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第五層二十四節氣 羅盤第五層二十四節氣所講的是:羅盤二十四節氣的產生,二十四節氣名稱與時序,二十四節氣圖表風容。二十四節氣產生于中國歷法。中國歷法計時有太陽歷和太陰歷的區別。太陽歷是以太陽、星體運行為依據所制歷,一年有365天。太陰歷是以月亮的運行為依據所制歷,一年僅有354天,即一太陰年與一太陽年相差11天。太陰歷與太陽歷的最大差異是其不能準確反映出季節的變化。農業的生產必須遵循季節的變化,為了農業生產的順利,必須以太陽歷為指導。漢代太陰歷將一回歸年(太陽歷的一種)平分為二十四節氣,每節氣長為十五天多一點,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產生的原因。
二十四節氣名稱最早見于漢《淮南子·天文訓》,其名稱均是反映節氣變化和農作物生長的狀態的。二十四節氣又分為十二節氣和十二中氣。節氣簡稱為節,每月第一個節氣稱為節。中氣簡稱為氣,每月第二個節氣稱為氣(圖6—24和表6—20)。
為方便記憶,人們將二十四節氣編成口訣: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忙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2)太陰到山盤
在羅盤中二十四節氣與二十四山相配合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立春自壬始,雨水、驚蟄等節氣循時序即順時針而排列,在羅盤中稱為“太陰到山盤”;另一種是立春自壬始,雨水、驚蟄等節氣逆時針而排列,在羅盤中稱為“太陽到山盤”。這里太陽指日球,太陰指月球。到山的意思是太陽或太陰運行到二十四山的某山方位(圖6—25和表6—21)。
(3)五行三合原理
在太陽或太陰到山盤使用中,會討論到到山、到向和三合照的問題,到向即到山的相對位置,三合照是依據五行三合原理而來的,指太陽或太陰運行到某山的三合方位。人們認為事物皆有開始,成長壯大,然后結束三個過程,即生、長、暮的過程,如農作物的生長和春夏秋冬轉換等均是如此。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的這三個過程反映在羅盤二十四山中的關系就是五行三合(圖6—26和表6—22)。
例如在五行中:水位于北方,屬冬季,為亥、子、癸三山,但水初成于申月(七月、秋),盛于子月(十一月、冬),而消失于辰月(三月、春)。這便是水的三合。
五行的三合在《淮南子》中已有論述:
水申生,子旺,辰死,三辰皆水;
火寅生,午旺,戌死,三辰皆火;
木亥生,卯旺,未死,三辰皆木;
金巳生,酉旺,丑死,三辰皆金;
土午生,戌旺,寅死,三辰皆土。
(4)太陽到山盤所用
按堪輿家的說法,太陽到山、太陽到向、太陽三合照均為擇選葬吉日之用,以坐山或朝向太陽所到日期選擇下葬或立碑,或于三合方立碑或下葬,前后15天之內立碑或下葬。但遇歲破、三煞、五黃、臨山不宜用事。《疑龍經》所說“請君專用三合照,三合對宮福祿堅”,《千金歌》所說“三要明入向來”,均是這個意思。
他們認為太陽為宿之主,照臨四方,以接天氣,所以說善宿遇之增輝,惡宿遇之斂伏。就其吉兇的程度來講:
a.到向為上吉,因為到向則照我,陽光充足,有向榮之意,這里我即是山。
b.到方為次吉,到方即是到三合方,到方則形成三方拱衛之勢。
c.到山又次吉,到山惟帝王修造宮殿則宜,士庶反不吉,恐難當其尊。
(5)太陰到山盤
太陰即月亮,代表著星中后妃。其佐太陽以宜化,繼日而夜明。堪輿家認為太陰所用,到山為吉,但年刑、月沖不能用。到向為沖山兇,違時失氣極兇?!肚Ы鸶琛匪f“更得玉兔照坐處,致使生民添福澤”,就是這個意思。并認為其催吉沒有太陽到山有力,但仍為吉課(圖6-27和表6-23、表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