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二年級小學生叫馬宇,平時聰明伶俐,可學習時遇到了困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的字部首筆劃總是顛倒。經天津市兒童醫院兒童心理衛生專家紀慈診斷,他患了感覺統合失調癥。為此,這位專家提醒年輕的父母:目前 3-10歲兒童患該癥的日漸增多,應引起注意。 感覺統合失調癥是一種現代兒童疾病,造成這一病癥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胎位不正、早產、剖腹產、嬰幼兒時期搖抱少、活動空間不足以及孩子太放縱或干涉過度等。 常有一些家長因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或與他人交往困難等原因帶他們到醫院測試智商。這些孩子平時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可特別害怕數學,閱讀時常跳字、抄寫常漏字、漏行或出格,有時只寫半個字或筆劃顛倒;有的動作不協調,顯得笨手笨腳;也有的獨占性特別強,孤僻不合群,常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然而測試結果表明,他們的智商屬正常。經診斷,有不少孩子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癥。 目前,許多教師、家長尚不了解這種疾病,以為在學習、交往中出現的問題是孩子不聽話或粗心大意造成的,因此,出了問題教師找家長、家長打孩子,反而會使問題惡化。 感覺統合與兒童發展 在傳統的觀念里,人類的智慧是天生而無法改變的。但根據近代科學家的研究,智慧與人格除了受遺傳的影響之外,受環境的影響也很大。二十世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及教育學家皮亞杰(Piaget)認為,智慧的根源,是來自幼兒期的感覺及運動發展。美國行為學派也認為性格的形成,與個體環境和學習經驗有密切的關系。而近代解剖學家及神經學家也證實,個體在環境中如接受大量的感覺刺激,則其腦部功能可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讓孩子在環境中獲得充分的探索及操作機會,使神經、肌肉及骨骼均獲得正常的發展,才能形成開朗的個性、穩定的情緒及適當的行為,日后進入學校,也才能順利地適應團體生活和課業學習。 感覺統合是認知和學習的根基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個體先將各種感覺,如內耳前庭(注1)、平衡覺、皮膚觸覺、本體感受覺(肌肉關節動覺)、聽覺及視覺等輸入,在腦干部位組織整合,然后再適當地反應到生活上來。 在六歲以前,孩子還無法以抽象的概念來認識外界的事物,而必須以實際的感覺來認識與學習,所以他們必須不斷地以身體及四肢的動作來增加感官及運動的經驗。因此,教育幼兒通常須以具體的事物與教具,同時,要提供大量的活動,以培養他們肌肉關節的動覺及對自己形體的認識。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感覺運動組合逐漸成熟,才能接受文字及抽象符號的教學。所以,良好的感覺統合是幼兒將來認知學習的根基。 有障礙當然學不好 感覺統合功能的發展,有一定的順序。雖然大多數的兒童的發展在時間上有快慢之分,但都是在相同的發展軌道上前進。可惜的是,部分兒童因偏離這一軌道,或發展過于遲緩,以致在情緒、行為、學習或人際關系上遭到困擾。例如,有些兒童因觸覺通路有障礙,無法正確地解釋觸覺信息,以致當他被別人輕碰時,會誤解別人正在攻擊他們,久而久之,養成與別人保持距離的習慣,形成孤僻的個性,而別人也不愿與他們親近,使他們無法建立安全感及歸屬感。又如,兒童因前庭系統通路有障礙,必須不斷地調整姿態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有時還會不小心從椅子上摔下來,但父母親或幼稚園老師卻誤認為他們是故意搗蛋,不愿意安靜地坐在椅子上,使他們幼小的心靈深受委曲。另外,也有部分兒童因視覺通路有障礙,無法將字的形狀正確地傳送到腦部,因此抄寫功課時,容易發生遺漏子句、顛倒字形或顛倒數字等現象,但父母或老師恰往往誤認為他們很笨或不專心。 以上這些情況如果不能獲得改善,久而久之,兒童因無法與父母、老師或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就會產生情緒障礙或行為問題,導致用逃避或拒絕的方式,來應付學習。 造成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還有: 1.胎位不正所產生的固有平衡失調。 2.活動空間太小,爬行不足所產生前庭平衡失常。 3.父母太忙,造成右感覺刺激不足。 4.早產或剖腹產,造成觸覺學習不足。 5.祖父母采用傳統方法,要求太多或太放縱。 6.潔癖癥母親和保姆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及活動不足。 7.要求太多,管束太嚴,產生拔苗助長的現象。 8.保護過度或驕縱溺愛,造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 9.過早用學步車,造成前庭平衡及支撐力不足。 10.延誤矯正,造成幼兒自信心不足和不良習慣的定型化。 那么家長如何在生活中觀察孩子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呢? 專門對感覺統合問題進行長期研究及治療的兒童心理問題咨詢所——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專家認為,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兒童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常的癥狀、表現 根據研究,三歲到八歲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年齡,也是神經可塑性最好的時期,所以在這期間,教師們和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感覺統合異常的現象,應盡速予以幫助,這是最有效且最節省時間的方法。以下就介紹兒童感覺統合失常時,可能出現的癥狀和表現: 一、穿衣服的能力 二、用餐時的表現 三、生活上的現象 四、游戲時的表現 1.俯臥在墊子上的表現:是否特別緊張,是否能同時抬頭,舉起雙臂和雙腿。 2.伸開雙手繞圈圈的表現:是否顯得笨手笨腳,是否特別緊張。 3.玩耍意外碰傷流血時,自己常未察覺。 4. 害怕搭乘電動扶梯; 5.不喜歡玩秋千、翹翹板、旋轉地球或木馬。 6.太(特別)喜歡玩旋轉或搖動的游戲,而且不會感到頭暈。 7.常有頭暈或跌倒的感覺;怕上高處或跨越水溝;不喜歡被高舉。 8.學不會騎木馬、爬架子或騎三輪車。即使會,也無法熟練。 9.分辨不出相似的圖形或物品;不會玩拼圖游戲。 五、學習中的表現 六、作業中的問題 七、情緒方面的表現 |
|
來自: wanglingxu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