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在我省設立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使山西轉型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國家批準的綜改試驗區中,山西是唯一的全省域試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資源型試驗區。建設轉型綜改試驗區,今后五年是關鍵。
核心在轉型
在發展形態上,實現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轉變,促進煤炭及其他原材料產業內涵式發展,加快現代制造業發展步伐,使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成為新的發展特征,使產業高端化、發展高質化、裝備現代化、管理精細化成為新的競爭優勢。
在發展方式上,實現粗放高耗增長向集約綠色發展轉變,強化低碳發展理念,全面實行煤炭等資源的清潔開采和高效利用,建設生態礦山,降低發展的環境生態代價,提升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力,構建具有資源型地區特點的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社會協調的發展模式。
在發展定位上,實現煤電基地向綜合能源基地和現代產業基地轉變,建設一批煤電一體化、多產并舉的能源綜合企業,把單一優勢轉化為多個優勢。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推動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特別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山西成為新興產業崛起之省。
在發展方向上,實現資源大省向經濟文化強省轉變,統籌開發利用地下地上兩種資源,做好煤與非煤兩篇文章,實現資源與資本、科技、創意的結合,對礦產資源進行深精加工,對人文歷史資源進行高位開發,把優勢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發展動力上,實現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堅持人才強省、科教興省,促進生產要素向創新領域集聚,以技術升級帶動產業升級,以自主創新推動發展轉型,增強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根本在改革
革除阻礙資源價值最大化、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各種弊端,突破制約科學發展和創業活力的桎梏,搞好頂層設計,加快形成有利于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創新產業轉型促進機制,理順煤炭等資源開發利用的體制機制,建立資源型產業與非資源型產業均衡發展機制,推進資源開發收益主要用于發展接替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鼓勵類服務業。
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制定切合山西實際的資源稅稅率,完善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措施。理順資源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節能節水降耗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
創新土地管理機制,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探索建立跨區域耕地占補平衡市場化機制,建立土地利用規劃評估修訂機制,統籌開發利用成片鹽堿地和整合利用工礦廢棄用地,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率,拓展轉型和民生項目用地空間。
建立生態環境產權制度,建立碳交易和排污權交易市場,完善煤炭開采生態環境綜合補償機制,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
加大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力度,凡法律未進入的行業和領域全部放開,改進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確保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全社會形成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的良好局面。
關鍵在實踐
先行先試是轉型綜改試驗區的最大政策。從每個單位做起,從具體項目開始,大膽探索實踐,特別是要抓緊干幾件具有全局性、標志性的大事。
要在重大轉型項目上先行先試。實施煤層氣綜合利用、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矸石發電及粉煤灰開發利用、焦爐煤氣制甲醇制烯烴、高端裝備制
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大產業工程。只要是資源就地轉化項目、循環經濟項目、符合科學發展的項目,都要抓緊推進。
要在政策上先行先試。切實用好現有政策,積極爭取新政策,在實踐中探索創造性政策,移植推廣其他綜改區的好政策,學習借鑒國際上資源型地區
轉型的成功經驗,清除不合時宜的條條框框,形成一系列推動山西發展的“晉”字牌政策。對轉型綜改試驗走在前列的地方,給予資金、土地等方面的傾斜。對敢闖
敢試、先行先試成績突出的干部、企業家和各類人才,給予褒揚和重用。
要在板塊突破上先行先試。推進“一市兩縣”“一市兩園”“一縣一企”轉型綜改試點,加快擴權強縣步伐,重點在減少管理層次,下放計劃、財政、項目、稅收、土地管理權限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轉型綜改試驗排頭兵,取得經驗后全省推廣。
要在突破發展難題上先行先試。著力破解生產要素過度向資源型產業集中的難題,努力改變一煤獨大、結構畸重的產業格局;著力破解資源型經濟導
致生態大規模破壞的頑癥,加快生態修復治理;著力破解環境保護約束機制和利益導向落實難的問題,持續全面改善環境;著力破解資源型經濟伴生的社會矛盾,增
強發展的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