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課題研究走進教師成長的生命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任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們以“小課題研究”為載體,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為目標,引領廣大教師走“學習+實踐+研究+反思=專業成長”之路。
為了讓小課題研究真正走進教師成長的生命歷程,小課題研究主要從六個方面深入開展:
1、近。“近”就是指研究的問題要貼近研究對象,貼近教學實際。可以定期開展“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相同的教學內容,相同的教學資源,不同的上課教師,不同的教學流程和教學風格,讓老師和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感受成長。從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教育教學的事例中查找問題,確立自己能研究、好研究、利于自己研究的小課題。
2、小。小課題研究的點要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關注細節。我校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的細節中挖掘研究的小課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
3、真。寧要真實的缺憾,不要虛假的完美。這是我們課題組成員達成的共識。每一位實驗教師在小課題研究中嚴格做到“三真”。
(1)選題要真。 教師在學校、班級、學生存在的眾多實際問題中篩選出有研究價值的“真問題”進行研究。避免“假問題”和“沒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2)實驗要真。建議學校要建立“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小課題研究月匯報制度”“小課題研究管理制度”,每月組織一次小課題研究交流活動,匯報研究體會、實驗情況和階段性成果,以及存在問題和下一步設想。學校提出指導性建議,把握研究的方向,并對小課題研究情況進行現場檢查。避免教師隨心所欲造“假問題”搞“假研究”。
(3)成果要真。小課題的研究成果是自己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進,實驗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將研究成果以多種方式呈現出來,可以是小論文、教育敘事、教學案例、典型經驗等。學校將對研究成果進行初步鑒定,把好質量關,再將小課題研究成果材料上報,申請結題。
4、準。小課題研究一旦進入,會發現很多問題。千頭萬緒,要善于梳理,找準切入點。實驗教師結合研究內容和研究實際現狀,查閱相關研究資料,借鑒他人研究經驗,認真分析,理請脈絡,確定研究方向和目標。做到研究有側重、有階段目標。只有教師的切入點找準了,教師的小課題研究才能得心應手。
5、高。實驗教師的立腳點要高,目光要看得長遠,在小課題研究的動機上,克服功利化傾向,注重內需,強調過程。每位中青年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和長遠規劃,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態度、研究的方式來從事教育教學,增強自我發展的意識,在小課題研究實踐中積極歷練自己,逐步提升自身素質。
6、深。對發現的問題要隨著課題的研究深入下去,不能朝令夕改,對一個問題要有一個持續的研究。實驗教師在不斷的學習、研討、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研究水平。在開展小課題研究中做到:有計劃、有步驟、講方法、重實效,有階段性的研究目標和小結,研究成果有價值,并將研究材料及時梳理、分析、提升為指導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建立小課題檔案,使得小課題持續并深入地研究下去。
“小課題研究”成了教師職業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師在研究狀態中,不斷克服工作帶來的生命倦怠,體會出“此刻”的樂趣和“當下”的價值。研究的過程就是教師生命的展開過程。教師不是站在研究對象的旁邊,而是進入其中,并融為一體。在不斷地反饋、調節、體驗中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領悟教學的技藝,體味教學的樂趣和自己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