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自然懲罰法則:給孩子失敗的機會

     lin0756 2011-08-04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不應(yīng)對孩子進行過多的指責,而應(yīng)該讓孩子自己承擔錯誤直接造成的后果,給孩子以心理懲罰,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時感受心情的不愉快甚至是痛苦,從而讓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進而自覺改正錯誤。

    自然懲罰法則:

    18世紀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在他的教育論著《愛彌兒》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教育法則——“自然懲罰。所謂自然懲罰,按照盧梭的說法就是:應(yīng)該使他們(孩子)從經(jīng)驗中去取得教訓(xùn)。具體來說,就是當孩子在行為上發(fā)生過失或者犯了錯誤時,父母不給予過多的批評,而是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或者錯誤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時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懲罰,從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覺彌補過失,糾正錯誤。

    自然懲罰法的關(guān)鍵是要讓孩子感到受懲罰是自作自受,是應(yīng)該受懲罰的。簡單地說,自然懲罰法就是讓孩子在自作自受中體驗到痛苦的責罰,強化痛苦體驗,從而吸取教訓(xùn),改正錯誤。

    如何運用自然懲罰法,專家有以下建議:

    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xué)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父母要減少對孩子行為的干涉,讓孩子自己選擇,他會在實踐中嘗到自己選擇的后果。如果父母總是不停地嘮叨、埋怨,孩子們就會轉(zhuǎn)移注意力,他們覺得保護自己不受譴責和維護自尊心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時候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訓(xùn)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講清道理,讓孩子懂得某種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當孩子出現(xiàn)某種不良行為的時候,父母可以提醒他,但不要教訓(xùn)他,因為過失所造成的后果將會給孩子適當?shù)慕逃?xùn)。

    父母要態(tài)度堅決,同時又要充滿愛心。有的父母在運用這種方法的時候,只記得要懲罰孩子,因此常常放棄了父母應(yīng)該具備的愛心。當孩子沒有按照事先說好的去做時,父母不是讓自然后果去懲罰孩子,而是過于嚴厲,對孩子大聲斥罵。這樣的教育,不再是自然懲罰法,而變成了父母對孩子的懲罰行為。

    家教故事一:

    1920年,有個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足足可以買125只下蛋的母雞!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那么多錢賠人家?父親拿出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后要還我。

    從此,這個男孩在學(xué)習(xí)之余開始了艱難的打工生活,他送過報紙,替人擦皮鞋。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終于掙夠了美元,還給了父親。

    這個孩子就是羅納德?威爾遜?里根,美國第40任總統(tǒng)。他在*中這樣寫到: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讓孩子感受錯誤:

    有時候,父母的強迫、命令態(tài)度會給孩子帶來反感,從而無法達到自然懲罰的目的。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錯誤。例如,一個孩子不愛惜家里的東西,今天又把椅子弄壞了。爸爸毫不留情地讓他連續(xù)幾天站著吃飯,讓他體驗體驗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勞累之苦。

    一個孩子打破了他所用的東西,莫要急于添補,讓他自己感受到需要它。例如,當他打破了自己房間的玻璃窗,便讓風日夜吹向他,讓他體驗打破玻璃的后果。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jīng)常會不由自主地運用自己的權(quán)力,強迫孩子做事。這種單純的命令,是在利用父母的權(quán)力,而這種權(quán)力無非是身份、年齡或體力的差別,孩子當然無法在這些方面去與大人抗爭。強迫孩子做事會導(dǎo)致他們用其他的方法來抗爭。在一個充滿權(quán)力之爭的環(huán)境里,很難想象會有好的教育效果。

    運用權(quán)力教育孩子是一種很武斷的教育方法,孩子不聽你的話,并不是挑戰(zhàn)你的權(quán)力地位,他們只是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自主權(quán)。

    要提醒家長們的是,千萬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yīng)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后果。例如,有些父母在看到孩子犯了錯誤以后,不是打就是罵,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出口氣,才算是對孩子進行了教育;還有些父母則對孩子的懲罰沒完沒了,罰站動輒就是一上午,打孩子會把孩子的屁股打成青一塊紫一塊;還有一些父母則常會把自己犯下的錯誤推卸到孩子的身上。這種從身體和心理上無度地折磨孩子,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不容易達到教育的目的。

    所以,在孩子犯了錯誤后,家長可以施加不是太過分的懲罰,而且這種懲罰也不是感情用事。只有在孩子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時,懲罰才有意義。例如,當孩子打傷了別人的孩子,他就要為打傷孩子賠禮道歉;如果孩子故意毀壞了東西,就得從他的零花錢中扣除損失,或者罰他額外干活,以抵償損失。父母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泄父母心中的惡氣,而是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要努力去改正這些錯誤,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家教故事二:

    7歲的埃迪坐在靠近門邊的書桌前寫作業(yè),外面風很大,作業(yè)本被風吹得啪啪直響。埃迪不得不一次次跑去關(guān)門,每次關(guān)上沒多久,一陣猛烈的風就又把門吹開了。

    這時,鄰居山姆叔叔來找埃迪爸爸,他沒有進門,和埃迪爸爸倆人就站在大門外閑聊起來。

    沒多久,風又把門吹開了,埃迪又跑去關(guān)門。他猛地把門合上,然而大門卻因為碰到障礙物反彈了回來,與此同時,埃迪爸爸壓抑的叫喊聲響起。

    埃迪驚恐地看到,門外的爸爸五官痛苦地扭曲在一起,頭發(fā)一根一根地豎著。而他的五根手指則怪異地纏來擰去……看到埃迪出來,爸爸暴怒地沖他揚起了手。原來,剛才爸爸的手放在門框上,埃迪突如其來的關(guān)門,差點把爸爸的手指夾斷。

    埃迪嚇壞了,以為這次一定免不了一頓暴打。但是爸爸的巴掌一直沒有落下來,埃迪的臉頰,感受到的也僅僅是一陣掌風而已。

    事后,爸爸對埃迪說:當時我實在痛得厲害,原想狠狠地打你一個耳光。但是,轉(zhuǎn)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門縫處的,錯誤在我,憑什么打你。

    父親的這句極為普通的話,卻給了埃迪一個畢生受用無窮的啟示:犯了錯誤必須自己承擔后果,不可遷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責任,無論你是一個父親、老板,還是領(lǐng)袖,即使你受到了傷害。

    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自然懲罰法的另一層含義是:給機會去試試,例如孩子在天冷時一定要穿那好看但太單薄的衣裙,或在上體育課時一定要穿適合宴會穿的硬底皮鞋時,就讓他穿,結(jié)果必然是太冷了鞋太滑太硬不能在操場上跑,追不上同學(xué)。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冬天要穿多一些衣服才不會冷,上體育課必須穿運動鞋。

    很多年輕媽媽都有過這種經(jīng)歷,媽媽想要制止小孩的某些行為,可小孩卻偏偏不聽,反而是越制止越要去做,讓媽媽很是苦惱。例如,有一杯開水放在桌子上,父母擔心它燙傷寶寶,會跟寶寶說:別碰它,會燙傷的。家里有火爐、暖壺、尖利的東西,父母也是格外小心,反復(fù)跟寶寶講:別摸這個,會碰傷。寶寶置之不理,仍依然故我。這時,可以試試自然懲罰的方法。

    如果寶寶執(zhí)意要拿盛開水的杯子,他根本不理解燙傷的含義,所以也不會理會父母的警告。那么,索性就讓寶寶拿一下,他感覺到疼痛,會很快縮回手去,這時再跟他說:燙著了吧?燙傷是很疼的,下一次要小心。這樣,寶寶會把和疼的感覺聯(lián)系起來,類似的盛著開水的杯子不會再去拿。當你再一次向他發(fā)出會燙著的警告時,他會想到是很疼的感覺。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當寶寶真正感受到某些東西對他的害處時,他會自行回避。

    兒童有時不一定能聽明白大人講的道理,當犯了錯誤后,家長首先的教育方法應(yīng)是自然懲罰,當然,這種懲罰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nèi),必須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大的傷害。

    自然懲罰讓孩子在真實的感受中學(xué)習(xí)如何保護自己。這種方法可能比父母反復(fù)的警告更有效。在孩子自主的探索中,雖然也會有磕碰撞傷,但他谷會學(xué)到很多保護自己的經(jīng)驗。因此,父母不要過度保護、限制他的活動,否則,只會剝奪了他發(fā)揮本能的機會,或壓抑了自我保護的欲望,時間長了,寶寶就更加不能分辨危險情況,完全依賴大人的保護。

    孩子有時會受傷,父母不必大驚小怪,提醒、警告、指導(dǎo)、幫助孩子處理傷口是必要的。只要不是十分嚴重,千萬不要因此限制孩子的活動,也不要給孩子一種受傷很可怕的印象。

    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教育家陳鶴琴曾經(jīng)說過,教育有一個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孩子就長大了,這就叫成長,這就叫教育。自然后果懲罰法就是讓孩子去體驗,自己在體驗中進步。

    家教故事三:

    有個一個馬虎的小男孩,經(jīng)常丟三落四。有一天,他回到家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們明天要去夏令營!

    媽媽說:哦,是嗎?那你要把東西帶好呀!

    男孩說:放心吧,我自己來準備,一定能準備好的。

    媽媽看到兒子開始把衣服、鞋子、水壺等東西收拾起來,當他收拾好了,他讓媽媽來看,以表示自己很能干。媽媽過來一看,發(fā)現(xiàn)兒子沒有準備手電,而且衣服帶的也不夠。但是媽媽很有智慧,她只是提醒了孩子:兒子,夏令營可是有晚上的活動,而且可能出去會涼一點。你自己再考慮考慮帶的東西夠不夠。兒子信心滿滿地說:你放心吧,我全都準備好啦!媽媽不說話了。

    兒子走了,過了幾天從夏令營回來了。媽媽問兒子:玩得怎么樣?夏令營過的開心嗎?

    兒子說:挺開心的,可就是衣服帶得不夠,凍得夠嗆。真沒想到山里面這么冷!我還忘了帶手電,想跟別人借可是別人都得用,我就只好跌跌撞撞的差一點出麻煩。

    媽媽說:是嗎?這可以說是個教訓(xùn)呀,以后如果再有這樣的活動你應(yīng)該知道怎么辦了吧?

    兒子說:以后我再出去活動就要像爸爸一樣先列一個清單,好好想想,再問問別人,到底需要什么東西,要準備充分一些才對。

    超限效應(yīng):嘮叨容易使孩子膩煩

    一個人的話無論如何動聽和感人,但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個不停,一下子要把人的耳朵灌滿似的,再耐心的人也會心生厭煩。

    認識超限效應(yīng)

    生活中經(jīng)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一個媽媽三番五次地對孩子說你要將你的屋子收拾干凈,可孩子將媽媽的話當做耳旁風,屋子雜亂依舊;一個妻子不知疲倦地提醒丈夫你該戒煙了,可丈夫依然惡習(xí)不改,照樣吞云吐霧;一個銷售人員一遍又一遍地宣傳自己的產(chǎn)品,強迫式的導(dǎo)購,會讓顧客感到不愉快和反感,最后反而不會購買產(chǎn)品……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

    心理學(xué)家經(jīng)過研究后發(fā)現(xiàn):人的機體在接受某種刺激過多的時候,會出現(xiàn)自然的逃避傾向。這是人類出于本能的一種自我保護性的心理反應(yīng)。由于人的這個特征,在受到外界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的情況下,超過了合理的限度,就會引起人們心理極不耐煩或產(chǎn)生逆反情緒。心理學(xué)上將這一現(xiàn)象稱作超限效應(yīng)

    超限效應(yīng)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fā)生,例如,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健康過分擔心,如天氣冷了怕感冒,天氣熱了怕出汗。孩子要上學(xué),外面刮風了,父母就反復(fù)勸誡孩子要多穿衣服,早起時說,吃早飯時又說,孩子出門時還說。這讓孩子覺得很口羅唆。實際上父母過分的叮嚀,并不能起到預(yù)期的效果,反而因為過于嘮叨而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超限效應(yīng),感到膩煩而聽不進去,或者聽得太多感到麻木。

    還有一些父母,喜歡對孩子進行過多的大而空的說教。孩子即使認為父母的話在理,也由于在短時間內(nèi)遭遇集中轟炸,而感到難以承受。這也是許多青少年愛頂牛的原因。

    為避免這種超限效應(yīng)的出現(xiàn)在,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應(yīng)注意。如果過度,會產(chǎn)生越限效應(yīng),如果不及,又達不到既定的目的。掌握好火候分寸,做到恰到好處,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小故事四:

    一次,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的募捐演講。

    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就準備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錢。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等牧師終于結(jié)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出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批評應(yīng)該適度:

    父母批評孩子一定要注意度。一旦受到批評,孩子總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fù)心理平衡。受到重復(fù)批評時,他心里會嘀咕:怎么老這樣對我?如果父母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fù)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會使孩子從內(nèi)疚不安轉(zhuǎn)變?yōu)椴荒蜔詈蠓锤兄翗O,甚至出現(xiàn)我偏要這樣做的反抗心理。

    為避免這種超限效應(yīng)的出現(xiàn),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yīng)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不應(yīng)簡單地重復(fù),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覺得同樣的錯誤被窮追不舍,也才不會感到厭煩。

    對于孩子來說,更需要的是父母指點迷津的人生忠告,而不是重復(fù)的批評的口羅唆。尤其在當孩子遇到考驗、困難,或心情沮喪、情緒很壞時,如果父母嘮嘮叨叨、翻來覆去的用同樣的話來批評教育,只會讓孩子聽得不耐煩,父母也因此生一肚子氣。

    重復(fù)批評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有時甚至還會適得其反。有這樣一個心理學(xué)上的游戲:

    讓一個人快速重復(fù)老鼠這個詞十遍。在他剛剛說完第十遍老鼠后,如果有人馬上提問:貓怕什么?要求他立即回答,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會回答老鼠

    這個游戲表明,當一個人在無度地重復(fù)某一件事或某一個概念的時候,他的智力就在重復(fù)的過程中不斷下降,判斷力也在下降,從而造成錯誤的判斷。

    事實上,父母對孩子沒有必要有錯必究。孩子身心發(fā)展水平較低,認知能力、思維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等比較差,犯一些小錯誤是難免的,也有情可原。如果對其要求過于苛刻,以為不管多大的孩子干了錯事都是非常糟糕的,是品行或道德問題,凡事上綱上線,搞階級斗爭,甚至不惜用謾罵體罰來糾錯,勢必造成負面影響,使孩子受到重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

    要提醒家長們的是,批評的目的是指出錯在哪里,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而不是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也不是為發(fā)泄父母的憤怒。因此,父母應(yīng)該采取正確的方法,在批評的同時照顧到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真正提高認識,主動改正錯誤。

    在教育犯錯的孩子時,如果父母能放棄簡單粗暴的批評,換成用溫和的方式表達,或者讓孩子在平和輕松的氛圍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能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父母可以試著用下面的方法批評孩子,可能會起到比直接批評更好的效果:

    用贊揚代替批評。數(shù)子十過,不如贊子一長,孩子大多愛聽表揚話,不愛聽批評話,甚至一聽批評就逆反。父母在批評其不足之前,可以真誠地贊揚他的進步或者巧妙地用贊揚進步代替批評不足。例如,在批評孩子的淘氣時,媽媽可以先表揚他聰明、點子多、有能力等長處后,然后告誡孩子,如果能把聰明才智用在學(xué)習(xí)和團結(jié)同學(xué)上,一定會成為全班最受歡迎的學(xué)生。

    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有些父母在批評孩子時也先用了贊揚的原則,但在贊揚后,卻使用但是來了一個明顯的轉(zhuǎn)折。這讓孩子產(chǎn)生反感,認為父母的表揚不真誠。對此,父母可以換但是如果。比如:你的學(xué)習(xí)成績很不錯,如果你能多團結(jié)同學(xué),多關(guān)心別人,相信你會更受同學(xué)歡迎的。這樣的間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的直接批評,效果更好,孩子也更樂于接受。

    當然,采用溫和的批評方式,不是說要父母放縱自己的孩子,而是要求父母在提出批評時,一定要講究策略,當孩子犯錯時,既要指出其錯誤,又不致挫傷其自尊心。當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并且屢教不改時,父母就有必要采取一些強制性的懲罰性措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嘮嘮叨叨,更不能馬馬虎虎。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嚴格,又必須對孩子表示關(guān)心,做到恰到好處。

    小故事五:

    梁啟超自幼聰穎,4歲開始學(xué)習(xí)四書五經(jīng),9歲即能寫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12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在他10歲時,有一次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見院里的一棵杏樹花開得太漂亮了,就偷偷地折下了一枝,藏在寬大的袖筒內(nèi)。這一舉動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父親很生氣,可當著眾人的面,又不好罵他,那樣不僅攪亂了做客的氣氛,也讓小啟超的臉面不好看。

    到了吃飯的時候,客人們都安排坐下了,梁啟超最小,最后一個被安排。這時,父親忽然心生一計,當眾對兒子說:你自小愛賣弄文才,各位先生也想看看你的墨水有多深。我先出一上聯(lián),你若對得好,得到在座的先生認可了,才可以坐下吃飯;如果不盡如人意,就站著吃。各位客人也齊聲附和。梁啟超對自己的才華充滿信心,滿口答應(yīng)下來。父親略加思考,說道:上聯(lián)是: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小啟超一聽,臉刷地紅了,方知父親已發(fā)現(xiàn)了自己偷折杏花的行為,不好當眾揭穿,而是用上聯(lián)來批評他,讓他知錯改錯。于是,他答道:我的下聯(lián)是: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lián)一出,眾人齊聲喝彩。

    父親見兒子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知道自己錯了,又對出這么好的下聯(lián),贏得大家的贊賞,就原諒了他的這種不體面的行為。小啟超既得到了教誨,又留住了面子,從此更加自律了。

    用心理制裁代替直接的批評:

    當孩子犯了錯誤以后,父母可以使用心理制裁代替直接的批評,比如對孩子不予注意、態(tài)度冷淡,或讓他們自己承擔錯誤的后果,等等。這樣會比嚴厲的批評取得更好的效果。

    孩子在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或闖了禍,常會產(chǎn)生一種內(nèi)疚感或恐慌感。這兩種心態(tài)糾合在一起,會形成孩子做錯事后強大的心理壓力,促使他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如果父母加以嚴厲責備甚至痛打一頓,這會讓孩子原有的內(nèi)疚感消失,孩子可能會想:我犯了錯誤,但他們打了我一頓,互相抵消了,事情也就過去了。

    有人對小學(xué)生做過一個關(guān)于犯錯后最怕什么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xué)生最怕的并不是父母的責備和懲罰,而是犯錯后父母竟然不責備我一句。這個結(jié)果令人深思。

    與體罰、物質(zhì)刺激等不良教育手段相比較,心理制裁的教育方式更加有效。因為體罰是以高壓手段強制孩子服從,這種封建主義的棍棒教育是以孩子長期心理創(chuàng)傷換得暫時的教育效果,卻會在孩子的個性全面發(fā)展上造成缺陷;而物質(zhì)刺激會誤導(dǎo)孩子,是以價值觀念為代價取得的短期行為,會在孩子的思想意識上投下可怕的陰影。

    相比之下,心理制裁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暫時取消對犯錯誤的孩子的注意、關(guān)愛、贊揚、鼓勵,使孩子處于暫時被孤立的境地,失去心理上的滿足并且產(chǎn)生不安感,激發(fā)他們反思自己的錯誤,主動認識并改正錯誤。這種教育方式?jīng)]有體罰、物質(zhì)刺激等方法的弊端,而且不容易引起逆反,是一種比較理智的教育手段。

    心理制裁的方式很多,以下兩種是比較常見的:

    不予注意。對孩子的某些錯誤行為采取不予注意的態(tài)度,視若不見,聽而不聞,取消對其贊揚、鼓勵,使其情感上被疏遠,行為上被輕視。這會使孩子心理上由焦慮發(fā)展為對自己的動機、態(tài)度和行為的反省,進而醒悟自己的過錯。當然,不予注意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等孩子開始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后,再順勢加以教育疏導(dǎo)。

    冷凍處理。當孩子犯了錯誤卻任性嬌氣時,父母有意識地冷凍氣氛:表現(xiàn)出冷淡的神情,冷眼盯視,甚至連冷淡的話也不說。這種教育方式能使孩子的哭鬧變得無效,發(fā)脾氣受到冷遇,促使其心理緊張并開始收斂,為父母下一步施教創(chuàng)造條件。例如,當有孩子哭鬧不停時,如果媽媽回身去愛憐他,他只會越鬧越兇。如果父母對他不予理睬,孩子見哭鬧無效,反而會停止哭鬧。

    小故事六:

    懲罰可能會有一定的短期效果,一些家長也可能因此而迷信懲罰,認為舊習(xí)重演是因為懲罰的不夠,還要加重懲罰才好。尤其是在實施懲罰的過程中,由于遭到孩子的反抗,容易不自覺地與孩子進行“權(quán)力抗爭”:連自己的兒子(女兒)也管不了,這成何體統(tǒng)!”于是小矛盾升級,最后家長一心想幫助孩子的愿望變質(zhì)了,成為一心要讓孩子“屈服”。

    溺愛則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做什么事情都不負責任、任性胡鬧的不良生活態(tài)度。

    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上學(xué)總愛忘記帶午飯。照常提醒他,或者在繁忙中抽空去學(xué)校送午飯?然后,吃晚飯的時候再對孩子抱怨一通:“看看,都提醒過你多少次了,就是不聽,差點又餓著肚子!下不為例啊!”

    其實這些都是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心理學(xué)家甚至可以對孩子忘記帶午飯的行為做出許多種解釋:孩子平時受到的關(guān)注不夠,所以借助讓父母送午飯滿足自己希望被關(guān)心的愿望;孩子已經(jīng)形成一種不合理的想法,亦即媽媽給自己送飯就是應(yīng)該的;孩子忘記帶午飯是因為他小的時候吃飯曾經(jīng)受到了刺激……等等。用自然結(jié)果法就簡單多了。

    孩子不聽話,就會因此產(chǎn)生一個“自然結(jié)果”:餓肚子。如果孩子領(lǐng)受到不帶午飯的自然結(jié)果,他就能夠改正“健忘”的毛病。這是一種“試誤法”,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最基本的學(xué)習(xí)方法,也可能需要反復(fù)地進行。

    首先要跟孩子好好談一談。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他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自己對帶午飯這件事情負全部責任了。只有這樣,孩子才可能從他自己的行為的“自然結(jié)果”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明白自己的責任的真正含義。

    很可能,孩子因為吃不到午飯,跟老師借錢;或是老師看到他沒有午飯吃會主動借錢給他,那么自然結(jié)果法就會受到干擾。因此,媽媽還要跟老師商量,讓老師也不要借錢給孩子。

    老師說,“很抱歉,我們已經(jīng)講好了,老師不能借給你錢,你必須自己解決午飯問題。”;跟媽媽打電話,媽媽也很和藹地拒絕了他的要求。最后,孩子的朋友也許會分給他一些食物,但是終究還是要受到饑餓的折磨。成功地運用結(jié)果法,需要家長有相當?shù)哪托摹?/p>

    小故事七:

    有個小男孩從小充滿好奇心,凡事總好尋根究底,不找到答案決不肯罷休。有一天,他突發(fā)奇想,想看看狗的內(nèi)臟到底是什么樣的,于是便和幾個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將其宰殺后,把內(nèi)臟一個一個割離,仔細觀察。沒想到,這只狗不是別人家的狗,而是校長家的愛犬。校長十分惱火,感到太不像話,如不嚴加懲罰,以后還不知會干出一些什么出格的事。但是,到底該如何處罰,經(jīng)過反復(fù)考慮,權(quán)衡利弊得失,校長采取了一個十分巧妙的方法:罰這個小男孩畫出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人體血液循環(huán)圖。

    小男孩知道自己惹下大禍,決心改正錯誤。于是他按照校長的要求,認真仔細地畫好兩幅圖。校長看后很滿意,認為圖畫得好,殺狗之事就這樣了結(jié)了。

    這個小男孩名叫麥克勞德,英國著名解剖學(xué)家,曾與班廷醫(yī)生一道研究發(fā)現(xiàn)了醫(yī)治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方法,兩人于1923年榮獲諾貝爾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无码| 欧美白妞大战非洲大炮|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国产成人AV国语在线观看| 人妻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情侣|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全码|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手机版|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色天天天综合网色天天|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亚洲AV国产福利精品在现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大|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18| 美女自卫慰黄网站|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不卡|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APP| 性奴sm虐辱暴力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视频合集|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