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痰湯
【功能主治】燥濕豁痰,行氣開郁。主痰涎壅盛,頭目眩暈;或痰飲留積不散,胸膈痞塞,脅肋脹滿,頭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坐臥不安,不思飲食。
【備注】方中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散結枳實下氣行痰,共為君藥;半夏功專燥濕祛痰,橘紅下氣消痰,均為臣藥,輔助君藥加強豁痰順氣之力;茯苓滲濕,甘草和中,為佐使藥。全方共奏燥濕化痰,行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氣開郁之功。氣順則痰自下降,暈厥可除,痞脹得消。
滌痰
[主治】中風,痰迷心竅證。舌強不能語,喉中痰鳴,漉漉有聲,舌苔白膩,脈沉滑或沉緩。
滌痰湯是在導痰湯基礎上又加石菖蒲、竹茹、人參而成,較之導痰湯又多開竅扶正之功。平素心脾不足而有痰的人,又被風邪所傷,風痰互結,壅塞經絡,于是昏迷舌強不能言語,因此用橘紅、半夏、膽星利氣燥濕而化痰,菖蒲開竅通心,竹茹清化熱痰,枳實破痰利膈,人參、茯苓、甘草補益心脾而瀉火,使痰消火降,經絡通利,所以服此方后能夠蘇醒而言語。
[組成] 南星姜制 半夏湯洗七次各二錢半(各7.5 克)枳實麩炒 茯苓去皮各二錢(各6克) 橘紅一錢半(4.5克)石菖蒲 人參各一錢(各3克) 竹茹七 分(2克)甘草半錢(2克)
[用法] 上作一服。水二盅,加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現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 滌痰開竅。
[主治] 中風,痰迷心竅證。舌強不能語,喉中痰鳴,漉漉有聲,舌苔白膩,脈沉滑或沉緩。
[案例]
1.癲癎
某男,21歲。患者癎證反復發作12年,常因勞倦或精神刺激而誘發,近日發作頻繁。發病前自感頭暈頭痛,胸悶心慌,而后突然昏倒,且有驚叫,兩目上視,口角流涎,喉間痰鳴,牙關緊咬,肢體僵直,持續3~5分鐘。觀其反應遲鈍,面色泛白,舌胖苔白,脈沉而弦滑。方用滌痰湯加減:法夏12克 陳皮10克 云苓15克 南星10克 枳實10克 石菖蒲6克 制白附10克丹參15克 郁金5克 柴胡6克 膽草6克生麥芽20克 甘草5克 生姜10克。水煎服,6劑。藥后20日發作1次,醒后比以往輕松,但自覺火氣上逆。于前方去生姜,加竹茹10克,囑再服6劑。后又調服80劑,恢復健康。[王漱予.1985.滌痰湯加減治療雜病的體會.湖南中醫雜志,(4):17]
〔按〕滌痰湯是在導痰湯基礎上又加石菖蒲、竹茹、人參而成,較之導痰湯又多開竅扶正之功。本案是一種發作性神志異常的疾病。由驚恐或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累過度,傷及肝脾心腎,產生痰濕瘀結,痰涎內壅,致使心竅被蒙,心包經脈阻閉,呈現神志暫時性失調之癥。故用滌痰湯去人參,加制白附祛風痰止痙止痛;丹參、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配以柴胡、膽草以清疏火氣,共奏豁痰祛瘀開竅之功。
2.狂犬病后遺癥
某男,23歲。于1977年3月下旬被犬咬傷,當時以按狂犬病作預防處理,未見異常。同年5月上旬突發高熱,經對癥治療熱退,且無其他反應。至同年8月,出現中毒性神經癥狀,表現昏迷,狂妄,恐水,怕風,驚惕,幻覺,即住院治療,癥狀消失出院。次年8月其癥復發,癥見神情恐懼,時或昏不知人,或煩躁易怒,二便有時失禁等,經治療有好轉?,F癥:反應遲鈍,有幻覺感,記憶力差,唾涎沫,食納差,二便不調。苔白,脈沉弦。診為狂犬病后遺癥。治以滌痰逐瘀,醒腦清神。方用滌痰湯加減:法夏15克 陳皮10克 茯苓12克 膽星10克 竹茹10克枳實10克 石菖蒲6克 丹參15克 丹皮10克 桃仁6克 當歸10克 西黨參16克碧玉散20克。6劑。
藥后癥情有明顯好轉,按原方加白芍10克,再進5劑。
三診:癥狀十除其八,于前方去桃仁、丹皮,加棗仁、杜仲各10克,又進10劑。經服藥20余劑,諸癥消失,現一切正常。[王漱予.1985.滌痰湯加減治療雜病的體會.湖南中醫雜志,(4):17]
〔按〕公元前六世紀《左傳》中已有本病的相關記載。臨床表現有狂躁和恐水等主要癥狀,故又稱“恐水病”。本病乃狂犬病毒深伏,損害心腦肝腎,致使血中痰瘀滯留,清濁相干,氣血被阻,擾亂神明。方用滌痰湯滌痰開竅,合用碧玉散以清泄肝膽郁熱,增其滌痰開竅之功;更以丹參、丹皮、桃仁、當歸活血化瘀,故從“痰瘀同治”,而獲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