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講,半身不遂即是中風,是腦淤血后遺癥。這種病癥較為多見,患者應該及時就診,以免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中醫師張慶春采用傳統針灸療法為主,配以藥物療治為輔。多年來治療數千例重患。
中醫驗方半身不遂是風中經絡或風中腑臟經過救治,神志清醒后,留下的后遺癥,如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喎斜等,一時難以恢復,甚者可成終身之患,須抓緊時機積極治療。 本人總結先賢經驗,悟得治療半身不遂(偏癱)的一套免煎中藥,多年來,效果可觀,服用方便等深受患者的歡迎。 基本方半夏、膽南星、地龍、羚羊角、穿山甲、黃芪、丹參、當歸、紅花、雞血藤、地龍、全蝎、烏蛸蛇、蜈蚣、天麻、白附子、千年健等。 功效:補氣活血,平肝潛陽,熄風通絡。 適用于: 一、中經絡出現的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語言不利,氣短乏力,動則汗出,患側肢體浮腫,面色萎黃,舌有瘀點。脈沉澀無力。或見:昏迷不醒,痰多不利,頭暈耳鳴,肢體麻木等癥。西醫診斷為腔隙性腦梗死、腦血栓、腦栓塞等所致的偏癱。 二、中風后遺半身不遂,軟癱無力,患肢枯痿,肢體癱軟無力,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或見上、下肢癱軟無力,手足浮腫,肢體麻木,大便不暢,痰涎多而不利等癥。西醫診為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的半身不遂等癥。 三、口眼喎斜,發熱惡寒,頭痛鼻塞,舌淡苔白,脈浮。西醫診為面神經麻痹患者。 四、劇烈頭痛,眩暈,嘔吐,神志模糊,半身麻木,偏癱失語,甚側痙厥,舌紅苔薄黃,脈象弦數。可兼見口眼喎斜;西醫診為高血壓腦病患者。 用 法:以上藥根據患者癥狀隨證加減,共為末,絹布包,每天一包,入保溫瓶內,以滾開水泡1小時后分二到三次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