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rNote:http://www./ · 參考數據: · 活用 Evernote (1) ---- 是工作簿, 是日記, 也是 GTD 工具(Eucaly61's DIY World) · 活用 Evernote (2) ---- GTD 概念篇(Eucaly61's DIY World) 基本架構
· @@Inbox:收件匣,主要是作為網摘、文文件、和任務等各式數據的初步收集中心 · @Project Plans:任務的計劃,其中包括了針對各個單一任務的計劃以及相關的心智圖檔案 · @Someday:將來/也許清單,其中列出了目前暫時無法采取行動、但是也不愿直接刪除的各種事項 · 一般參考數據區:放置了閱讀過想要保留的各種數據 · @InAction:執行中或即將執行的任務的參考數據,會從一般參考數據區被移置到這邊 @@INBOX:收件匣 我會想要存放到EverNote的數據大致有三種: 1. 網摘:部落格、網絡新聞、以及朋友轉寄的文章… 2. 文檔:text文件、PDF文件、實體文件的掃描文件… 3. 任務:針對比較需要多個下一步行動才能完成的任務,與其相關的構想以及心智圖 所有上述數據一開始會被我收集到@@Inbox,等到仔細閱讀和思考之后再一一歸類到其它的筆記本。 · Web Clipper bookmarklet:只要有EverNote的網絡賬號,就可以用這個方便的在線數據剪輯工具把各種網摘收集到EverNote,而且在IE、Firefox、和Chrome等常用的瀏覽器都可以使用 · Clipper Panel:這個由EverNote軟件端所提供的擷取平臺,可以把各種軟件里的圖文數據收集到EverNote(擷取選取的資料或是直接擷取幕畫面),還可以設定快捷鍵,讓數據擷取更加快速 · File Import:可以一次導入多個文檔到EverNote,支持的檔案類型包括text文件、PDF文件、圖片文件、音樂文件… · Email:EverNote提供了個人專屬的Email地址,可以隨時隨地把心里的想法以及接收到的文檔寄送到EverNote 有了方便的數據收集功能,我就可以更快速而確實地把各種資料與構想傳送到EverNote,之后再找時間好好處理這些數據。 @PROJECT PLANS:任務的計劃 @SOMEDAY:將來/也許清單
一般參考數據區 @INACTION:執行中或即將執行的任務的參考數據 任務計劃以外的數據,基本上讀過以后,會被我歸類到一般參考資料區,并根據參考資料的性質,進一步分類到Applications、Blog、Creatures、Literature、Medicine、Productivity等不同的筆記本里頭。 1. 有效閱讀:評估數據對自己的意義 2. 收集:過濾出對自己有價值的訊息,并加以收集 3. 定期回顧:透過反復檢視讓重要訊息深植心中,并激發出新想法,而非囫圇吞棗,死記數據 4. 定期清理:清理掉不必要的舊數據,讓大腦有空間容納新東西 詳情請另行參考GTD Life的這篇文章「什么是淺閱讀者的記憶系統:forgetful-system?」。 結語 以上簡單介紹EverNote在我的GTD工作流程里的運作方式。各位讀者之中,有沒有人是利用EverNote來進行GTD的呢?如果有的話,歡迎留言一起討論相關的心得哦。 活用 Evernote (1) ---- 是工作簿, 是日記, 也是 GTD 工具以 Evernote 當關鍵詞, 卻無意間在 看到 Outlook + Taglocity ...。于是, Outlook GTD 和 Evernote GTD 都成形, 也在 Evernote 接續了中斷的日記。 接著 Outlook GTD 平臺 (1) / (2) 之后, 再來要介紹我現在怎么使用 Evernote 啰~~ . Evernote GTD 架構Evernote 的介紹: · Evernote輕量級入門心得 (kokafan13, 2008-10-15) · 將EverNote 2.2 數據庫無痛轉移到EverNote 3 的方法 (計算機玩物, 2008-06-27) · EverNote 3 試用心得:一切關乎網絡,但還不夠快 (計算機玩物, 2008-03-20) · Evernote:好用的個人數據庫 (Innovation Ventures, 2008-03-11) GTD 的介紹: · 搞定! GTD (ihower, 2007-03-15) · 什么是 GTD ? 如何用 Gmail 做 GTD - GTD inbox (Browny Walking, 2008-03-21)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GTD .
將 @In 設為預設筆記本, 之后只要沒有另外指定, 新增的項目都會放在 @In 底下, 稍后再分類到 @Que 或 @Now。或者再細分成工作相關的 @Now/@Que 以及生活相關的 @Now2/@Que2, 網志的草稿 @draft ... 等, 各種環境下的任務列表。完成的項目則歸檔到 my, work, 日記, 網摘 ... 等, 同時也可以選定哪些筆記本需要與網絡端同步。 重點在于,怎么樣的分類方式最適合你, 能讓你找到配合各種情境的任務列表。 . Evernote 便捷的搜集工具Evernote 提供便捷方式, 可以從 Outlook 工具列, IE, Firefox 右鍵選單, 或快速鍵 Win+A 搜集數據, 而不需要離開正在使用的程序。 如果希望將腦海里的『念頭』隨時記錄到Evernote, 還可以安裝 managethis.com 的 DROE。 DROE 是由 AutoHotKey 寫的執行檔, 可以設定存放到 OneNote, 純文字文件, 或 Evernote。下載 解壓縮到任意目錄之后執行 DROE.EXE, 會有快捷鍵可以使用, 列舉常用的如下, 完整的說明請見 DROE 的原始文件 :
. 在 DROE 能成功與 Evernote 合作之前, 至少要改下面的設定 DROE_Tool.ini
. Evernote 的 Tool => Account Properties => File Import, 加上 EN_Path 所設定的數據夾 . Evernote 的進階搜尋在 Evernote 左側邊欄底下有一個 Saved Searches, 按右鍵選 Create Saved Search, 再右鍵選 Properties 修改搜尋條件, 例如: · intitle: 搜尋標題 · tag: 搜尋標簽 · -tag:* 搜尋沒有卷標的項目 更完整的搜尋語法, 可以在 http:///about/developer/api/evernote-api.htm 的章節 C. Evernote Search Grammar 找到 . Evernote 的其它小技巧快速匯出筆記項目從 Evernote 項目列表, 把幾數個筆記項目拖放 (drag-drop) 到桌面或是檔案總管, 就會自動匯出成 *.enex . 復制筆記項目Evernote 3.0 少了幾個原先 2.2 有的功能, 其中一項就是 3.0 無法『復制筆記項目』。替代的辦法是 : · 『先匯出再匯入』---- 先把筆記項目拖放 (drag-drop) 到桌面或是檔案總管, 再拖放回 Evernote 的項目列表。 · 『匯出到自動匯入的數據夾』 ---- 把筆記項目拖放 (drag-drop) 到 Tool => Account Properties => File Import 所設定的數據夾。 上面兩種作法所產生的復本會自動變更為目前的目期時間, 而如果想要讓復制的筆記項目維持與原項目一樣的日期, 則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 · 匯出之后, 改從 File =>Import => Evernote Export Files 匯入, 會產一個 Imported Notes 筆記本, 里面的項目會和原本的項目有一樣的日期 . 匯入自訂的筆記項目從 匯出的項目可以觀察到 <title>, <created>, <updated>, <tag> 等字段, 而內文則是含在 <en-note> 里的 HTML。依樣畫葫蘆就可以制造出自訂的筆記項目, 不過還需要注意下面幾點 : · 檔案必須是 UTF-8 編碼, 否則中文會變成亂碼 · 依照 HTML 格式, 換行字符都會被忽略, 要改用 <p> </p> <br/> 等, · <title> </title> 之間不能有換行字符 char(10), char(13) · 要從 File =>Import => Evernote Export Files 匯入, 才能成功匯入 <created>, <updated> 所定義的時間, 活用 Evernote (2) ---- GTD 概念篇延續上一篇討論『使用技巧』的 活用 Evernote (1) ---- 是工作簿, 是日記, 也是 GTD 工具 之后, 接下來整理一些讓我使用 Evernote 更得心應手的 GTD 概念。或者你可也以檢視一下, 除了 Evernote, Outlook+Taglocity, Remember The Milk, Gmail ... 是否還有更適合你的 GTD 工具。 . Outlook GTD 還需要補強的環節 ----『組織』GTD 的要義 GTD (維基百科, http://zh./wiki/GTD) 什么是 GTD ? 如何用 Gmail 做 GTD - GTD inbox (Browny Walking, 2008-03-21) 搞定! GTD (ihower, 2007-03-15) · 非正式構思更具生產力,最少的時間跟精力,創造最大績效。 · 身邊永遠要有預備書寫工具 · 用心想事情,而非記事情。養成 ... 下載到收件夾的習慣。 · 只要把『下一步是什么』作為最基本的堅持,工作能量及生產力都會有顯著提升 · 1.搜集 = @In · 2.處理 = 分類到各個任務列表 · 4.檢討 = 從 @Que 將馬上要做的移到 @Now, 將不再需要追蹤的移到 @done · 5.行動 = @Act, @Now 這當中還缺少了 3.組織, 于是在實際執行 Outlook GTD 的時候, 我發現了一種情境 ---- 有些郵件包含了日后要參考的信息, 雖然不需要馬上行動, 但是如果繼續堆在 @Now 或 @Que, 常常會淹沒了真正該處理的事情。然而, 如果加個標簽, 將它們歸檔, 到需要時雖然可以由標簽找到, 但卻不見得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尤其是常常需要參考的數據, 總不能每次都掃過整封郵件, 才再找到最重要的那幾句話吧。 所以, 需要有個『消化』的過程, 把重要的信息篩選出來, 依照脈絡集中記錄成『精華筆記』, 再來就可以很有效率的參考『精華筆記』, 真正有需要時再回頭查看原始郵件。而這個『精華筆記』的角色, 讓我又想起 Evernote ... . 永遠要有方便的書寫工具GTD 還有一個要點是『永遠要有方便的書寫工具』把腦海里的『念頭』記錄下來, 尤其是那些不是從郵件發起的『念頭』包括 : 待辦事項, 該準備的東西, 執行的步驟與細節, 或是尚未成型的片斷概念 ...。 同樣也需要『搜集 ... 組織, 檢討, ...』。 這又是 Evernote 可以發揮的地方了, 因為 Evernote 自由筆記的型式, 連存盤的動作都省了, 隨時想到什么就先輸入, 或是在看網頁、看郵件、pdf、word 時, 隨時選取重要的片段記錄到 Evernote ...。輕輕松松的搜集信息與創意 下面引證其它網友的心得 : Evernote輕量級入門心得 (kokafan13, 2008-10-15) 用了這個軟件的第一個念頭,不管我是要寫文章,還是要寫論文, ... 管理我的信息很方便。 Evernote:好用的個人數據庫 (Innovation Ventures, 2008-03-11) 搜尋聽起來不稀奇,但當Evernote可搜到圖片中的文字時,已令我十分驚訝,更厲害的是,它可以搜尋到圖片中的「手寫文字」。 他們希望未來所有人都能習慣將信息以拍照方式上傳到Evernote,所有在線信息也是以web clip方式擷取下來存放,之后,運用Evernote的搜尋,可省去不少尋找數據的時間與麻煩。 將EverNote 2.2 數據庫無痛轉移到EverNote 3 的方法 (計算機玩物, 2008-06-27) EverNote確實改善了我的信息管理習慣,它擁有非常方便的圖文剪輯工具,對于擷取的數據提供了多樣化且層次分明的歸類與連結,它并且還擁有強大的搜尋檢索能力,以及時間軸的瀏覽方式。 EverNote 3 試用心得:一切關乎網絡,但還不夠快 (計算機玩物, 2008-03-20) 在EverNote 3.0 ... 中新增「筆記本」(Notebook),... 不同主題筆記的「大分類」,而每一則個別的剪輯則可以設定多個「Tag」(卷標),卷標有點像是小分類;不同大分類筆記本下面的小項目,可以透過相同的小分類Tag連系在一起。 ... 不需要被一個既有的架構分類局限,你的數據可以很自由的彼此關聯 ... 重點就在于,什么數據適用于什么管理方法,或者你覺得哪種方法適合你。 . 至于計算機沒有開機的時候, 當然還是『紙 和 筆』最管用, 而且我還有秘密武器 ----『無線記憶手寫筆』可以減少事后重復輸入到計算機的動作。這部份下一篇會再提到。 . 由簡馭繁 ---- 待辦事項, 網頁剪貼, 稍后閱讀 ---- Evernote 多任務合一回顧一下之前選擇 Remember the Milk 的理由 (2008-12-26), 就只有『周期性的工作項目』和『提醒』無法在 Evernote 實現, 所以還是決定用 Evernote 來管理待辦事項。 小項目用 checkbox (ctrl-shift-C) 分別列在幾個筆記 (例如: 工作上的各項目, 平日的待辦事項, 周末的待辦事項), 大項目則獨立成各自的筆記, 都放在 @Now 或 @Now2
. 至于網頁剪貼, 我會把需要參考的網絡信息先存到 Evernote 的 @In 或 @Que2, 到了寫網志的時候就可以連同累積在 Evernote 里的片斷草稿, 一起用卷標或關鍵詞列出來, 而不需要在瀏覽器的頁簽和其它寫草稿的軟件之間反復切換。 而 Read It Later 稍后閱讀 雖然『打個勾』很快, 但我就是沒習慣回頭去看, 就這么累積大半年, 終于在最近才來個大清倉, 之后就改用 Evernote 來存放。 . 現 在, Evernote 取代了 Remember the Milk、NetSnippets 和 Read It Later 的角色。雖然一對一比起來, Evernote 其實無法完全取代這些軟件的功能, 但是在集中管理之后, 事情就放在每天看得到的地方才不會累積到不可收拾。 而不再需要進入個別軟件的畫面去處理工作之后, 最大的好處就是由簡馭繁而增進效率。 . 活用 Evernote (3) ---- 心路歷程篇繼 活用 Evernote (1) ---- 是工作簿, 是日記, 也是 GTD 工具 和 活用 Evernote (2) ---- GTD 概念篇 之后, 這一篇『心路歷程』算是『碎碎念』的補遺吧 ~~ . 與 Evernote 久別重逢回顧一下使用 Evernote 的歷史 免費軟件 - 記事管理 - EverNote2 (2007-10-02) 它是以下這些軟件的夢幻組合 日記/記事管理 ---- Advanced Diary 或 iDailyDiary ... 類似部落格的張貼和瀏覽方式, 但是數據是存在本地的硬盤 2007-10-11 中斷了 Evernote 日記。2008-01-31 之后, 連 Evernote 的數據庫都沒再更新, ... 現在回想起來, 也說不清其中的原由。 后來, 雖然改成了 Excel 日記, 但從 2008-05-24 到 2008-12-30 又中斷了。 .... 0214 那個周末, 原先想找『比 Evernote 更好的筆記軟件』, 主要是希望可以貼上 OLE 對象 (尤其是 WMF 或 EMF), 這一點是 Evernote 3.0 所不行的。 除了付費的 OneNote 之外, 另一個選擇 BasKet Note Pads 暫時只支持 Linux, 計劃中的 BasKet 2.0 Windows 版本 又還沒推出, 讓我差點想把 andLinux 或 coLinux 架起來 ... 。無意間在 看到 Outlook + Taglocity, 于是那個周末都在試 Outlook 的 GTD 平臺。 一個星期之內, Outlook GTD 和 Evernote GTD 都成形, 也在 Evernote 接續了中斷的日記。 就這樣, 相隔滿一年之后, 我與 Evernote 久別重逢。---- 而且, 這次的關系更緊密。 . GTD 行動的源頭認真推敲下來, 在時間順序上『無線記憶手寫筆』才是這一連串 GTD 行動的源頭 · 0212 Thu, 拿到『無線記憶手寫筆』開始使用 · 0214 Sat, 想找可以貼上 OLE 對象 (尤其是 WMF 或 EMF) 的筆記軟件, 這一點是 Evernote 3.0 所不行的。而這邊的 WMF 或 EMF 其實就是『無線記憶手寫筆』貼到剪貼簿的向量筆記 · 0215 Sun, 以 Evernote 當關鍵詞, 卻無意間在 看到 Outbok + Taglocity ... · 0216 Mon, 開始試著在車上用無線記憶手寫筆(加板夾)寫字 · 0217 Tue, Outlook GTD 認真使用了兩天, 確定成型 · 0217 Tue, 找到 Evernote GTD 的線索 (1) (2) · 0218 Wed, 開始 Evernote 日記, Evernote GTD 也成型, · 0128 Wed, 將七個月的 Excel 日記 (080524-081230) 成功匯入到 Evernote .
· 我在阿德的 3C敗家夢 的留言 · 隨手寫、隨手記(GPEN200C) (Mobile01, 開箱文) · Google Search : Mobile Digital Scribe 下面是手寫的示意成果 : . 張貼者: 水瓶尤加利 / Eucaly61 于 下午9:20
· Mulberry的GTD流程(XMind在線版):http://share./mulberry/my-gtd-1/ 6個GTD流程 參考David Allen的新GTD系統以及網絡上許多GTD同好的文章,我目前的GTD有六個重要的流程,分別敘述如下: 1. 收集(Collecting)→清理雜事(Cleaning): o 把隨時隨地出現在生活里的各種雜事,就是所謂的「收集」,收集的目的是要把這些雜事清理出我們的腦袋,讓我們可以更專注于重要的事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一個方便攜帶、方便記錄種種雜事的容器,這就是就是所謂的「收件匣」。 o 我有兩個收件匣:其中一個是一本小手帳,外出時我都會把它放到皮夾隨身攜帶,以便隨時寫下雜事;而當我身處在計算機前,我則會使用Launchy快速把雜事記錄到Remember The Milk的收件匣。 2. 加工(Processing)→闡明雜事的性質(Clarifying): o 對于收集回來的雜事,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工」,也就是弄清楚雜事的性質,包括其結果圖像與下一步行動。 § 如果是可以行動的事項,兩分鐘內可被完成的事項就直接去做,超過兩分鐘才能完成的事項要被歸類到「下一步行動清單」和「行事歷」,授權給他人的事項要被歸類到「待追蹤清單」,而需要多個下一步行動才能完成的事情則應該被歸類到「任務清單」,并且把針對該「任務的計劃」記錄下來。 § 如果是暫時無法采取行動的事項,可以歸類到「將來/也許清單」或是刪除到「垃圾桶」。而其余無法采取行動的重要數據,則可被歸類到「參考數據」。 o 在弄清楚雜事的性質時,我習慣使用九宮格思考圖或是心智圖來幫忙厘清思緒,尤其是后者,藉由FreeMind和XMind這類容易操作的心智圖軟件,不但可以澄清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把思考的結果存成檔案,以便事后檢討。 3. 組織(Organizing): o 把雜事加工以后,會出現多個行動與任務,我們需要把這種種行動與任務有系統地「組織」起來。在這個步驟中,有幾個重要的清單: § 下一步行動清單:有了完整的下一步行動清單,才能把這些行動依照「場合」分類,再進行批處理。 § 行事歷:行事歷里所放置的是有明確的執行時間點的行動,基本上這一類的行動也是必須被執行的事項。 § 任務清單:任務是由兩個以上的下一步行動組成,有了任務清單才能控管各個任務的進度,不至于迷失在眾多下一步行動之中。除了近期的任務之外,我的任務清單里也放置了我的生命角色、年度計劃、五年計劃、與人生目標。 § 任務的計劃:針對單一任務的種種計劃,包括需要的下一步行動與相關數據,也要有專門收納的工具,方便日后的排程與檢視。 § 待追蹤清單:授權給他人的事項,也需要追蹤,列出需要追蹤的事項清單會比較方便。 o 我使用三種工具來做好組織這個流程:Remember The Milk里頭放著我的下一步行動清單、各種場合清單、待追蹤清單、與任務清單;Google Calendar是行事歷;而比較復雜的任務的計劃,連同規劃任務時的心智圖,則一起被放到EverNote。 4. 排程: o 每日排程:參考下一步行動清單與行事歷,把當天需要完成的或想要完成的下一步行動規劃到當日行程里。 o 每周排程:參考任務清單與下一步行動清單,列出當周需要完成的或想要完成的任務進度以及其下一步行動,再把這些下一步行動規劃到當周行程里。 o 我習慣使用Google Calendar作為排程工具,除了行事歷的事項之外,也會放置當天與當周最重要的事項(most important tasks, MITs)。 o 排程之后,我會使用Rainlendar在計算機桌面顯示當天應該執行的下一步行動清單與行事歷事項,時時提醒自己盡快完成該做的事情(做法可參考「Rainlendar:在計算機桌面顯示Google Calendar與Remember The Milk」)。 5. 行動(Doing)→行動(Engaging): o 行動不只是照表操課而已,要考慮場合、時間、精力、輕重緩急等因素,要兼顧長期與短期的想法,使得我們的行動能夠有最好的效果。 o 在行動這個步驟,我會使用Timer作為鬧鈴來提醒自己各個行動的時限。此外,我也會使用時區清單來輔助MITs的執行。 6. 檢視(Reviewing)→反饋(Reflecting): o 「檢視」是指回顧之前各個行動與任務的執行結果,以此為基礎,思考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回顧之前的所作所為而得到的訊息,成為了規劃未來的重要數據,所以新的GTD理論把這個步驟稱之為「反饋」。 o 寫晨間日記的時候,我會針對過去一天做過的事情加以檢討,并寫下接下來一天想完成的事情;這就是我的「每日檢視」。 o 進行「每周檢視」時,我會先閱讀過去一周的晨間日記,看看自己做了哪些事情,然后在檢討放在Remember The Milk和EverNote里的下一步行動與任務,決定接下來一周要做的事情,再安排到Google Calendar里頭。 9個GTD概念工具 在
GTD流程里,有9個很重要的GTD概念工具–「收件匣」、「下一步行動清單」、「行事歷」、「待追蹤清單」、「任務清單」、「任務的計劃」、「將來/也
許清單」、「參考數據」、「垃圾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慣用的GTD工具,但是它們的功能都離不開這幾個概念工具的范疇。 · 收件匣:我目前有兩個用來記錄雜事的收件匣,分別是外出用的紙筆與計算機前使用的Remember The Milk的收件匣清單。 · 下一步行動清單:我所有的下一步行動都放在Remember The Milk,還依據不同的場合設置了不同的場合清單。 · 行事歷:有明確時限的事項則是放在Google Calendar;此外,每天與每周的MITs也是放在Google Calendar里頭。 · 待追蹤清單:我也在Remember The Milk里設置了待追蹤清單,其中列出授權給他人的事情。 · 任務清單:我把所有的任務列成清單放在Remember The Milk,每周檢視一次有沒有可以執行的部分。 · 任務的計劃:針對各個任務的計劃則被我放到EverNote,配合心智圖,思考任務的執行進度與接下來要進行的下一步行動。 · 將來/也許清單:暫時無法采取行動、但是也不愿直接刪除的事項,我把它們集中在EverNote里。 · 參考數據:我的重要檔案以及網摘都放在EverNote里,配合筆記本與卷標的分類組織這些數據,讓我可以很快調閱出想要的數據。 · 垃圾桶:這個部分我目前沒有特別設置什么工具。 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來,我目前慣用的GTD工具有三個–Remember The Milk、EverNote、Google Calendar,這三個工具都擁有網絡端、計算機軟件端、手機端,所以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自己的GTD系統,相當方便。 我的每周檢視流程
基本流程每周檢視的基本流程可以分成兩大部分:(1) 檢視上周做了什么;(2) 安排下周要做什么。根據每個人所使用的GTD工具不同,每個人的實際檢視流程也會有所不同。而我目前的每周檢視流程如下(請參考本文開頭的圖片):
原則上,我會利用每個星期天比較空閑的時間,花費大約一個小時左右,來檢視前一周完成的事項、以及各個任務的執行進度,然后決定下周想要執行與必須執行的任務與下一步行動,并且優先安排其中的重要事項到行事歷上。 晨間日記:完成事項
Joe's Goals:目標達成狀況
EverNote:任務清單與計劃Remember The Milk:下一步行動清單
Google Calendar:排程
結語以 上大致介紹我個人的每周檢視流程。這樣的流程我已經執行了好幾個月了,剛開始雖然會不習慣,每個步驟都拖拖拉拉耗了不少時間,但是習慣以后,現在差不多一 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整個流程了。每周只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調整自己的方向,讓自己更確實地往夢想前進,我覺得是很值得的一件事。還沒開始作每周檢視 的朋友們,要不要考慮開始試試看呢?也歡迎已經開始每周檢視的朋友,一起來分享自己的執行心得哦。 什么是淺閱讀者的記憶系統:FORGETFUL-SYSTEM?24th 七月 2007 + GTD,+ 淺閱讀時代的知識管理系統 4 Comments 不 知道你們怎么樣,反正我現在的狀態是:感覺每天瀏覽了若干網頁,收獲了若干信息,被信息轟炸的體無完膚,而且在一天結束之后再去妄圖尋找那些收獲和記憶 時,卻什么都找不到,這樣日復一日,現在只是養成了機械的打開網頁---一目十行---瀏覽完畢---關閉網頁。有時候甚至盯著在地址欄閃爍的光標發呆。 我到底要瀏覽些什么?又有哪些是真正從網頁上到我的腦海里成為我所掌握的東西呢?我還要繼續夢游下去嗎? 我不想費力解釋什么是淺閱讀,看看上面的專題應該就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淺閱讀者的記憶系統:Forgetful-system。
Evernote輕量級入門心得分享: 電子筆計本的重要性日趨提升,早期M$Office加入Onenote,Google旗下的notebook,以及現在要介紹的Evernote。 目前我才用了兩天,就馬上想要寫心得。的確,我發現我需要用他。之前寫的文章,想要引用一些看過的文章,首先一個難處是:我沒及時存下來,在瀏覽記錄找半 天。真的存下來了,要不就在一堆分頁切換很久。用了這個軟件的第一個念頭,不管我是要寫文章,還是要寫論文,有他我要管理我的信息很方便。 下載地址:http://www./about/download/ 先放上計算機玩物大大介紹過的文章: 1.免費的萬用筆記本軟件:EverNote 1.5.0.207b 2.優化工作!EverNote 數字筆記本活用技巧圖文教學 3.EverNote 3.0 試用心得:一切關乎網絡,但還不夠快 4.將EverNote 2.2 數據庫無痛轉移到EverNote 3 的方法 初次使用3.0版,安裝完發現Printscreen鍵被強暴了,有時想要屏幕擷圖,直覺就按下Printscreen,現在程序預設開啟Evernote擷圖熱鍵,好險Application→Options可以調整,如圖: 3.0版是用標簽(Tag)來做分類,一開始被一堆Tag嚇到,還好標簽之間可以用拖曳的方式變成從屬關系。 很 努力的閃避計算機玩物已寫過的介紹,向計算機玩物詢問了一下,3.0版與2.2版差真的很多,有些功能還被刪除,像是2.2版每個筆記上面的工具列,多的 是網 路同步的功能,只可惜就多了這么一個功能,安裝文件還是很大(54.8mb),不過人總要往前看。另一個缺點是,我們使用M$的word或是pdf或是 Firefox等等的瀏覽器,IE除外,皆可以按住Ctrl用滾輪放大縮小字體,Evernote沒辦法讓我蠻訝異的。 Evernote安裝時要關閉瀏覽器,安裝完我的Firefox會出現Evernote圖示(Add to Evernote),只要我用鼠標反白的部份,按下圖示就會增加。最后再介紹一個Firefox應用套件Aardvark,同樣已經有諸多強者介紹,就不多提了: 1.[Firefox Add-ons] Aardvark - 讓非洲食蟻獸來啃食網頁吧 Aardvark 的替代方案是一個可見及所得的Java語法: javascript:document.body.contentEditable='true'; document.designMode='on';void%200 用語法搜尋可以看到一堆網頁,出自哪個強者就未知了。我將這個語法弄成書簽放在工具 列,要用就可以拿來用。 最后,Evernote的熱鍵表,可自Help的Keyboard Shortcuts取得,像是F6跳至搜尋列,不過按Ctrl+F有同樣的效果。花水木曾經寫一篇堆積的星號標記,描述有一堆代辦事項,積的越多越沒動力去做,如果Evernote里滿滿的筆記,充斥著tag應該也蠻恐怖的,不過利用從屬關系去做歸類應該還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