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國藝術(六十) 元朝黃公望
生卒年:1269——1354年 代表作:《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中國元代畫家,書法家,元四家之一。 本姓陸,名堅,平江常熟人氏;后過繼永嘉黃氏為義子, 因改姓名,字子久,號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癡道人等。 《富春山居圖》




 家住常熟子游巷,由于幼年父母雙亡,家庭貧困, 十歲左右的時候,就給寓居在虞山小山頭的浙江永嘉人黃樂為養(yǎng)子。 《富春山居圖》(首段 剩山居)
 據(jù)傳說,當時黃樂年已九十歲,看到他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喜出望外地說: “黃公望子久矣!”從此,陸堅便改姓換名為黃公望,字子久。 他的《山居圖》雖自題落款為“大癡道人平陽黃公望”,但葉落歸根,其墓位于常熟西門外虞山腳下。 《九峰雪霽圖》


曾做過小吏,因受累入獄,出獄后隱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 工書法,善詩詞、散曲,頗有成就,50歲后始畫山水, 師法趙孟頫、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 《丹崖玉樹圖》

 其畫注重師法造化,常攜帶紙筆描繪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勝景。 以書法中的草籀筆法入畫,有水墨、淺絳兩種面貌,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 黃公望的繪畫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響極大,畫史將他與吳鎮(zhèn)、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 著《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布局、意境等。 《水閣清幽圖》

 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 《溪山雨意圖》、《剡溪訪戴圖》、《富春大嶺圖》等傳世。 黃公望的山水畫,很多創(chuàng)作于70歲以后,在富春江畔創(chuàng)作的《富春山居圖》, 長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繪中國南方富春江一帶的秋天景色。 《天池石壁圖》

 在構思時,他跑遍了春江兩岸,用六、七年時間才畫成, 畫面表現(xiàn)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后人稱之為“畫中之蘭亭”。 此圖在清代初年為吳正志所得,吳傳其子吳洪浴,洪浴愛之如命,臨死前曾令家人將其殉之于火, 幸被侄子吳真度從火中搶出,但已被燒成兩段,因而被后人稱之為《剩山圖》。 《快雪時晴圖》

 乾隆在見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認為真跡,并在上題了詞。 真本得到后,反被定為偽品,成為畫史上一大笑柄。 現(xiàn)在,此圖的主要部分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余者藏于浙江博物館。 《古木秋色卷》
 黃公望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主張學習前人,并提出見到好山好水就隨時寫生,不被動繪畫創(chuàng)作。 更關注純真的繪畫語言,他"為藝術而藝術"的迷狂心態(tài),值得后人學習。
圖片:網(wǎng)絡 編輯:卜司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