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丹 內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人體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而在體內凝練結丹的修行方式。從中華道教宗祖軒轅黃帝求道于廣成子記載算起,內丹已經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丹道祖經丹道的發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經》、《文子》、《列子》、《莊子》、《內業》、《心術》、《楚辭·遠游》和《陰符經》以及黃老學派作品可是說是所有丹經必本的祖經,后世一切丹經均從其中發揮而來,一直是內丹法訣的綱要。內丹一詞常見于道教。如道教全真派便是以修內丹而聞名天下。
![]() 理論思想 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中華氣功修煉術源遠流長,氣功通過內煉精氣,修煉內丹的理論思想與中醫思想不謀而合,經過丹能在經絡里的不斷疏通,從而達到“經絡全通、百骸俱暖”高質量生活狀態,其修煉步驟是“煉己筑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 從中華道教宗祖軒轅黃帝求道于廣成子記載算起,內丹已經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程,可見遠古時期,先民們就已經開始修煉金丹大道了。
《入藥鏡》,唐崔希范著。《宋史·藝文志》錄有《崔公入藥鏡》三卷。今《正統道藏》中存四種,即《道樞》卷三十七所收《入藥鏡上篇》、《入藥鏡中篇》和《修真十書》卷十三、二十一所收《解注崔公入藥鏡》、《天元入藥鏡》。所謂「藥」指人的精、氣、神,即人的「三奇」;內煉精氣神的過程稱為「入」;「鏡」指人心,心屬火,心火內明則萬物明,故心鏡為煉養精氣神所不可或缺。是為書名的含義。 書中結合易學與內丹學說,架構了一個系統的內丹修煉理論和方法;強調煉內丹的宗旨在于與道合真,效法自然的清靜無為;又以心和腎為煉丹根本,把修煉分為十六個層次,由淺入深,九轉成仙。 內丹修行就是積聚能量疏通自身經絡,練功時間越長,正氣越多,病、邪、穢氣等不干凈氣態自然逐漸減少直至消失!從而內氣充盈,病氣無存,達到神清氣爽的精神狀態,繼續修行能量互相感應形成人體生物場,尤其是練功時候這個生物場會無限制擴大,與宇宙不斷重疊,直至合一, 這就是道家內丹說的天人合一,此時念的咒語會跟波一樣隨時來影響宇宙,這時人處在自身的生物場中無比的舒服愉悅,身心達到極好的調整。
《入藥鏡》 先天炁,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日有合,月有合, 窮戊己,定庚甲。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 起巽風,運坤火,入黃房,成至寶。水怕干,火怕寒, 差毫發,不成丹。鉛龍昇,汞虎降,驅二物,勿縱放。 産在坤,種在乾,但至誠,法自然。盜天地,奪造化, 攢五行,會八卦。水眞水,火眞火,水火交,永不老。 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驗。是性命,非神炁, 水鄉鉛,只一味。歸根竅,復命關,貫尾閭,通泥丸。 眞橐龠,眞鼎爐,無中有,有中無。託黃婆,媒姹女, 輕輕地,默默舉。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爲。 飲刀圭,窺天巧,辨朔望,知昏曉。識浮沉,明主客, 要聚會,莫間隔。采藥時,調火功,受炁吉,防成兇。 火候足,莫傷丹,天地靈,造化慳。初結胎,看本命, 終脫胎,看四正。密密行,句句應。
注: 炁 【拼音】:[qì] 【字義】:1.古同“氣”。 丹原指用[1] 鉛汞等礦物煉制而成的紅色或丸狀的藥物,被認為服之能長生不死,羽化成仙。據稱,道教信徒煉制這種理想中的長生不死藥的過程,須經“七返九還”,最后復歸于“道之初始”,故稱“還丹”,《周易參同契》云:“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又此丹以金(實為鉛、汞)為主要原料,故稱“金丹”,并取“金性不朽敗”之義,以喻還丹能令人永生不死。
內丹介紹亦稱“還丹”、“金丹”、“內金丹”、“大丹”,為道教重要的煉養方術。內丹是指在人體內煉成的長生不死藥,其所需原料精、氣、神,亦用外丹術語喻稱鉛汞,其煉制過程亦如外丹之經七返九還而復歸本初之道,故亦稱還丹、金丹。張伯端《金丹四百字》云:“以火(喻神)煉金(喻氣),返本還源,謂之金丹也。”[2] 內丹煉養之道,淵源于先秦以來的行氣、守一等術,是此類方術在實踐和宗教化過程中發展成熟的產物[3] 。
內丹修煉
概述
關于清凈孤修派丹法的步驟,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筑基入手功夫,稱為道術筑基階段主要是補足全身生理機能一虧損,同時初步打通任督和三關的徑路,直至氣通、全身經絡通暢,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為內丹仙術作準備。第二階段為煉精化炁,稱為初關仙術 ( 百日關 ) 。這段功法以元精為藥物,包括調藥、采藥、封爐、煉藥、止火幾個步驟,屬小周天功夫。第三階段為煉炁化神,稱為中關仙術 ( 十月關 ) 。這段功法先要經過“大死七日”的入圜過渡步驟,隨之“采大藥”、“養胎”,進入無為的入定功夫。第四階段為煉神還虛,稱作上關仙術 ( 九年關 ) 。煉神還虛純為性功,約九年,前三年神超內院、哺乳溫養;后六年調神出殼,直至虛空粉碎,合道成仙。下、中、上三關仙術各約需百日、十月、九年等時日。 但亦因人而異。今依《上品丹法節次》簡述如下:
( 一 ) 煉己存誠。
其要訣為懲忿窒欲、虛寂恒誠;掃除后天之習染,獨露先天之真體;使識神退位,元神呈現;息斷俗緣,退藏于密。丹家收拾身心,凝神定慮,即歸中宮祖竅,養自我本來一點靈光,常應常靜,二年三年,積久益善,促開玄關一竅。
( 二 ) 筑基培藥 .
其功法為擇地入圜,身心意不動,收攝精氣神三寶歸于中宮,時時覺照 . 刻刻規中 . 借假修真,以玄關一竅立基斂藏神炁,行抱元守一之訣。此法純熟,更復坐忘內視,行凝神入炁穴之功,活子時至元陽生,勃然機發,于恍惚杳冥之中,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龍生于離,虎生于坎,當虛極靜篤之時,將元神沉于羔穴 . 聽其自呼自吸,采有氣無質之壬水 ( 坎中真陽 ) ,以真意攝入中宮,與離中真陰會合。
( 三 ) 坎離交靖。
其功法要心息相依,身心不動,神羔凝結,于虛極靜篤中,忽覺海底蠕動有光透出,似初三新月 . 或如粟如珠,照在腹部,乃金炁初現之象。而后以真意引藥穿尾間,經夾脊,透玉枕,入泥丸,游九宮,自上腮滴下鵲橋,似醒酗甘露,沿赤道復歸炁穴,行歸復法,為胎息入手功夫。
( 四 ) 采藥歸鼎。
丹家于虛寂杳冥、淵默混沌之際,頓起雷聲如裂帛,丹田火熱,兩腎湯煎,即將藥物聚于海底,以真意引轉尾間,雷聲轟轟透過三關,翁聚泥丸宮。此時月窟風生,絳宮月明,兩眉間內涌圓光,藥物不知不覺由鵲橋下重樓,涼如冰片薄荷,沁人心脾,送歸土釜。此為煉取谷神之法,取坎填離之功。
( 五 ) 周天火候。
丹家循任督運小周天煉藥,自子時至巳時進陽火,應乾之策二百一十六數,除去卯時沐浴三十六策不用,實行一百八十息。自午時至亥時退陰符 . 應坤之策一百四十四數 . 除去酉時沐浴二十四策不用,實行一百二十息。連同沐浴六十息,閏余二十四息,合計三百八十四息,故日周天息數微微數。丹家須于平時調準,臨爐煉藥之際,只要心息相依,自然運用,不可唱籌量沙,刻意追求。小周天功成,得玉液還丹,補足后天破漏虧損,復歸童真之體。
( 六 ) 乾坤交靖。
丹士行足周天火候,填回先天乾坤之位,于凝神大定之中,勃然機發,玄關一竅大開,頓覺虛靈空朗,進入齊天地、泯人我、混混冥冥的境界。此時先天炁復,凝為大藥,一點落黃庭,遍身酥綿暢快,只覺圓陀陀、光灼灼,如珠在玉盤,為虛靈獨露的金液還丹。
( 七 ) 十月養胎。
神炁凝結為圣胎,又名嬰兒,須洗心滌慮、綿密寂照、常定常覺,如龍養珠,如雞抱卵,暖氣不絕,始得靈胎日漸堅固。十月養胎是大周天煉羔化神功夫,其火候要爐里自溫溫,鎮日玩真空,念不可起,意不可散,十個月如一日,方能神全胎化。十月養胎為入定功夫,如遇丹田火熱,可存想兩眉間有一黑球如碗大,收攝入神室,其熱自退。
(八)移神換鼎。
頭部泥丸宮,又名天谷,乃陽神本宮。靈胎純為先天凝結之陽神,乃人之法身,嬰兒現象,須出其胞,由下田炁穴移至泥丸宮,行煉性之功。陽神能超越時空障礙,透金穿石,隱顯隨心。移神天谷后,丹士應端拱無為、正位居體、寂以定之、慧以鎮之,繼行入定之性功。
( 九 ) 泥丸養慈。
泥丸為全身至清至靈之地,上應太空之鎮星,丹家法天象地,以真心合天心,要居塵出塵,須入塵磨煉,靜以養慧,動以煉慧。法惟冥心寂定,訣在一“誠”字,誠于靜者神自明,誠于動者性自徹,天下無撇不下之凡情,無識不破之物理,乃由誠而明之性功。丹家于此際,靜極生動,定極生慧,開發出人體潛能,得大智慧、大神通。
( 十 ) 還虛合道。
內丹學煉至陽神脫體,未為究竟,軀體仍在,終難脫生死。丹家于具神通后,不可常動不還、用慧神疲,更應于群動之中 . 獨抱靜觀自得之趣,一如得魚而忘荃,行物我無間的還虛功夫。便進一步,粉碎虛空,真幻兩忘,道合自然,神證太虛,與天地同其闔辟循環,渾化與無垠,動與天俱,靜與天游,則為天仙功成。
科學研究現代科學認為,內丹的煉制是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即任何物體都在向外輻射電磁波。所以現代學者推測,內丹的實質應該是反物質即負熵[16] 。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即是一種熵增加的過程,而內丹的修煉就是減少熵的增加。
內丹特征《高上玉皇心印妙經》中有云: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