足) (三)腎開竅于耳(耳朵聽不見聲音或有蟬鳴,腎氣不足) (四)腎之府為腰(腰經常酸是腎虛) 1、涌泉穴: 位置:前腳掌下凹陷處; 功能:調節高血壓(金雞獨立法――適合任何體質的人) 方法:按摩的方向對著心臟去按摩。 長壽保健功法是每晚睡覺前搓腳心一百下(作用:引火上行、引氣血歸于腎。氣血歸于腎,氣血就會充足,氣血不歸于腎飄浮在上邊,容易得血壓高、哮喘,屬于上實下虛之癥) 小貼士:怎樣調節涌泉穴? (1)按摩時穴位無力、無彈性、體質虛寒型,要用艾炙的方法(氣血沒下來,按摩它沒有用); (2)腎火旺,腎陰不足,要揉涌泉穴(夜里睡覺腳心發熱,腳放外邊) 2、 太溪穴: 位置:腳內踝后側貼著內踝。 功能:(gong neng _)腎經的原穴。補腎的大穴。 方法:腎虛多揉太溪穴(撥罐、按摩都行――雙向調節,適用任何體質)。 腎虛癥狀:經常腦袋發空――腎氣上不到頭,眼睛酸澀――血液供不上來,經常耳鳴象蟬鳴聽不見聲音,牙齒開始松動。 婦女來月經牙痛――氣血過多供給到月經上,而上邊腎經氣血供給不足,多揉太溪穴;腰痛是腎虛,左側痛按揉左側太溪,按摩時最好先在左側膀胱經腎俞上撥個罐,然后再按摩太溪穴就可以調節腰的時候同時把氣血補到腎經上去,補到原穴上才會有持久的效果。 3、 大鐘穴: 位置:太溪穴下一點。 功能:腎經的絡穴,治療慢性疾患,本臟以外循經走向聯絡到的其它經上的問題都可以治療。 有人發燒突然失音,如果腎脈虛弱直接點按大鐘穴。腎經走向從腳底循行到咽喉,所以腎經上的穴位可以治療咽喉痛(ke yi zhi liao yan hou tong)。鐘不敲不鳴,這個穴位在古人的穴名里暗指它是可以治療失音癥的。 4、 復溜穴: 位置:太溪穴上一點,緊挨著太溪穴,貼著骨頭。 功能:(1)治療淤血癥(使血液(_zhi liao yu xue zheng _shi xue ye)重新循環起來不讓它堆積在某個地方。在體內有很多地方都會產生淤血,離復溜最近的地方,有的人腿上經常會有腿靜脈曲張,,這就是血液停在那里淤阻了,所以防止靜脈曲張一定要經常按摩復溜穴。尤其是有些職業象售貨員,經常站立的職業腿上活動比較少,要提早按摩復溜穴,天天用熱水泡泡腳,然后再按復溜穴增進局部的血液循環)。 (3)可以通月經(月經下不來,堵在那里了,按摩可以通月經)。 (4)可幫助傷口愈合(有的瘡瘍,尤其老循在腎經這一塊老長不好,證明血液在這塊有淤阻,按摩可以使血液重新流動起來)。 (5) 滋腎陰,治療(zi1 shen4 yin1 _zhi4 liao2)干咳、哮喘。 5、 陰谷穴:腎經最重要的一個穴。 位置:緊挨膀胱經的委中穴。膝蓋內側一個凹陷處。 功能:腎經的合穴,治療臟腑及腎經的主要疾病。 腎經最可怕的兩個?。阂皇悄蜾罅舭Y(撒不出來尿),進一步發展會引起尿毒癥、嚴重的水腫,陰谷穴是專門通膀胱,利尿的作用非常明顯。對于腎的控制來講,另外一個作用是主人的生殖功能,陰谷穴也(shi4 zhu3 ren2 de0 sheng1 zhi2 gong1 neng2 _yin1 gu3 xue2 ye3)可以治療不孕癥,男子陽萎早泄,陰谷穴最大的功效是有利尿去濕的功效,可以治女士的陰道瘙癢、男士的陰囊濕疹,這些可以通過調節陰谷穴得到改善。 太溪穴是培補穴。陰谷穴是消除癥狀的。 6、 俞府穴: 位置:中線旁開兩寸左右(三個橫指)。 功能:調動腎經的氣血。 要把腎經的氣血調動到上邊來,因為上邊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的癥狀:饑不欲食就是肚子里餓不想吃東西,再有氣調不上來,氣總是不夠用,還有胸覺得呃逆,總有逆氣上來,這都是腎不納氣造成的,需要把腎經的氣血調上來為我所用。還有一個癥狀:中年女士經常會有梅核氣――就是嗓子里象有一個東西,吐又吐不出來,咽也咽也下去,照X片里邊也沒有東西,但確實感覺有個東西堵在這里,通過按摩俞府穴可以得到緩解。在按摩俞府穴的時候,同時按摩太溪穴、復溜穴,把整個氣血都運轉起來,效果會更加明顯。 十一、脾經:起始于足大趾內側的足陰穴,結束于曈子髎。 功能:(一)脾主運化(幫助胃腸吸收并消化掉,然后把臟東西排出去,把營養精微的物質吸進來輸送到血液) (二)脾主統血(如果(_er _pi zhu tong xue _ru guo)四肢冰涼,就是血運不到四肢去,脾的運化功能差,血液就循環不到末梢去;有人感覺經常頭暈,就是血上不到頭,經常腳寒血到不到足,經常手麻原因就是血到不了四肢,所以脾的功能非常重要)。 1、隱白穴: 位置:足大趾內側指甲旁。 功能:治療肺氣不足,鼻出血,月經不調(崩漏也就是例假淋漓不止,本來例假五到七天,一個月來兩周,吃什么補血的藥都不管用,止血的藥也止不住,用艾灸灸這個穴位管用,可以止血)、痛經,有止血的療效。通常用艾灸的方法。 2、太白穴:脾經的原穴。 位置:大趾下腳骨頭,貼著這個骨頭揉就是。 功能:通過脾來補肺(gong1 neng2 _tong1 guo4 pi2 lai2 bu3 fei4),其健脾功效等同于山藥薏米粥。 3、公孫穴: 位置:從太白穴大挴(wei4 zhi4 _cong2 tai4 bai2 xue2 da4 mei3)指輕輕往下一滑有一個殼頭。 功能:促成腸子蠕動,對治療消化不良,肚脹效果非常明顯。 方法:公孫穴直接按不好按,用大指的內側來捋公孫穴,當捋到公孫穴這個地方橫指掐一下,因為穴在骨頭邊比較游離,不在一個點上。 公孫穴作用很大,它可以直接通到心臟去(心臟不舒服、憋悶,原因是吃的太多,喘不上氣來,這個時候揉公孫穴,會感覺到腸子在蠕動,氣就往下走了,心臟空間大了喘氣就舒服了,此穴可以治療吃完飯后肚脹。 4、小腿內側穴:其它脾經都在小腿內側,有根脛骨,都在脛骨邊緣――三陰交、地機、陰陵泉,可把整條脾經按摩一遍,哪個敏感就多按哪個穴位。 功能:沿小腿內側揉脾經對痛風有治療作用。 5、 血海:氣血聚集的地方。 位置:(wei zhi _)把掌心扶到膝蓋上,大挴指點按的位置。 功能:對出血癥、貧血癥、血淤癥等血癥有治療作用。 掌握了脾經的這幾個穴位,日常脾虛的癥狀、脾胃不調的癥狀都可以得到緩解。 十二、膀胱經:由頭走腳,起始于睛明穴,結束于至陰穴,后背在中間督脈,中間脊椎骨旁開一點五寸至三寸都是膀胱經所主。 功能:是人身最大的排毒通道(撥罐一定要順著膀胱經撥,后背主要的穴位都叫俞穴,是五臟六腑和體表之間的通道,五臟六腑的毒素可以通過俞穴排出去,是排毒最直接的方法)。 1、 睛明穴: 位置:內眼角與眉毛邊緣,鼻的根部。 功能:可以預防近視眼和眼部疲勞。 方法:穴位很深,如果讓它真正起到實際應有的功效,要注意按揉方法,把指甲剪平,一手扶頭,用另一手中指向頭上手的位置用力揉一揉,也可以兩邊同時揉,不要戳傷眼睛。 2、 背俞穴:背上俞穴很多,找幾個重要的掌握:肺俞、厥陰俞、心俞,找的時候用手點按,哪個穴位痛或敏感就多刺激哪個穴位,刺激的方法可以按摩、撥罐、針灸、刮痧(心里堵悶的時候輕輕刮痧,通常在厥陰俞附近會出現黑紫痧,然后感覺胸里邊氧氣很充足了,呼吸很順暢,后背一旦緩解了,心里邊就痛快了)。 (1)厥陰俞穴:治療胸悶,可以預防心梗、心絞痛、冠心病。 再往下找,有肝俞、膽俞、脾俞、胃俞。 (2) 腎俞穴: 位置:站起來,胳膊肘垂下來,肘尖對著的位置,大概齊就是(當腰痛的時候就愿意用手頂住這個穴位)。 功能:治療腰痛的要穴。 3、 委中穴: 位置:膝蓋彎曲正好在中間。 功能:腰背委中求,治療腰酸背痛,腰肌勞損,還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療法釋放毒素。 方法:穴位很深,用大挴指一邊點按不動,另一手攥住腳脖子往上抬。 膀胱經是排毒的通道,委中穴是排毒的出口。 4、承山穴: 位置:腿肚子下邊緣位置。 功能:可治療腰腿痛、痔疾(痔瘡)-特殊功效。 5、飛揚穴: 位置:承山穴旁開三個指頭,再下兩個橫指。 功能:治療慢性腰痛(久坐不動產生腰酸背疼,尤其是慢性的腰肌勞損)。 6、 昆侖穴: 位置:外踝后側有個凹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