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學倒垃圾 凱歸 在德國,扔垃圾是很講究的,如果你一不留神扔錯了地方,整個小區都可能跟著遭殃。我在德國留學,攻讀的是環境工程碩士,課余時間要到垃圾回收公司打工,所以切身感受到德國人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 德國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歐洲第一,垃圾分類系統也非常復雜。 生活垃圾可以分成五個大類:有機垃圾、可回收包裝、紙、玻璃制品及電池。不同的垃圾由不同的垃圾箱收集,并且為了便于收集,垃圾箱往往放在不同的地方。 垃圾箱很少有敞口式的,基本都是滑蓋式設計。倒垃圾的時候要用力把蓋子推開,松手后蓋子自動回到原位。這樣設計有兩個好處:一是可防止雨水落入箱中,把垃圾箱變成水箱;二是可以減少臭味的散發。 街道的垃圾桶上罩著塑料袋,一般分黃色和藍色。前者收集紙包裝等可回收的垃圾,后者則容納果皮等生活垃圾。 對有機垃圾(食物等),德國通常進行焚燒或深埋處理,但從2005年起歐盟開始禁止填埋有機垃圾。焚燒不僅污染小,而且熱量可以發電或供熱。在有機垃圾箱的旁邊通常會有綠色的箱子,那是丟紙的地方,不需要的廢紙、報紙、雜志、書籍等都丟在那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紙盒、紙箱不能丟進去,因為它們屬于可回收包裝,應丟到專門的黃色塑料袋里。這種印有醒目的可回收標志的塑料袋,可以從就近的郵局及超市免費拿到。其他的可回收包裝,如罐頭盒、塑料盒等等,不論其材質,只要印有可回收標志都可以放到此袋中。 絕大多數德國民眾對德國繁雜的垃圾分類都持支持態度。我有位朋友在德累斯頓大學讀書,他說,剛到德國的時候住在學生公寓里,由于在國內沒有這個習慣,把垃圾混在一塊倒出去了。有一天,他看見宿舍管理員戴著手套把他丟棄的垃圾袋打開,重新分類,這讓他非常震驚,也非常羞愧。 不遵守這些規則,麻煩就會找上門。有一回,我在一家垃圾回收公司打工,跟著同事到了一個小區。一位德國同事打開表示可回收的黃色塑料袋,發現里面有一大團發霉的面粉。因為面粉太重,撐破塑料袋,撒了一地。按規定,面粉應裝在藍色袋中。很快,工作人員將一張警告單貼在小區門口,大意是:你們小區有人亂倒垃圾,犯了錯誤,現在發出第一次警告,如果再犯第二次,我們不會再來。 聽德國人說,一旦出現第二次,垃圾回收公司就會“罷工”懲罰整個小區,小區管理人員要花費很多精力協調,所以大家都格外小心。 德國清潔工人的工資一般以小時計算,納稅后一個月有3000多歐元,不比辦公室白領低。(《知識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