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東晉時著名的書法家。他七歲時就已寫得一手好字,十二歲時,有一次他偶然發現了父親珍藏的一本講書法的書,就偷偷拿出來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父親發覺了,對他說:“你看這本書還為時過早,等你長大一些,我再教給你書法技巧吧!”王羲之對父親說:“如果我現在還看不懂這本書中所講的東西,長大了再看這本書又有多少用處呢?”父親覺得兒子的回答很有道理,于是就把多年珍藏的書放心地交給了兒子。王羲之從此愛不釋手、聚精會神地日夜閱讀,而且非常認真地按照書里講的方法練習書法技巧。不久,他的書法就有了長足的進步。 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被世人所承認,許多人請他題字,收集他的墨跡。后來,王羲之曾出任右軍將軍,故世人又稱他為王右軍。王右軍辭去官職,在會稽蕺(jí)山家里賦閑安居。有一次,王羲之在蕺山腳下發現有一貧窮老婦拿著十幾把扇子在叫賣,但很久無人問津。王羲之可憐她,叫人拿來筆墨,在她的每把扇子上寫了五個字。老婦見狀,著急地問:“你在上面寫字,我還能賣得出去嗎?”王羲之微笑著問:“你的扇子賣多少錢一把?”老婦人答:“二十錢。”王羲之說:“你只要說扇子上的字是王右軍寫的,我不光保證你的扇子賣得出去,而且每把可賣一百錢。”老人拿過扇子,將信將疑地走了。等她到市場上按王羲之的囑咐一吆喝,人們一哄而上,搶著買扇。十幾把扇子一下子賣完了。老人這才相信了王羲之的話。 傳說更神奇的是,有一次皇帝在北郊舉行盛典,請王羲之將祝詞寫在祝版上。后來因為祝詞需要修改,工匠們受命將祝版上的字刮掉。哪知他們拿起祝版一看,驚奇地發現每個字的筆痕都深入木中三分,猶如刀刻的一般。他們不由得贊嘆不已。這個傳說雖然帶有夸張的成分,但非常形象地說明了王羲之筆力的強勁。 “入木三分”在這個故事中形容書法筆力強勁。后來人們又用它比喻見解、議論的深刻。 |
|