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也是人們日常接觸最多的詞匯,不過人們對它的誤解也最多。
人們之所以對它多有誤解,就因為人們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為政治就是政治家的事情,政治就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要么政治就是指意識形態,好象政治不是我們尋常百姓關心的話題。
其實政治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有關涉到社會秩序的話題都是政治。只不過我們日常百姓沒有多少發言權而已,似乎這些權力都已經被政治家所壟斷。好象只有當了官之后才有參與政治的權利。
事實上,每個人天生地就具有參與政治的權利,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公民權。每個人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都會對社會秩序狀態有自己的感受,都有自己的發言權,只是你有沒有機會發言,或者你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別人重視,甚至說你是否知道你有這個權利,而且你是否知道該如何運用這個權利。這不是一個當然的過程,因為現在的社會秩序已經高度制度化了,都對具體的發言過程做了詳細規定,如果不知道這個規定,當然你的發言多半是無效的。
我們的教育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沒有把每個人當成公民培養,都把個體當成背書蟲來培養的,所以他們對自己具有的哪些權利義務毫不清楚,甚至毫不關心,所以都變成了被動的受體,好象生活就是活著,就是能夠吃東西,就是有東西可吃而已,對于生命的內涵和生命的意義似乎與自己毫無關系,甚至把這些當成奇談怪論或迂腐的見解,認為這些并不能給自己自己的吃和喝,所以就不必關心它。這就是傳統的這個人的奴婢思想。
政治說到底就是理想的社會關系的訴求,具體而言就是社會各個成員具有什么樣的權利和地位,以及靠什么樣的方式來保證自己的權利和地位的實現。看,這是每個人的事情,并不是只有政治家說了才算數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發言權,而且這些發言權并不是必然就擁有的,而是經過爭取才有的,這個爭取過程也就是獲得發言資格的過程,如果你沒有知識,缺乏表達自己真正意見的能力,那么這個權利對你而言也是無效的。所以民主社會必須首先有教育,當然這個教育必須是民主的教育。缺乏了民主的教育,自然就沒有民主的能力,當然他也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公民。
我們說,只要你在社會集團中生活,都必然要牽涉到政治問題,這個政治既有國家層面的政治,也單位和集團的政治,可以說,凡是有人際關系存在的地方就有政治,因為在這些人際關系中都必然地包含利益的因素,在其中你可能是不知情者,你可能只是個服從者,但其如何運行必然關系到你的利益。
往往我們把政治局限于國家政治層面上,這束縛了我們的眼界。如果沒有眼前政治,也就根本沒有什么國家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