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2-1-17 來自: 華夏中醫(yī)網 編輯: 沁水百合 [導讀] 足跟痛是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質、關節(jié)、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 ,往往發(fā)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跖筋膜纖維斷裂 ... [導語] 足跟痛是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質、關節(jié)、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 ,往往發(fā)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跖筋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麗處骨質增生及壓痛 ,側位 X 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 常用的治療足跟痛的藥浴方如下: 方一 [來源]《江蘇中醫(yī)》 [配方]透骨草、路路通、尋骨風各30克,三棱、蒼術、獨活各20克,細辛、生川烏、生草烏各15克。 [用法]將上藥裝入紗布袋內,置水中煮沸30分鐘后,倒入盆中,將患足置于藥液上熏蒸。為防蒸氣放散,上面可蓋以布巾。待藥液溫度降至約50℃時,再將患足置于盆中浸洗,并用手不停地搓揉30分鐘。每日熏洗2次,每劑藥可用2天。 [功效]溫經活血止痛。適用于跟骨骨刺、跟骨結節(jié)滑囊炎、跟部脂肪墊炎、跖腱膜炎等所致足痛癥。 方二 [來源]《遼寧中醫(yī)雜志》 [配方]伸筋草50克,透骨草、卷柏各40克,當歸、木瓜、乳香、生地、熟地、雞血藤和30克,沒藥20克,蒼術10克,川烏、草烏、川黃柏各15克,食醋500毫升。 [用法]上藥加水3000毫升,待煎至2000毫升后,將食醋倒入鍋內同煎。煎數分鐘后,把藥液濾入盆內。先將患足跟放在盆上熏蒸,待藥液不致燙傷皮膚時,即可把足跟放在盆內浸洗。每次熏洗時間約40分鐘,每日2--3次,每劑藥用2天。 [功效]健骨強筋、活血化瘀、搜風透骨、除濕消腫。適用于足跟骨刺。 方三 [來源]《新中醫(yī)》 [配方]地鱉蟲40克,五靈脂、白芥子、制草烏、三棱各30克,威靈仙、楮實子、馬鞭草、蘇木、海帶、皂角刺、蒲公英、元胡、漢防已各60克,食醋100毫升,鮮蔥100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煎沸后,再煎3--5分鐘即可。用將鮮蔥(連根須)洗凈切碎放入腳盆內,加入食醋;然后將煎好的藥汁連藥渣一起倒進放有醋、蔥的腳盆內,趁藥溫適度時,囑患者將患肢腳跟放進藥液內,浸泡30分鐘至60分鐘以上,浸后揩干。每日浸泡2次。繼續(xù)浸用時,可將藥液煎沸后再用,每劑浸2天后,更換新藥,如上法用之,至愈為止。 [功效]軟堅散結、消炎止痛。適用于足跟骨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