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的成功經(jīng)理人形象似乎是這樣的:他們斗志昂揚,一出征便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所有的難題都能攻克,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很多管理書籍也告訴我們:遇到問題,要想盡辦法解決。可是很少有一本書能像《覺醒的年代》這樣,輕聲安慰我們:“我們身處的社會目前所遭遇的許多事情,遠比我們所預期的要重大得多,而且更令人困惑與苦惱”;“悖論像天氣,只能和它相處,不能解決它;只能設法緩和最糟的部分,掌握最好的部分,并以其為前進的線索。無論在生活中、工作上、社會上、國際間,我們都必須接受悖論,并賦予意義。” 這種關于悖論的感悟,來源于該書作者—英國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Charles Handy)20多年前看到的一幅雕塑作品:一件銅鑄的雨衣,筆直站在那里,但卻是空的。那天上午,漢迪參觀了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的總部,穿行在一排又一排的桌子、一間又一間的辦公室之間,他覺得那里的人們正處于為了他們的角色而犧牲掉自己個性的危險之中。我們需要為經(jīng)濟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也需要保持個性—這確實是個悖論。在生活中,這樣的悖論比比皆是。于是對漢迪來說,這件空雨衣便成了人們無法擺脫的悖論的象征。 書中總結了當代社會所面臨的九大悖論:智慧悖論、工作悖論、生產(chǎn)力悖論、時間悖論、財富悖論、組織悖論、時代悖論、個人悖論以及正義悖論。它們皆不可解決,我們只能管理,甚至妥協(xié)。很難想象,那種雄心勃勃的強悍而剛硬的人生,在遇到這些“困惑與苦惱”時,會生出怎樣的無力感。所以,我們需要保持人生的柔韌和彈性。書中提到的“平衡悖論的三種方法”和“穿越悖論的八條蹊徑”似乎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可能。只是這些蹊徑上閃爍著太多思想的火花,而且缺乏指引,讀起來難免分神。 一向以組織解構者而聞名的漢迪,在這本書中視線上移到了哲學的高度,筆觸甚至直指時間、空間這些看似永恒的話題。難怪9年前這本書被第一次介紹給中國讀者時,人們會覺得這是一部純粹的哲學作品。 在本書的序言中,漢迪謙虛地提到:“研究哲學就是研究人生,但別指望哲學會告訴你如何度過人生。在閱讀本書時,希望你也保持這樣的心態(tài)。”那么,如果要總結一下此書對于管理的影響,那便是:它讓我們知道,沒有任何一種存在于企業(yè)管理中唯一不變的法則,一切都必須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調(diào)整自己以適應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需求。最后,藉由漢迪在書中提到的一句話來做結:“人生的道路就如同高爾夫球場,球道兩側若無草木叢生的崎嶇地,便無法突顯出綠草地的平坦與寧靜。” [版權]《覺醒的年代》,(英)查爾斯·漢迪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36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