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欣賞的三個境界 梁春秋 書法欣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一概而論,但書法欣賞仍有其基本規(guī)律可循,亦非“玄學”之術(shù)。筆者以為,欣賞書法是書法在人腦中“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因此,必先“識形”,次而“賞質(zhì)”,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漸入佳境。 第一境 識形 書法是線條形象的藝術(shù),“形”有四要素。賞得“四要素”則入第一境。 一曰格式。書法以條幅、中堂、橫披、匾額、斗方、扇面、對聯(lián)、尺牘、手卷、頁冊、題畫等格式最為經(jīng)典。 二曰書體。書體以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魏體、章草、行草等最為常見。 三曰色彩。書法的色彩以白紙、墨字、紅印組合最為耐看。 四曰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以正文、題款、印章構(gòu)成最為普遍。 第二境 賞質(zhì) 書法不同于寫字。書法要講究“法度”,“合法”才能“質(zhì)美”。其“法”有四。賞得“四法”則入第二境。 一曰字法。字乃書法之根本。聚點畫而成字,點畫之間應當“平衡對稱,對比和諧,主次得宜,疏密適度,多樣統(tǒng)一。” 二曰筆法。用筆貴在因體而變、穩(wěn)實豐富;中側(cè)(鋒)互換,法出有源;筆力遒勁、力透紙背。 三曰章法。章法即整幅書法作品的“布白”。它講究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以筆勢連綿,氣脈暢通、節(jié)奏分明,若如“行云流水”。即所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計白當黑,奇趣乃出”。 四曰墨法。墨有六彩之說,即“濃、淡,枯、濕,燥、潤”。若能“帶燥方潤,將濃遂枯”,則可達到“無聲而樂的和諧”,“五光十色的神采”,“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談笑”的境地。 第三境 寄情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劉熙載語)。書法的目的是“暢寄幽情”。書法藝術(shù)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氣質(zhì)的一種抽象體現(xiàn)與表露。欣賞書法不僅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點畫、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氣質(zhì)修養(yǎng)。因此,欣賞書法的最高境界是通過書法作品與書法家“對話,交流”。而賞得此境需要賞者“見智”、“見性”,悟得書法之“出法”、“意境”、“氣質(zhì)”之妙理。 一曰出法。卓越的書法家總是善于在嚴格的法度之中自由馳騁并施展其創(chuàng)造才能。因此,他們往往任情姿性,縱筆所如,使人看出他們的“無拘無束”,而又不流于“荒誕狂怪”;既有“先圣”的遺風,又有自己的“圣地”,即所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放豪之外”。 二曰意境。書法的意境是指于書法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內(nèi)涵,則在生動的氣韻、飛揚的神采以及空間余白所構(gòu)成的幽深而曠遠的意象。如,有的象行軍布陣,旗幟飛揚,士馬精研;有的象尺幅丹青,疏林遠阜,錯落有致;有的象江河大川,奔騰浩蕩,一瀉千里;有的象廻溪曲沼,春水繁花,清幽婉麗;有的象婀娜舞姿,素袖輕揚,一步一形;有的象悠揚樂曲,繞梁三日,牽人情思。這就是書法富于韻致,并且交織著生命節(jié)奏的意境。 三曰氣質(zhì)。常言道,“書為心畫”,“字如其人”。書法是書法家抒情達意的特殊語言。如同作家之文,詩人之詩,歌者之聲。因此,有獨立性、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其書往往風格獨具;依賴性強、唯唯喏喏的人,其書往往依傍門戶、缺乏個性。性情豪爽英邁之人,其書往往氣度恢宏;感情纏綿悱惻之夫,其書往往柔媚有余,勁健不足。志行高潔者,其書往往清氣飄灑;格調(diào)低下者,其書往往俗氣橫流。心情恬淡者,其書往往氣靜端莊、淡泊曠達;追名逐利者,其書往往張牙舞爪、嘩而取寵。 書法難點
書法是瞬間表現(xiàn)的藝術(shù),一件書法作品可以在瞬間完成的,在這瞬間里的一招一式要表現(xiàn)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技術(shù)、思想和意境。書法還是不可以重復的藝術(shù),一件作品一個樣,沒有絕對一模一樣的作品。書法還是一個遺憾的藝術(shù),如果一個字甚至一個筆劃寫壞了,大大影響書法的質(zhì)量。因此,書法的不可涂改性決定了書法的難度。俗話說:“字是黑狗,越描越丑”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要使書法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難的,其難主要解決以下六個難點:難在用筆,難在結(jié)構(gòu),難在墨法,難在章法,難在意境,難在統(tǒng)一。能否突破這六個難點,是寫好書法的關(guān)鍵。 一、難在用筆 王羲之在《書論》中說:“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這里的“遲急”、“曲直”、“藏出”、“起伏”說的都是在用筆過程中行筆的變化。 “遲急”是說行筆速度節(jié)奏的變化; “曲直”是說行筆運動軌跡的變化; “藏出”是說起筆、收筆的變化; “起伏”是說行筆過程中提、按的變化。 這些都是用筆的要點,而且不同的行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藝術(shù)效果。通常情況下,“遲”表現(xiàn)“沉著”,“急”表現(xiàn)“得勢”;“曲”表現(xiàn)“多姿”;“直”表現(xiàn)“剛勁”;“藏”表現(xiàn)“渾成”;“出”表現(xiàn)“爽利”;“起”表現(xiàn)“靈動”;“伏”表現(xiàn)“穩(wěn)重”。然而,這些又都不是絕對的,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這里的“十”、“五”我們應該把它視為辨證關(guān)系,而不是絕對的量化標準,更不能把 “十遲五急”作為每字的處理方法,否則將會弄巧成拙。因此,我們要將這些相互對立的元素組成一個和諧的矛盾統(tǒng)一體,使其書法線條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一句話,學會了用筆就等于學會了走路,只有能熟練地駕御毛筆,才能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寫到那里就寫到那里。 ( 唐朝楷書中 歐體筆法最精妙 ,行書筆法當數(shù)《蘭亭序》為最妙,歐陽詢的《張翰帖》也非常的豐富。) (妙品) 王羲之在(題 衛(wèi)夫人《筆陳圖》后)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這里的平直、相似、算子、方整、齊平,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只有雷同,沒有變化的字不是書法。 那書法是什么呢?書法是藝術(shù),在書法中處處都要表現(xiàn)藝術(shù)。 從形態(tài)上講究對比、變化,從內(nèi)涵上講究神采、韻味。故對比、變化是書法的根,神采、韻味是書法的魂。 蔡邕在《九勢》中說:“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合勢背。” 書法要求筆畫搭配適宜、使轉(zhuǎn)有情。線條決定質(zhì)量,結(jié)構(gòu)決定形態(tài),韻味決定神采。 就像廚師做菜首先講究菜的質(zhì)量,然后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藝術(shù)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欲,看著就想“吃”。“吃”是廚師做菜的核心內(nèi)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鮮、香,我們要什么,有什么,回味無窮,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書法也是如此,其形在外,味在內(nèi),形可視,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難,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么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謂形神兼?zhèn)湟病?/FONT> 三、難在墨法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述書下》云:“畫法、字法,本于筆,成于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guān)鍵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 ” 墨法在書法中占著中要的地位,善于用墨,是書家一生不斷的追求。 素有“惜墨如金”的當代草圣林散之,用墨講究、變化無窮。“潑墨似水”的清代神筆王鐸,用墨大膽、痛快沉著,把筆墨“濃、淡、干、濕、燥”的豐富變化演繹地淋漓盡致。宋姜夔《續(xù)書譜·用墨》說的更為詳細:“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 這說明不同的字體對墨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合理的用墨能使字體增彩。 書法中的“濃淡”、“干濕”、“燥韻”的一切變化都在自然形成之中。一味增多,過激都可以引起不良反應。如用墨不可過淡,淡則灰,灰則傷神;不可過濃,濃則滯,滯則不暢(筆);不可過干,干則枯,枯則無華;不可過濕,濕則溢,溢則無韻;不可過燥,燥則焦,焦則狼藉。否則,就會失去天真。我理解的用墨很簡單,如同吃飯一樣,吃——消化——再吃——再消化,也即蘸墨——書寫——再蘸墨——再書寫。 中華第一草書:懷素《自敘帖》 (墨法濃淡干濕、蒼潤交融) 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古人作書很講究章法,蔣驥《續(xù)書法論》:“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xù)。行間有高下疏密,須得參差掩映之跡。” 章法是點畫與點畫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顧盼,行與行之間的相映,整體上氣韻通達,虛實相生,神采飛揚。 章法也稱“布白”,“布白”就是“布局”,把整幅作品的內(nèi)容進行布白,如字距、行距、行款以及字的大小、款式的高低,天地的留白等。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 ( 字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神品!) 意境是書法家把書法的情感注入筆端,用書法的形象來抒發(fā)胸中之意,讓讀者欣賞到書法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從中得到感悟、啟示和滋養(yǎng)。 意境是文化的體現(xiàn),其表現(xiàn)方法,簡單地說是虛實相生,實是虛的基礎(chǔ),虛是實的升華,虛實是相互依托的關(guān)系。 在書法的審美過程中,意境的產(chǎn)生,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 “意境深遠”:就是把書法藝術(shù)不同的美,展示在想象的空間里,把自然境界和藝術(shù)境界的完美結(jié)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新的意境來。如顏體的開闊,表現(xiàn)出了豁達的心胸和包容的雅量。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胸懷寬宏是一種美德、一種風度、一種仁愛無私的境界。把這種境界表現(xiàn)在書法藝術(shù)中,就是意境。 意境表現(xiàn)的形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意境應該是出彩的,要出彩就要注入很多美的元素,常用對比、夸張、意料之外的手法來吸引眼球,增加視角的沖擊力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只有意境出彩的作品,才能讓人回味無窮,激動、興奮和感慨,并使人們的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 在意境的表達上要考慮抒發(fā)情感,追求“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境界,把作者的真實情感表現(xiàn)在作品中,就像《祭侄稿》一樣悲憤胸中出,至性書正氣,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是顏真卿心情的真實流露。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顧不得筆墨的工拙,隨著書家情緒起伏而自然形成,是情感和功夫的自然流露。達到了技術(shù)和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的頂峰,在書法歷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 天下一人絕世墨寶:徽宗趙佶 《草書千字文》 用筆的熟練程度決定著線條的質(zhì)量 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的準確與否,決定了結(jié)構(gòu)的形態(tài)的優(yōu)劣 結(jié)構(gòu)的寬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的對比、變化準確與否,決定了章法的優(yōu)劣 書法是通過漢字表達作者的情感的藝術(shù),把筆畫、結(jié)構(gòu)、章法、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對比、變化統(tǒng)一在一起,再注入作者的技術(shù)、情感、思想、境界、追求,就是經(jīng)典的好作品。
以上這些我們都能從古代經(jīng)典的作品中得到體驗。 變化與統(tǒng)一是一對辨證關(guān)系,變化可以使作品豐富,統(tǒng)一可以使作品規(guī)范。到位而不越位,變化中蘊藏著統(tǒng)一,統(tǒng)一中又富于變化,渾然一體。 我們常說一心不能二用,其實,在書法學習上,不但一心要二用,還要三用、四用。 如我們在寫字的過程中,不但要把握好用筆的節(jié)奏、結(jié)構(gòu)的對比,還要把握好墨色的枯潤,章法的挪讓,只有這些都做到了得心應手,才能很好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作品的意境才能得以顯現(xiàn)。 因此,學習書法要手腦并用,要有全面的、過硬的基本功,能夠把各種技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否則是難以駕御的。 如果只注意了用筆而忽略了結(jié)構(gòu),雖然線條寫好了,但結(jié)構(gòu)不好,寫出的字不好看;只注意了結(jié)構(gòu)而忽略了用筆,結(jié)構(gòu)雖然寫好了,線條不好,寫出的字也不好看;只注意了用筆、結(jié)構(gòu)而忽略了章法、意境,用筆、結(jié)構(gòu)雖然寫好了,章法、意境不好,寫出的作品沒有內(nèi)涵更不好看。 總之,要想寫好作品,就要技術(shù)、思想、文化全面地統(tǒng)一到位。掌握了以上技術(shù),并把這些技術(shù)通過實踐熟練地、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就已經(jīng)具備了書寫書法、表現(xiàn)書法的能力。 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務(wù)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fā),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和之際,優(yōu)劣無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四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蒙無所從。當仁者得志忘言,罕陣其要;企學者希風敘妙,雖述猶疏”。 在書法創(chuàng)作的主觀和客觀之間,處理好書法中的六個難點,把握好書法中“辨證”、“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解決好書法中各對矛盾,最終達到書法中的“和諧”、“統(tǒng)一”之美。 怎樣寫好硬筆書法?
文章來源:中國書法文化
1.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tǒng)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fā)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fā),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后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學毛筆后學硬筆的傳統(tǒng)觀念。我們現(xiàn)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練習硬筆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fā)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fā),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體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體的美感主要表現(xiàn)在其結(jié)構(gòu)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jié)構(gòu)。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才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刻苦練習。 2.練字都應該練什么?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墻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fā)現(xiàn)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里。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fā)現(xiàn)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談不上創(chuàng)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chǔ)上還要把寫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記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fā)痛,手腕發(fā)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xiàn)象就會消失。經(jīng)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么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么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jié)構(gòu),因為練字的關(guān)鍵是掌握字的結(jié)構(gòu)。字的結(jié)構(gòu)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guān)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jié)構(gòu),寫出了方方正正,結(jié)構(gòu)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jié)構(gòu),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jié)構(gòu),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體的關(guān)鍵和基礎(chǔ)。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guī)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jié)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shù)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xiàn)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guān)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jù)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 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guān)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jù)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zhuǎn)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shù)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diào),但只要結(jié)構(gòu)準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shù)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jié)構(gòu)不準確。如果結(jié)構(gòu)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 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jié)構(gòu),練好基本功的基礎(chǔ)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chǔ)上,還要經(jīng)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chuàng)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么?讀字形,讀結(jié)構(gòu),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guān)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jié)構(gòu)。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并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范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yè)紙上,這種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jié)構(gòu)。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chǔ)上把字帖去掉,根據(jù)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yè)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guān)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準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準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chuàng)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chǔ)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jù)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nèi)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chuàng)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中學生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4.練字的注意事項 下面我再談?wù)劸氉謶⒁獾膸讉€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書寫工具的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在考試時往往會因此影響閱卷老師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筆跡的墨色以藍黑色為最好。 第二個問題: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zhí)筆的方法。由于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中學生使用的是圓珠筆,我就以圓珠筆為例談?wù)剬懽值淖藙莺蛨?zhí)筆的方法。用圓珠筆寫字要采用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由于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qū)域。一般右手執(zhí)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cè)。眼睛距紙面約30厘米,胸部距桌邊約10厘米。兩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住筆桿的左右兩側(cè),中指第一關(guān)節(jié)左側(cè)抵住筆桿的下方,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貼靠中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起直轄市控制作用。拇指與筆桿接觸點到筆尖的距離約4厘米。筆桿斜靠在虎口上,與紙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鋼筆寫字還應注意筆尖在外,筆舌在里,讓筆尖的中縫接觸紙面,以保證出水均勻,線條流暢。 第三個問題: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茍,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jié)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cè)〉玫倪M步化為烏有。 第四個問題: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恒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jīng)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在掌握了字體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堅持不懈的練下去,輕易不要變換字體。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起。 第五個問題:要學用結(jié)合,練寫合一,有的同學練字的時候?qū)懙煤芎茫珜懽鳂I(yè)的時候又瞎寫一氣,這們是永遠練不好字的。練過的字平時用到了,應該寫的象練時那樣好,練一個用一個,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jié)合才能練好字。 第六個問題:各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師要寫規(guī)范字,其次還要鼓勵學生練字。對作業(yè)書寫潦草的學生要批評教育,讓其改正。督促學生練字不只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每個教師都有責任。 5.練字有三種境界。 大家都看過金庸的長篇小說《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對練劍的精辟論述:初學乍練之時,以手使劍,有時劍不聽使喚,甚至會傷及自己。練過一段時間之后手劍合一,以心使劍,劍隨心走,劍術(shù)就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劍術(shù)的最高層次是心劍合一,無劍無我。舉手投足即是劍著,飛花摘葉,皆是利劍,一枚細細的繡花針也能抵擋三個劍術(shù)高手,這樣的劍術(shù)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練字也是這樣,我們練字的最初階段同樣是以手使筆。筆由不聽手的使喚到逐漸熟練有一個過程,進一步可以發(fā)展到筆手合一的境界。這時寫字的時候感覺筆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筆寫,而是在用手寫。只要我們認真練習,是可以達到這一境界的。 練字的第二個境界是以心使筆,心筆合一,心動則筆動。筆下所寫的就是心中所想,達到了這一境界,書法水平可以說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內(nèi)的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向這一目標邁進。 練字的第三個境界是師法造化,無我無筆。古代許多著名的大書法家都是這樣的。如王羲之見白鵝游水之姿,悟出“浮鵝鉤”的筆勢;張旭見擔夫爭路,公孫大娘舞劍,從中悟到結(jié)構(gòu)點畫的爭讓穿插關(guān)系和用筆的疾徐、節(jié)奏,大大豐富了其狂草的寫法;懷素觀夏云海濤,領(lǐng)悟到草書的大氣磅礴、翻江倒海之勢;顏真卿觀屋漏痕、錐畫沙,理解了用筆的遲澀和力度。這是我們練字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無論有筆無筆,軟筆硬筆,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寫出絕妙的書法作品。 讓我們用心寫字,而不僅僅是用手寫字,努力向這一理想的境界邁進吧! 下面談?wù)劦谒膫€問題:我是怎樣練字的。 開始時我用毛筆臨《顏勤禮碑》,后來我找到一本《99天鋼筆字速成字帖》,該帖精選99個具有代表性的漢字,要求練習者每天練習一個,記住一個,學會一個。練完99天,99個漢字都會寫了,觸類旁通,其它的漢字也都會寫了。我從《顏勤禮碑》中找出這些漢字,每天一個,刻苦練習,不到一個月,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后來,有同學說,我寫的顏體很有“顏”味,只是軟而無力,原因是我在運筆的時候做不到“中鋒行筆”,很多情況下都是拖筆。這個同學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發(fā)現(xiàn)了我的毛病,卻不能幫我改正。我多方求教,認真觀察別人如何寫字,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一訣竅:原來,別人寫字的時候常常捻動筆桿,讓筆尖隨著運筆轉(zhuǎn)動,始終處于筆畫的中間,這樣就做到了“中鋒行筆”。 后來,我的另一個同學對我說:“你的字筆畫很規(guī)范,但組合到一塊后并不美觀,主要原因是結(jié)構(gòu)不對。要想掌握字的結(jié)構(gòu),你不如跟著我學寫黑體字,筆畫象火柴棍一樣的黑體字,只有結(jié)構(gòu)對了才美觀。”于是我就用板刷沾水,照著報紙新聞的黑體字標題在地板上練習。很快我就掌握了黑體字的寫法,并為一些班級書寫了大字標語。我發(fā)現(xiàn),在學會黑體字后,許多從未練習過的字體,只要對其基本筆畫稍加練習就能寫成。這也是我今天建議同學們從黑體字練起的原因。1993年,我參加石家莊市教委組織的書畫比賽獲三等獎,如今我經(jīng)常幫助同事們出壁報,寫大字,既鞏固了練字的效果又提高了寫字的水平,既幫助了別人又陶冶了自己。 以上我們談了練字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果大家按我說的去做,我想你一定會取得進步的,因為我指導學生練字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我就談?wù)勥@個問題。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要自己寫好字,還要指導學生寫一手好字。為了讓學生寫好字,我曾經(jīng)讓學生寫過“每日一字”,經(jīng)過練習,98屆學生李超學習龐中華體鋼筆字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牛鯤鵬的鋼筆字方正謹嚴自成一體。我還為學生搞過多次書法講座,并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書法比賽。2001屆學生胡占雄、李墨等人的硬筆書法作品曾在“世紀之星”書法比賽中獲獎。如今,我在學生中開展評比“星級書寫能手”的活動,學生練字的熱情很高。“三星級書寫能手”孫瑞靜同學不但書寫工整清楚,而且達到了每分鐘50多字的書寫速度。 最后我還想告訴大家:寫一手漂亮的漢字其實并不難,只要你用心練用心寫總會成功的。當你看到一個個端莊秀麗的漢字從你的筆下流淌而出的時候,當你看到一頁頁整潔清楚的作業(yè)在你的筆下誕生的時候,當你看到作業(yè)本上的紅對鉤和“優(yōu)”的時候,你不覺得寫好漢字也是一種藝術(shù)享受嗎?讓我們走進漢字書法的藝術(shù)世界,盡情的揮毫潑墨吧! 參考資料:教育之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